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由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如病原体体积微小、不直观形象,知识零散、缺乏逻辑,以及开设时间较早、不能与临床疾病联系起来,因此,学生可能不重视本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通过建设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把病原体和临床疾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重视对《病原生物学》的学习,从而提高《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常见感染病;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唐小云,等.《病原生物学》慕课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33):81-82.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OOC Teaching resources for Pathogenic Biology
TANG Xiao-yun,LI Xia,SHI Xue-kui,LIU Yang,WANG Yan,ZHOU Xiao-yin,GUI Jin-qiu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Mudanjiang Heilongjiang)
Abstract:Because of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iology,such as the small size of pathogens,the lack of intuitive images,the scattered knowledge,the lack of logic,and the early learning,and which can not be linked with clinical diseases,students may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is course and lack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and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we can link pathogens with clinical diseases,stimulat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learning,and make stude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Pathogenic Biology”,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Pathogenic Biology”.
Key words:Pathogenic Biology;Common infectious diseases;MOOC;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mode
一 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问题
《病原生物学》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侧重的是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检查方法等方面,对于医类专业学生是必学的、有用的[1,2]。但是由于本学科的特点,比如微生物体积微小,看不见、摸不着,理论知识零散、各个章节之间缺乏联系、没有逻辑等[3]。学生机械地学习该病原体的相关理论知识,必然会觉得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从而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病原生物学》开课时间一般设在大二的上学期或大二的下学期,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临床课程,社会实践、社会经验少,很难将病原体与疾病联系起来,学生觉得这门课和临床关系不大,因此也不重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那么,怎样使学生重视对《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的学习、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建设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来解决《病原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 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的建设与应用
(一)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的建设过程
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建课的初衷就是为了提高《病原生物学》的教学质量。我们从2017年秋季开始建设慕课《常见感染病》,经过半年的辛苦工作,2018年春季开始在智慧树平台上线。到现在已经运行两个学期,目前开始准备2019年春季学期的运行工作。
(二)慕课课程《常见感染病》的建设内容及原则
常见感染病,即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病原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疾病。临床上,感染性疾病或与感染有关的疾病占总病例数的60%以上,因此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表现和防控措施可以提高人们自身的健康管理水平。本课程包含了十大类累计60多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表1)[4]。每一种疾病先给出一个典型的病例,从该病例学生可以了解到这种疾病的典型表现,进而引出引起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这种病原体又是如何致病?如何传播?根据学生的思路,最后提出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
我们把《病原生物学》和《常见感染病》有效地结合起来。《病原生物学》为线下教学部分,《常见感染病》为线上教学部分。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日历布置学生学习线上课程的相关章节,如线下学习“肝炎病毒”时,教师会布置线上学习“病毒性肝炎”这一章节,线下学习“虫媒病毒和出血热病毒”时,教师会布置学生学习线上课程“虫媒病与热带病”这一章节(见表2)。通过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把病原生物和临床疾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认识到病原生物可引起多种具体的疾病,从而对本门课程更加重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使学生对病原生物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5]。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考核
在课程考核中,我们把线上课程的学习也作为考核的一部分,占一定的比例和分值,以促进学生对线上课程的学习。成绩的具体组成如下:病原生物学线下期末终结考试,占总成绩的70%;小班实验教学及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10%;线上课程占总成绩的20%,其中视频的学习占线上成绩的56%,章节测试占线上成绩的16%,期末测试占线上成绩的28%。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这种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线上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课程运行过程中我们广泛采纳学生、老师和督导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病原生物学的教学和慕课的建设。通过调查问卷显示,90%以上的学生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给与肯定和优秀的评价,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把病原体和临床疾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医学生更早地形成临床思维。
《常见感染病》一方面可以作为《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等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线上教学材料。另一方面,《常见感染病》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通识性的慕课课程供各大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学习,共29个学时,计2个学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识别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典型表现、了解相关病原体的主要性状、致病机制和传播方式,进而掌握该种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提高对自身健康的管理水平。目前,有来自省内外15所高校的近4000人选修了《常见感染病》,这门课程也被评为2018年黑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
参考文献
[1]陈辉,盛子洋,高娜.如何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成效[J].医学教育管理,2017,3(增刊2):4-6.
[2]顾园,杨静,孙希萌,等.基础医学专业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体会与反思[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6(11)4:附页1-2.
[3]罗恩杰.病原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2.
[4]李兰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5]王茜,桂双英,尹登科,等.基于慕课平台的《药剂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5):143-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