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职学校的办学思想一直以来都是将就业作为主要导向,也就是说在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让学生在毕业后可以迅速进入到岗位上创造出价值,进而体现出学生的竞争力。这其中包括各专业的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从某种有意义上来看如今人们更加重视的是职业素养,在中职学校职业素养是各类教学以及管理中需要渗透的,德育教学更是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很多学校对此是忽视的,没有意识到职业素养对一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思想是有着一定缺陷的。所以在中职德育授课中,需要加强对职业素养的强化,促进中职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
本文引用格式:李晓红.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28):26-28.
现阶段国内的市场经济逐渐完善,制造业也是体现出一定的市场地位。广大企业不断参与到市场竞争中,企业以及社会对求职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中职学校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社会适应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强化,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培养的同时,努力让学生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持续性发展能力。职业素养是不可忽视的一种因素,在中职德育课上强化职业素养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
一 职业素养的内涵与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就是人们从事某种岗位劳动,通过职业环境以及职业教育不断形成的,顺利从事岗位活动的一种基本上的条件以及品质,是一种职业内在的要求以及规范,也是如今人们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对中职学生来说,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并且在职业生涯上获得不错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取决于职业素养的。在这种局面下往往职业素养极强的学生,在毕业后获得合适岗位的就会更多一些。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习惯等[1]。职业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也是在职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中职学生本身是准职业人,对行业以及岗位逐渐了解。并不断提升自身适应能力,综合表现起来就是职业素养[2]。
职业素养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未来的岗位有足够的适应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学生的个人发展上看,素质培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未来发展,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需要结合中高职学生的实际身心规律然后针对学生的素养教育。可以用课程教学以及活动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提升[3]。
二 中职德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对行动有着指引的作用,道德则是每个人的立身根本,若是一个人有非常好的思想道德,在实际生活以及工作中会赢得其他人的尊重以及信任,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如今企业更加关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因此中职学校也是要在德育课上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并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等,这些也是德育实施的重要依据[4]。
(二)职业道德意识
职业道德就是在某个职业以及岗位中,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每个岗位以及行业都是形成独有的行业规范,这是行业从业者要尊重的一种社会职责。比较普遍的职业道德内容有敬业精神、恪尽职守、热爱工作以及职业信誉等,对职业技术需要精益求精,同时全身心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不断努力。新时代下中职学生需要具备更加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德育教育的实际实施中,让学生不断形成道德规范。让学生明白不要仅仅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对高薪的岗位过于追求而频繁跳槽,这就是一种比较短视的行为,需要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技术上的不断钻研以及职业发展观念。任何职业都是要勇敢承担责任的,这样才能真正成就事业[5]。
(三)团队合作精神
如今科技在不断更新,社会分工逐渐细化,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无法将一个工程或者项目完成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团队的力量来集中完成一项工作,这就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因此中职学生也是需要具备足够的团队精神,这样未来在岗位上才能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团队精神是现代化劳动者进入社会的一种必要的素养,更是很多企业对人才进行选拔的一种标准。因此中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以及实践中,都是要不断与其他人展开合作,学校也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不断强化合作协调的能力,在共同完成某一项工作的时候。顺利将一些学习目标完成,提升团队凝聚力。
三 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
(一)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要求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顺利就业,让学生可以具备适应岗位的职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并不仅仅体现在知识以及技能方面,敬业精神和愿意为行业和企业勇敢承担责任的素质更加重要,这样中职学生才能在未来参与到岗位竞争中,体现出足够的竞争实力。近年来,从国内中职学校的培养情况上看,中职学生普遍尚不具备足够的集体主义,在团队合作中纪律比较松散,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对短期利益比较重视。这些不良的习惯和思想都会对中职学生未来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中职学生若是不具备足够的职业素养,就会面临着被行业以及社会淘汰的风险。
(二)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的需求
对中职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及职业素养的引导,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相关的培训,引导学生参与相关感悟活动,或者参与到一些实践项目的训练中。也可以在德育课上进行渗透。在德育语课上师生都可以对职业的一些规范和具体要求,有深入的了解,教师也能梳理出技能、素养以及教学之间的关系。对相关的设施设备进行科学的利用,让教学资源可以形成互补,各方面实现贯通。这样可以对课内外以及校内外的各方面教学资源展开最大程度上的价值发挥。
(三)加快人才培养,树立正确的就业和创业理念
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从纠正各方面不良习惯开始。德育课的开展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可以对中职学生的思想展开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中职学生在相关的实践训练中不断渗透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在团队合作中不断锻炼中职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在企业中进行考察,参与到校外的实践活动中,中职学生可以对企业的管理氛围以及岗位工作的要求更加了解。这样中职学生未来在真正进入到岗位工作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更加充足的适应力。因此,德育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引导是相互渗透的。中职教育的开展就是为了将中职学生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职业人,在这种角色的转换中,中职学生就会具备非常强的职业适应力,达到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也是让中职学生可以在职业发展的初期,形成比较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树立非常好的创业理念以及就业观念,帮学生成为一个在某个行业中高素质的人才。
