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针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等方面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临床需求。
关键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任志芳.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教育现代化,2019,6(41):149-150.
On the Strategie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Pathogen Biology and the Immunology
REN Zhi-fang
(Puyang Medical College,Henan Puyang)
Abstract:The biology and immunology of the pathogen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basic course,aiming at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teaching,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the teaching content,the practice activity,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so on,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with a view to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and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requirements.
Key words: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Teaching strategy
在医学院校中,《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临床、护理、药学、检验等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其地位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探究,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活动、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期提高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与实用型卫生人才打下基础。
一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仍旧采用灌入式教学,课堂氛围如同一潭死水,导致学生对本学科失去兴趣,探索思考能力受到遏制,教学效果较差。(2)教学内容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课本知识已跟不上实际的需求,作为一线的教师,如果未能将前沿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将会导致学生知识匮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3)理论与生活相脱节。纯理论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却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无法学以致用。(4)实验教学粗放。教师的不严谨和学生的机械操作,势必影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难以适应医院工作。
二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策略的改进
(一)多元化设计与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1、注重导课设计
导课是教学设计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好的导课能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导课的方式很多,图片、案例、新闻、问题等等,设计恰当而有趣的导课环节,是前期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好的导课应依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教师自身特点,创造性寻找导课的最佳入口处,扣住学生的心弦,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促使学生以最佳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1]。
2、充分利用多媒体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内容多且复杂。各种病原体的生物学特征仅靠文字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则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观察到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等,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如讲到各种疾病的症状时,则可以插入较多的临床图片,形成视觉刺激,使学生对该疾病有深刻认识。而对一些抽象性知识难点,如:免疫应答、超敏反应时,则可以采用动画视频的形式,将复杂的理论形象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机体免疫反应的理解。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思维
学以致用是职业教育的理念之一,如何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教学效果的最好反馈。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透过现象中去认识理论的本质,然后运用理论去解决日常生活或临床中的现象,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1、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方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临床诊断、检查、治疗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结合案例中病人的症状与检查结果,在病例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探究思考,一步步获取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考察实践
考察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前线”,更能开启学生探索之心,提高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在讲到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的艾滋病时,单纯的死亡数字可能不足以带来较大的心理冲击,而如果让学生去现实的艾滋病村进行社会调查,使其亲身感受这种疾病传播的速度之快及带来的危害,那么即使在较短时间内,他们也会深刻地认识这种疾病,并树立起较强的医学责任感。
(三)扩展科学前沿,拓展学生视野
1、查阅文献,举办疾病讲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一些新的病原生物的出现,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也得到了较快的更新,如:艾滋病的最新疗法、宫颈癌疫苗的接种、禽流感病毒、超级真菌等等。单纯依靠课堂来讲解,往往时间紧张且内容不够全面。因此在课外时间开办一些相关的疾病讲座,则大大弥补了学生们在课堂上意犹未尽的缺憾,提升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增强对学科内容的兴趣与理解。
2、展示诺贝尔,关注新生药物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通过展示一系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奖者的图片与事例,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医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医学研究的热情,培养为医学事业奉献的责任心与自豪感。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单纯的理论知识显得有些单薄,新生药物的发展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如免疫学中,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理论知识,结合制药业的新进展来讲述,变得通俗易懂,也对学生以后从事生物新药开发起到引导作用[2]。
(四)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实验性质的学科,尤其对于检验专业的学生,其学习效果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与否,更多的是看重学生在工作上能否正确的处理标本与检查,并对标本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出具相应的检查报告,这样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督促每一名学生参与实验练习,掌握基本的操作方式,达到规范且熟练的程度。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开发学生思维,教师可以拟定实验专题设计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相关的书籍与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开设综合性实验或连续性、系列化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3]。
参考文献
[1]陈利玉.免疫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15(2):96.
[2]杨璇,臧文巧.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10,5(4):81,96.
[3]彭丽娟.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2,(09):120-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0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