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职教名师之必备素养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3 14:49: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职业教育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当今社会对职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同济大学的名师讲座中汲取精华概括出职教名师必备素养的几个方面,希望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职教事业的更高发展。

关键词:职教名师;学识;师德;教法

本文引用格式:刘雯婧.论职教名师之必备素养[J].教育现代化,2019,6(23):79-80.

       今年暑假有幸来到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参加了由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和优秀校企合作基地景格培训学校开办的“教师综合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培训期间,我们通过聆听专家讲座、实地考察优秀职院代表、参与主题研讨交流以及实操演练信息化教学的实用工具等多种形式耳濡目染、切身体会到职教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以及作为职校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的前进方向。借用让我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的第一堂讲座——邬宪伟校长主讲的“怎样成长为职教的名师”这一主题,本文我想从邬校长提出的教师的三要素“学识、师德、教法”三个方面入手,谈谈我对职教名师必备素养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我此次培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学高为师”,作为教师首先需要自身具有过硬的学识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


        在讲座中,邬校长提出“专家、名师是在能力边缘的极限上工作后锻炼出来的”,并为我们讲述了他早年作为普通教师,是如何以自身过硬的专业学识成为当时物理化学学科的教材主编,且成功在两年时间破格评选副高职称的亲身经历。苏步青如果不是八年抗战在窑洞里做了一万道微积分,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余秋雨如果不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可能写出文化苦旅。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选择当老师就要做好活到老学到老的准备。正所谓“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笔者认为作为一名老师,在上课前首先应该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①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不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一味灌输课本内容,教给学生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化所得;②备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注意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点的前后衔接,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真正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③备教法。预先考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会碰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采用有利于学生学懂的方法教学。

\

 
(二)扩展跨界学科知识面

        一方面,在全方位掌握了我们所教授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还应该注意每一门学科它不仅自成体系,还会与其它跨界学科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培训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每一个专家学者的渊博学识,他们在精通自己专长的同时注重汲取最前沿的时事热点动态,讲学过程中可以信手拈来,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积累和发现都可以作为他们的典型案例做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培训中陆靖主任和乔刚院长就专门从下企业锻炼和教学法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要重视培养跨界的课程知识和技能的观点。笔者认为对于职校教师来说,基础课教师应注意将教学内容对接学生专业,而专业课教师则应该具备下企业锻炼的经历,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来促成自身职业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在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获取新兴讯息的渠道和能力甚至超乎想象,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重视自身专业学识,就免不了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产生“沟通障碍”,对于在学生中流传的新词、热词听不懂、不了解,没办法跟学生交流,就更别提去利用这些资源来引导、支撑我们的教育了。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还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实用的资源,比如张瑜老师推荐的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侠客岛”等,这些公众号里的资讯有利于帮助我们在业余时间扩展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跨学科的知识储备提供了渠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关注了“逻辑思维”公众号不久,通过它每天推送的文章,我就欣喜地发现了能够与学生们平日里热聊的话题相契合的知识内容。

二“身正为范”,崇高师德润物无声

        邬校长指出“选择当职校教师,就是选择当美国总统”。对于师德问题,邬校长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假设:①教师对你不仅是职业而且是事业;②对待学生你不仅不讨厌而且很喜欢;③在一切时空你不仅言语而且行为育人;④你不仅主持公正而且善于化解矛盾。首先,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一项事业,踏踏实实全身心地投入、付出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其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同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真心实意的对学生们付出和爱护,才会换来学生们对你的敬意和爱戴,才有可能创造条件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此外,教育不仅仅是发生在我们有限的的课堂教育中,凡是存在教育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地方就有教育。在讲座中邬校长以他的亲身见闻说明教师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被学生认为是“示范”。相对于容易引起学生反感的正面说教,有时候教师们良好的“行为教育”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什么是能做,什么事是不能做的。同时,在育人过程中,教师要主持公正,不要去跟学生争辩,并要善于“展现微笑”、有一颗良好的心态来化解矛盾。同样,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与专业实践”讲课中,陆主任在为我们解读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也特别提到了要将“立德树人”渗透到专业教学中的每个部分;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丁金昌院长在“创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讲课中提出的20字现代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其中很重要的第一条“以德为先”,就特别强调“立德先立师”,在学校教师任用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教师应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决定了教师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关爱,决定了教师的高尚人格和执着追求。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并且终生受益的。

