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应用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8 17:34: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岗位需求的衔接不稳定现象,通过对专业建设广泛调研、分析,并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中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从工作室建设为切入点、给出相应实践措施、通过对实施效果分析验证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专业建设中应用的实效,为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综合改革做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移动互联应用技术;工作室;教学模式;应用初探

本文引用格式:王善勤.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应用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26):99-100,121.

Application of Studio Teaching Model in Mobile Interconnec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WANG Shan-qin

(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Chuzhou,Anhui 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instabilit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pos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mode of the studio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major of mobile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extensiv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measures and passe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io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The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tudio teaching mode i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and makes a beneficial attempt for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mobile interconnec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Mobile interconnecti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Studio;Teaching mode;Preliminary application

一 引言

        随着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不断深入,工作室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涉及Web服务器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开发、移动端应用软件测试等多个领域。国内外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应用有一定的实践研究[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2015年开始招生,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做好该专业建设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模仿,新专业建设又普遍存在的专业课程建设不成熟、师资力量薄弱等典型问题,教学改革与生俱来。从专业特点及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工作室教学模式被确立首先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中进行探索研究,为本专业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集训队,主要吸纳学有余力的同学利用课下自由支配的时间到集训队继续学习,该集训队不分年级、班级,教师根据实践需要进行辅导,学生间也可相互辅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如何有效管理集训队教学工作值得深入研究。基于此背景下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所设的集训队教学管理中应用探索应运而生。

\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由来及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作室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给当代的设计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2]。工作室在有专攻特长的导师(团队)主持下,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将传统授课和实验改变成灵活开放式的教学模式[3]。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师在实践辅导中穿插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在项目训练的每一个节点,灵活安排讲座、讲评、观摩、技术分享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毕业设计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则通过工作室孵化平台,以实践项目、学科竞赛来积累更多的行业知识、项目开发经验。

         高职院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教科研任务,获取行业发展最新动态的机会不多,由此使得其自身的知识背景、技能同市场的商业化开发模式存在一定的出入,这样也使得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知识及技能的传授时难免无法与市场对当前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相衔接。因此,高职院校通过借助产、学、研的生态链,组建校企联动工作室的新型教学平台,从而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交流互动。优先聘请企业软件开发工程师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4];同时,高校还选派部分优秀教师去大企业挂职锻炼。

三 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及入学生源的实际情况,经过多年酝酿,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所设的集训队教学运行与管理中推行了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并已经实施。

(一)组建工作室

          根据移动终端应用软件产业需求及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师资力量现状,组建了原生APP应用开发、Html5 Web APP应用开发、软件测试三个专业工作室。另外再组建“专业学习强化”工作室,此工作室教员由校内教师及各专业工作室队员中的“顶尖高手”组成;此工作室主要任务是完成对初入队的队员进行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专项能力集训的场所,经本工作室考核完成后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进入相应的专业工作室。针对三个专业工作室选聘专任导师主持负责,教学团队成员由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组成,工作室学员由本专业在校学生(学有余力的、自愿参与的学生)组成;工作室教学模式将教科研课题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以课题研究、社会实践项目、各类技能大赛、毕业设计为抓手开展日常工作室教学工作。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过程,选择学习比较快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来帮扶进步比较慢的同学,建立高效的“传帮带”机制。

(二)构建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第二课堂教学的专业教学结构

        采用“重基础、强核心、从爱好”的“金字塔型三段式”专业教学结构,形成了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专项能力、方向岗位专项能力(选用工作室教学模式)三个教学结构体系。第一阶段教学弱化专业方向,开设有程序设计基础、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界面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等行业基本能力课;第二阶段通过专业核心专项能力模块课训练专业核心岗位实践能力,主要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Android高级应用开发、Html5 Web APP应用开发、移动终端应用软件测试等专业核心课;第三阶段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进入相应的专业工作室。各“专业工作室”根据就业岗位特点制定适合本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各工作室之间共享教学资源,鼓励多个工作室学员组队(包括毕业设计)开发实践项目,比如实训互动平台项目,一个同学完成服务端APP开发,一个同学完成Html5 Web APP开发,另一个同学完成软件测试等。

(三)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实施释放了高校、科研院所的专技人员活力[5]。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合理利用时间,挖掘创新潜力,到企业兼职或依据所研究的专业方向成果进行创业。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培训为广大专业教师、学生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工作室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实践企业项目,直接对接市场需求,让象牙塔中的教师解放出来,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教学改革紧跟行业需求、社会发展的步伐,加大此类课题立项、建设立度,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所具有研究特性等。

\

 
四实施效果分析

         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第二课堂中应用后,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快乐中学习、工作,增强了高职生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各尽其能。毕业设计质量有明显提高,在省部级、市厅级、校级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明显增多。毕业生也更好地达到社会、行业的要求,继续深造的学生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等。

五 结束语

         就业是专业建设成败的试金石,专业对口就业率关系到专业建设的动力、活力。为了更好提高专业的内涵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专业建设须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大胆尝试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岗位的需求有效衔接,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性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人才。文中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在专业第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但是在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中全面实行这种教学模式仍需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佩佩.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黄苏瑾.动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初探[J].电影评介,2009,(23):43-43.
[3]王薇,向洁,王卫东.高校开放式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实践问卷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8,(2):96-102.
[4]朱艳艳.探讨关于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教学的改进策略[J].数字化用户,2018,(9):78-78.
[5]工人日报.事业单位职工:你的工作生活不久将发生这五大变化[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7,(8):78-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31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