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学院校企合作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7 17:32: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总体思路,结合我校道桥学院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讨论并分析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针对产学结合模式的研究、实施方案及内涵建设、实训体系构成等方面,形成了若干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促进交通运输类专业领域的教学改革,最终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交通建设检测行业

本文引用格式:孙建国,等.高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7):11-13.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高教界就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职校强国德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行业企业学校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多方面探索与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这也是实践教学的必然趋势。2017年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用10年左右时间,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总体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基础

         当前,如何增强校企合作内涵、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道桥专业施工技术类核心课程的自身特点,目前全国范围内各高职院校的施工与检测实训方面尚很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力度不足,表现为学生数量与实训平台资源的矛盾;

2.实训平台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符;

3.现在实训平台建设投入存在严重不足。如专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质量欠缺;有些学校不少仪器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仅为参观摆设,利用率低。

4.实训师资缺乏,主要是有实际操作技能的经验型教师极缺。

         纵观国内“校企合作”比较成功的院校,其共同点都是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施工企业与检测公司入驻校园,依托校内施工企业与检测公司的资源平台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人才。但由于各个院校的办学性质、行业背景及所处的区域经济等特点不同,使其成功经验并不能被直接照搬,而是需要在借鉴过程中不断摸索,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笔者所在学校也通过几年的实训基地建设,大大改善了实训条件,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经验,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技能人才。

\

 
二 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实施

(一)总体思路


        为了更好地建设我校道桥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包含试验检测),提高我校实训基地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作用,针对我校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校职业高校特点和道桥学科发展规律,提出“五个对接、三个共享、两个身份”的新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此模式采取以下三种关联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1.将企业社会化需求与院校职业化培养对接。

      2.企业平台与校内实训共建共享。

      3.企业员工与校内教师交流共享的双重身份。在坚持校企共赢原则基础之上开展学生培养、科研活动、师资交流以及学生就业等多种渠道的深度合作的“532”模式,即实施以工作岗位与培养目标对接、工作内容与课程体系对接、工作标准与课程标准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对接;生产平台与实训平台共享、办公场所与学习场所共享、生产项目与实训项目共建共享;企业员工与师生双重身份的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


         此种模式的核心在于以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标准为基础,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订教学内容与计划、搭建多种课程模块和实训平台与场所、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身份、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管理与创新,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员工参与教学,即双重身份)、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成绩考评标准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的资源优势,利用民办学校办学体制和机制灵活等特点,依托校办企业建设专业群,创建以校办企业促进专业群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构建“53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以达到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目的。

(二)主要方法及实施措施

1.校企共同建设道桥综合实训基地


        在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以学校优质校建设之机遇,建设一个能让学生亲自动手一站式参与的道桥工程综合实训基地,包含检测试验室、建筑材料试验室、测量试验室等各实训环节,把实训项目融入工作过程。实现交通建设专业群(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课实践环节一体化的实训场,目前,我校已成立重庆锦鹏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中交瑞通检测有限公司、重庆交院和瑞检测有限公司、重庆交职院隧道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后续还将建立重庆交职院测绘有限公司和重庆交职院BIM技术有限公司两个公司。与校内公司共用实验室,实现“校中厂”即“厂中校”,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统一。结合企业的工种需要,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针对性地侧重学习某一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如我们已实施针对沥青类材料及沥青路面的现场检测与校内企业重庆交院和瑞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实训平台,由公司提供实训场所与企业教师,灵活采用选修课模式,以良好的就行前景吸引有意向的学生参与。

2.健全实训制度,规范实训资料,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共同承担学生实践教学任务