三 善用“教法”,辅助教学

      总结同济培训这十天来的培训内容,笔者在这将职教名师必备素养之教法分为三个方面来阐述:教学艺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工具)。

        1.邬校长指出“教育是引发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教育实际上是一门艺术,它是将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并从信息传递的三个层面为我们详细分析了教学艺术的具体表现:①接受层。教师可以通过庄严的仪式、三分钟听写练习、反常理式列举、评价是赞许(不要在学生中比较)、以及时尚感应等方式调节学生们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们亲身实践来改善其记忆效果。②理解层。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量将问题简单化处理,分散难点,从具体到抽象,并进行总结归纳,选择学生习惯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③体验层:教师通过教学环境一体化、教学过程项目化、学习形式多元化、学习体验及时化来强化信息传递的体验层,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学艺术包括教学幽默、教学机智、语言艺术以及对学生的批评表扬等方面,而孙叶青教授在她“职业素养和沟通技巧”的讲座中更是形象生动的为我们展现了教学艺术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来的魅力。

        2.乔刚院长在“职业院校教学方法典型案例解析”讲座中对教学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提出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因此教学方法应该是教授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统一。[1]教学课堂沉闷有可能是由于教学方法不当引起的,好的教学方法具备科学性、独特性、有效性和实践性,需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存在教学双主体之间的有效活动(学生有思考)、教学设计有调整(对具体的教学情况有应对策略)、并且是教学步骤清晰,注重过程的。乔院长具体为我们介绍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步骤、要领以及它们各自的局限性。用乔院长的话说,任何教法都不具有普适性,它们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而教无定法,这些前人总结的优秀教学方法可单用也可综合使用;可以借鉴,也可以创新。

        3.同济培训还为我们呈现了许多前沿的教学手段(工具)的应用。其中,郭慧玉老师以丰富的案例演示向我们展示了思维导图在写论文、做课件、做工作计划、做笔记中的应用,她指出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作为工具,让学生们自己创作思维导图的新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张瑜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微信公众号在教育中的应用,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公众号的申请及注意事项。郑雪丽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录屏软件Camtasia在屏幕录制型微课中的实操应用,同时还给我们分享了许多视频拍摄相关、剪辑转换相关,资源搜索相关以及后期美化、分享等相关的实用工具。最后,吕秀秀老师指导我们进行了拍摄型微课(会声会影软件详解及实操)以及可汗学院(手写板)型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的实操应用。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发展也在不断深入,作为教育主体,学生获取讯息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更新,我们作为老师更应该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步伐将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之中。

        最后,笔者认为职教名师在具备了以上三个方面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还应该学会“研究”。一方面,邬校长的讲座给我们的提示是可以通过理论分析、信息解析、实验研究和科学归纳来寻找教学中的规律,发现教学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指出“教育课程改革中没有万金油”我们职校教师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进一步进行教育创新,提高教学质量。[2]另一方面,在董大奎院长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理念与实践”的讲座中,以其自身丰富的研究经历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开展科研实践应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引用董院长的话“科学研究使人睿智、使人充实、使人自信”,职教名师也必定具有良好的科研水平。同济培训给我们带来的新兴教育理念、优秀研究成果、以及先进教学手段,值得我们每一位职教老师继承和发扬,愿职教界能在各个专业领域涌现出更多的职教名师,共同助力职教事业的更高发展。

\

 
参考文献

[1]张娴,王士芬,唐贤春,等.浅谈如何成为优秀的大学教师[J].科技信息,2011(32):457.
[2]张蕊楠.以情育人——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J].经营管理者,2014(25):37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9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