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闽江学院新办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5:49: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医药产业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为适应现代医药行业的需求,服务地方医药产业,本文以闽江学院新办制药工程专业为例,展开“面向医药产业化升级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现状分析、改革的主要举措、创新点及难点、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培养能适应现代医药行业需求的合格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制药工程;医药产业化;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霞,等.闽江学院新办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24):14-16.

       医药产业与人类的生命健康休戚相关,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低能耗及技术密集型特点使其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1]。据最新颁布的《福建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显示,到2020年,全省医药产业总值达预期到1060亿元,其中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60亿元,预期年均增长高于11%。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造成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量的上升。特别是富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制药技术人才将是企业优先吸纳的对象。

       制药工程专业涉及药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多门学科,是适应现代医药行业的需求而产生的,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和工程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2]。目前,福建省内仅有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四所公办本科院校开设有制药工程专业,且各校专业培养方向侧重点各不相同。面临福建省制药行业的迅猛发展和技术革新,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出现一定滞后,这一隐患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福建省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在新形势下,为满足这一行业的人才需要,闽江学院海洋学院化学工程系近年来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依托我校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通过了教育部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教高函〔2018〕4号),获批新增制药工程专业,并于2018年9月开始招生,当前招生人数40人/年。这为我院融入了新鲜血液,新的机遇带来新的挑战,新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深入思考且需要着手解决的难题。

一面向医药产业化升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制药工程专业属于我国化工制药类的工科专业。在我国,随着生物医药领域的迅速发展,对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数量上不断增加,而且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就我国高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每年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有限,缺乏应用性、实践性及创新性。这就需要要进一步转变专业教育思想,正确理解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及教学质量的内涵,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克服专业教育盲目发展和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

\

 
        因此,展开“面向医药产业升级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既是贯彻落实我校“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和“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的实际举措,也是积极响应福建省政府有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补短板”工程[3]。因此,遵照校院两级主要领导有关指示、遵守当前大学生能力实际、遵循教试研产一体的人才培养特点规律,采取“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多法并举、注重实效”的方法,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性、实践性及创新性,着力打造一批“专业基础牢、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好、综合素质高”的工程技术人才,为新形势下福建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二改革任务和主要改革举措

         此次教学改革,主要任务旨在形成“四个一”成果,即探索一套教试研产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一份独具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完善一套专业素质教育保障机制、打造一个依托市场服务市场成功办学的典范样板。

         为此,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狠抓该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概括起来就是“四个突出”:一是突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力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自2017年6月闽江学院海洋学院成立来,化工与材料系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制药工程”研究团队,积极面向医药产业寻找研究切入点。目前团队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近年来,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持续鼓励强化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型”建设。每年选派1-2名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访学,并轮派2名教师赴校外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实际参与一线技术改造及产品革新;每年招聘引进1-2名药学专业背景的高端人才,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并邀请2-3名知名技术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培训及现场指导教学,有效提升了现有师资队伍专业视野、业务素养和综合能力[4]。二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导向。在学校明确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背景下,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服务地方医药产业。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要求,设置了四大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学综合实验、制药工程实验、专业仿真实训)、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化学、工程、药学、制药、设计、生产等专业应用能力。为解决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场所短缺问题,学院积极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展开合作,先后与福建省福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鹭燕(福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广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海王福药制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且还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让学生企业双向选择,达到校企共赢。三是突出硬件环境支撑。外部环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条件。为保障教学改革有效推进,本院采取硬件改扩建相结合、经费多方筹措相结合的方法,现有实验室面积达6000 m2,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每年可为1000名以上学生开设无机、有机、分析、物化、化工等基础化学实验;并配备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毛细管电泳仪等近20种进口高精度产品,可为本专业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拟在三年内构建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等专业课实验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突出科研实力促进。科研攻关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充分发挥好科研对教学的“引擎”“助推器”作用,强化科研攻关力度。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我们拟增设专业学术讲座、科研第二课堂、实验室助研等活动,并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校长基金等学术创新项目,这些项目覆盖面广,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发表研究论文或申请专利,营造了一股比学赶超的良好学术氛围。

三改革的创新点与难点

         此次“面向医药产业化升级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专业教学改革,主要创新点有三:师资队伍创新,创新团队支撑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师资力量建设,引导学生科研等方面,打造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模式创新,探索教试研产一体、学校企业一体的办学方法路子,培养应用型人才;保障机制创新,从校院支持、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提出专业素质教育保障机制。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本学院新增本科专业,目前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在“建、教、管、保、用”等方面缺实践、缺经验、缺平台。主要难点有三:教育观念上,如何从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培养模式上,课程设置如何更科学、更突出质量、更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确保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实现课堂教育、实验室科研、企业实践三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的素质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上,教学保障上,如何尽早解决提升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师资力量不精干、实践基地合作不顺畅等突出问题,确保常态长效。

四实施改革的保障措施

        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使命。做好该项教学改革,主要有三点保障措施:一是国家关注。教育部通过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的调整,将我国高等教育中有多个与制药相关的专业调整并入制药工程专业,将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生物工程专业列为制药工程的相近专业[5],这对新增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具有非常明确的科学指导作用,为我校开展该领域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遵循依据[6]。二是校领导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使命。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闽江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新机制,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要领域改革试点,积累了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7]。面向医药产业升级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顺应闽江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必将得到我校大力支持。而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多年积累的经验给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条件支持。我校在化学与化学工程专业建设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储备了一定规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仪器和科研条件,也取得了很多相关的教学科研成果。因此,我校新增制药工程本科专业从起步开始便是一个高起点,高定位。

五结语

        制药工程本科教育应切实从医药产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出发,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探索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我校新增制药工程专业,专业建设还处起步阶段,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能力培养、硬件环境支撑、科研实力促进等方面狠抓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能适应现代医药行业需求的合格制药工程专业人才。通过四年的专业培养,使学生成长为能在制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工艺与工程设计、技术与产品研发、质量管理与分析测试、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

 
参考文献

[1]王光前.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改革与开放,2018(8):15-16.
[2]高志刚,王世盛,宋其玲,等.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6(1):18-21.
[3]唐金倍,王芬.福建:积极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路[J].中国财政,2017(13):54-55.
[4]韩永萍,葛喜珍,刘红梅,等.产业导向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J].药学教育,2014(2):10-12.
[5]杨翔华,张晶,王战勇,等.突出专业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培养计划是确保新办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关健[C].全国制药工程科技与教学研讨会.2006.
[6]蒋建兰,刘明言,白鹏,等.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J].化工高等教育,2003(1):15-18.
王志丰.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闽江学院”为例[J].教育与考试,2014(5):63-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90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