         校企合作以“校办企业为主,校外企业为辅”,通过对道桥施工及试验检测相关工作核心岗位能力的分析,校企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制定基于核心岗位能力的实训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写详细的实训大纲及实习实训指导书。聘请企业员工担任实训教师,为从事道桥施工及试验检测的学生实训奠定良好基础。建立校企合作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校办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委员会委员,并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课程教学方面,企业人员承担教学任务,教学任务的执行可在校办企业进行。通过加强自我诊改,建立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使实训教学资料规范化,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上墙,配备专门实验员和实验室管理员,实训场地和设备管理规范化。并开发适合交通建设专业群的课程资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适合于企业需求的课程标准,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同时企业也定期义务举办“专业技能培训班”、“岗前培训班”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参与此类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效果也非常显著。从专班出来的学生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3.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较缺乏,难以适用于企业的需求。而我们推动的产教融合“532”人才培养模式道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实训场的建立,实训的规范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的更新,旨在能够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职场意识、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部分无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的课程,在此模式下也能更好地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提升学生职场核心素养,提高育人质量。

4.构建专业课程教学环境

       以往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往往重知识、轻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容易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常有存在。所以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职业教育教学平台和实训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产教融合“532”人才培养模式下,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专业核心课程授课以实训场作为授课地点。把实训场分为教学区和实做区。教学区有多媒体投影仪、黑板和技术文件等;实做区有工作台、办工桌、图纸、规范和材料等。实做的过程,也基本和实际工程的施工程序一致。实做的场地高度模拟工作实境,实现了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实训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体验了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5.基于实训体系建设对课程彻底的教学改革

         针对专业中实际工作任务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任务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内容需要,以职业工作内容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形成学生主动构建,以主要任务实施、融教、学、做一体的实施方式。教学环境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实现校园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如对隧道构造与施工、路基构造与施工、路面构造与施工、桥涵构造与施工、道路建筑材料5门核心课程进行改革,改革后的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线公开课重点建设,形成完善的课程资源库。用现代先进职教理念改造课程,站在一门课的高度,运用现代职教先进理念,对课程的内容、方法、模式进行优化。通过工作任务归并,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在实训室做工作任务的方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方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

三 阶段性成果

        笔者所在学校作为重庆民办高职院校的新生力量,近几年发展迅速,各方面建设成果斐然,尤其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方面取得了诸多实质性的成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道桥学院已实施了以就业为导向、产教融合重点培养BIM施工技术人才、工程测量人才、试验检测人才的专业群发展战略,建立了以校办企业为主,中铁、中交、中建等校外合作企业为辅,校企联合育人的交通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道桥学院实施基于“532”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除成型了良好的实训基地本身及相应完善的教学运作管理模式外,还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交通建设专业群教学模式得到改变,构建了高度真实的企业生产运行的工作环境、管理制度、考核标准,使校内的实训教学成为岗位实训,同时合力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实现企校生三方共赢;

       2.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技能高超,近三年我院测量专业学生有十多名学生参加了国家级技能竞赛,每年均获得国家一、二、三等奖。而且近几年本院学生的学风明显好转,学生热爱专业,学习效果明显,综合职业能力大大提高,对口就业率由2015年的83%上升到2018年的94%;

        3.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实训过程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培养其认真、良好的工作习惯与工作态度,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学生也知道“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提升,为其未来成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4.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能尽快适应由学生到工程技术人员角色的转化,毕业学生深受企业欢迎,有的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顶岗工作,有的学生毕业后跟企业员工学习一到二个月后就能够直接顶岗工作。同时在顶岗实训期间直接服务于各类施工单位,学生通过零距离接触各类企业,拓宽了就业途径,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和认可我校学生;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几年的运营,我校这种新型的道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渐成熟,在促进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建设过程中,我们会根据企业需求的变化不失时机地调整办学定位与行动,充分整合与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冰,刘杰.产教结合的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6):160-162.
[2]张翠花.对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究[J].职教论坛,2011(29):53-54+5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李振卓.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实践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4(11):30.
[5]李伟萍,李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启示——以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为例[J].职教论坛,2014(29):58-62.
[6]孙桂岩.校企合作产教互融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8,32(03):77-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2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