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其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始终抓住“应用型”这一典型特性。本文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作为对象,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深刻体会,对该课程中的实验环节进行了深入思考与分析研究,最终认为必须根据市场调研成果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特定需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来对这门课程实验进行改革,并采取精准性措施予以实施。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改革;实施
本文引用格式:杨建军,等.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改革与精准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9,6(25):42-43,54.
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来说,能突出其特性的主要方面是其培养出的人才在未来时间内能否充分展现出突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这类人才被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应以“能力为中心”,整体优化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优化和整合专业教学计划。具体到某一课程教学,则特别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区别于学术研究教育的重要方面。
2013年,西安文理学院开始设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生。环境生态工程专业的所有课程都应该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去开展相关教学与科研工作,作为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当然也不例外。但是,由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置时间较晚(2017年),所以在课程内容设置及精准实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需要通过相关研究工作与改革实施加以解决,从而促使其能够较好地满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并同时为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本文根据陕西省部分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深刻体会,对该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环节进行了教学研究,期望研究成果能为本课程的高品质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良好实现提供有益借鉴及做出积极贡献。
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内容设置及培养现状
(一)实验课程内容设置
由于此类性质院校经费来源渠道普遍较窄,资金量偏小,导致实验室建设速度缓慢、建设质量较低,常用实验仪器配备普遍偏少,部分仪器还存在着年久失灵、无法维修使用的尴尬情况。此外,该类院校相对研究型院校来说,教学与科研发展质量较低,教师视野普遍不够宽广,以上情况致使该类院校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在设置时存在诸多限制,如实验内容仅能围绕现有个别主要仪器进行、实验指导用书(特别是验证性实验)多样化、实验类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设置内容与市场客观需要差距较大等等。
(二)培养现状
由于实验课程设置内容及其他原因,导致该类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包括:
1.实验知识与市场期望存在距离
在与多个实习或就业单位深入交流时,发现该类院校学生多存在实验知识储备不够,与市场期望存在较大距离。如在某校招聘实习生现场,实习单位提出“稀释某一已知浓度试剂,很可能会用到哪些玻璃器皿?”这一问题,几乎所有应聘学生都回答不上来,个别学生回答错误;另外,许多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某些计算过程似懂非懂,具体到实验时完全按照老师要求去做而不问为什么。深入分析以上存在问题,充分反映出部分学生在实验课上只动手却不思考、喜欢吃“大锅饭”,教师实验课程内容设置与市场脱节、实验教学方法亟待改进等现状。
2.对实践中常用标准、规范等知之甚少
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对市场需求未真正了解,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只注重基本理论讲解,而对基于市场应用层面的常用标准、规范等提及甚少;二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教师未采用市场主流实验用书,导致学生实习或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时对标准、规范等的使用不甚清楚;三是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层面的全面训练过少。
3.实验仪器认知与技能水平较差
由于该类院校该类专业仪器较为缺乏、学校大型仪器管理机制不够灵活、教师实验教学方法针对性不强等原因,导致一些教师存在“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仪器认知能力不足、实验操作技能不够等现象。
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改革与精准实施
(一)专业调研
在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进行改革之前,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团队开始对本专业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具体调研流程如图1所示。
设定问题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本行业5年前景及学生就业的预判、对专业定位的建议、对建立产学研基地的建议、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对教师能力及培训的建议、对学生实践课程开展的建议、对学校实验仪器购置的建议、对学校实验指导用书的建议、对学校实验课程内容设置的建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建议、对实验考核的建议等。
(二)课程实验内容改革与精准实施
1.优化实验内容设置
实验内容的设置要能体现出市场的愿望。所以,在设置实验内容之前必须首先要深入调研市场,针对调研内容细分市场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内容的愿望,根据这些愿望并兼顾学生未来发展特定需要来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验内容。
2.申购实验必备检测仪器
在申购本课程实验所需检测仪器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是否是市场主流仪器,所谓主流指的是多数检测单位都在使用且性能稳定,数据可靠的仪器;(2)是否是国家或地方相关规范中认可的仪器设备;(3)是否能够真正锻炼学生的实验或实训技能。
3.调整实验指导用书
在实验指导过程中,许多教师习惯性地偏好使用教材指定的实验用书或实践经验较少编者编著的实验用书,虽然这些用书可能符合某些部门的规定或更有利于教师顺利地指导实验,但是由于这些指导用书实践性较弱或实时性较差,同时也与就业单位主流实验用书不一致,最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应聘用人单位时竞争力降低,即使进入用人单位一时也难以适应情况变化。所以,基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的验证性实验必须调整实验指导用书,尽可能采用国家规范或标准中的实验方法及规程,按照指导用书内容及要求来指导学生的实验或实训课程。
4.设置技能考核环节
实验室技能水平的高低不仅可以反映出实验者对待实验的态度,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实验者进行实验的熟练程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实验各个环节及最终阶段数据的精确性,对于验证性实验来说不仅如此,对于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更是如此。在大多数实验中,由于教师认知及其他原因,导致过分注重实验过程及实验态度成了常态,而对实验技能的考核却几乎被忽视。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内容开展过程中特意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讲解、规范动作的示范,以及让学生多次反复训练,而在学期实验即将结束时特意借鉴用人单位技能考核方式并结合实验室实际去设置多个综合实验任务,以此来考核学生对各环节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各实验环节的连贯程度。在考核过程中,要更注重学生对每一可拆解实验环节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数据异常原因的分析深度、实验操作中的实验态度,而对学生的最终实验结果要持有包容心态。
四结语
在改革《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验前,必须紧紧抓住本院校定位于“应用型”这一目标,必须认真设置本专业调研方案与调研内容,必须对调研结果进行认真解析。只有这样,才能从中筛选出可用于本专业、本课程的重要信息,最终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革方案,以利于课程改革的精准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玉莲.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4):72-73.
[2]陈丙义.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75-180.
[3]廖雷,王敦球,游少鸿.“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11):63-65.
[4]闵敏,孙新华,丁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2,(17):12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