四 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法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德育课程的教学
思想道德在中职德育课上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因此,在对中职学生展开职业素质的强化过程中,需要针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结合中职学生的专业开设相关德育课程。其中比较重要的几个课程就是,职业生涯规划、道德法律、心理健康等方面。这些方面的一些课程都是各个岗位比较需要的,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素养。需要让学生对国内的经济文化情况有最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三观。对各岗位的法律法规情况也是要有足够的了解,这样未来在进入某个岗位的时候,中职学生才会对岗位的规范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道德素养涉及到行为以及思想两个方面,这是中职学生开展各类生活以及学习工作的根本,也是职业素养中最核心的内容。通常来说,中职学生在进入学校以后,最初的德育课就是要完成对这些基本内容的讲授,通常来说是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对这些基本的思想道德要求有足够的了解。
(二)专业实践课程中职业技能训练的渗透
职业技能,一直以来是中职学校比较重视的一个方面。作为在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等各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的中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学生在某个岗位上的就业能力及技能水平,让学生可以成为一个实践型的人才。因此,技能训练一直都是中职课程中比较核心的部分,有很多的方式让学生可以具备更强的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通常来说,在专业实践课上可以对学生展开实践的训练,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这是职业素质中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另外就是在专业的实训课上,涉及到动手实践的部分,不仅仅是对职业技能进行强化,中职学生的所有动手操作都是要按照职业素养中的具体要求,要具备足够的标准性以及规范性,也就是常说的职业习惯。一个技能型人员的职业习惯,直接对工作的效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技术型的人才由于在技术操作中,自身的职业习惯以及操作标准不好,无法达到相关行业的要求,导致比较严重的事故以及损失。因此职业技能方面的强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专业化的训练,让学生在知识以及技能方面得到强化,对各类岗位技能都要足够熟练,可以为未来的就业打好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职业习惯,学生需要在职业技术操作方面有足够的规范性,要对规范操作有足够正确的意识,对自身的本职工作要足够热爱。这还需要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德育教师也要给予共同的配合,各方面共同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三)在校内生活管理以及群体生活中进行渗透
德育教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不仅仅是在德育课以及实训中可以进行强化,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生活以及学习活动,都是可以渗透德育的。比如,在班级管理中,如今比较提倡学生展开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日常各项事务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组织能力以及自我要求方面更好的表现。学校也可以定期开展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良好的提升。比较常见的就是卫生评比活动,寝室之间要在卫生方面进行评比,其实际价值在于让学生形成非常好的生活习惯以及纪律意识,也是让学生在团体生活当中,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自主意识。也因此在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德育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无论是生活管理还是群体生活,学校一教师要把握各方面的途径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素养。
(四)基于职业素养教育平台的职业素养训练
除了校内德育的途径,学校也可以借助校外的一些专业的培训机构,让校内的教师开发出一些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课程,然后针对中职学生在岗位适应等各个方面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各个方面的培训中。一年级的新生主要是强化其职业适应力,更高年级的学生则是要在思想上,对职场以及工作岗位上的各方面进行学习,是要结合实际岗位的需求不断强化学生在技能知识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足够的敬业精神以及职业素养。
(五)校外企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
要想让学生实现职业素养方面的强化,参与到企业的顶岗实习中是比较好的方法,毕竟在校内开展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无法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相比。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训练以及实习。这样可以将其实习与职业素养的目标相结合。对学生的管理就是以企业的制度为标准,学生就会感受到职业素养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提前对企业中的氛围进行适应。对于一些在企业中表现非常好的学生,可以作为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典型,在学校内进行适当的宣传,与职业素养方面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可以以此为榜样,积极促进自身思想道德以及职业素养方面的提升,进而可以为将来真正进入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 结论
总之,中职学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不断强化,在中职德育的开展中职业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学校需要加强重视的部分,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为将来进入到企业岗位中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蓓蓓“.一带一路”视域下德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思考——以中职《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77-80.
[2]邓倩儿.提高中职德育教学针对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以《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一课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5):30-31.
[3]张兰,国志宏,成显波.创体验重感悟促实践——中职德育课堂引入班组拓展的实践探索[J].职业,2018(17):93-94.
[4]赖善莉.“一主两翼、四轮驱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职德育工作路径探析[J].职业,2018(15):95-97.
[5]覃瑞敏.农村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实践——都安县职教中心在“职普渗透”的教学条件下对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97+1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