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医学教育多以理论讲授为主要形式,教育模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学生主动吸收和更新的能力较少,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而医学教育中的护理教育更应注重以创新性思想为指导,因此护理教师需要具有创新性思维,并将创新性思维在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渗透。传统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创新性思维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思维进行有效引导,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目的之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实践和科研紧密结合的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等手段,注重课堂的包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力,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培养综合性护理人才。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外科护理;教学;骨科;冰敷
本文引用格式:李莲.基于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外科护理教学——以骨科冰敷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5):169-
171.
Surgical Nursing Teaching Based o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Taking Orthopedics Department Ice Compress as an Example
LI Lian
(Guangzhou Health Science College,Guangdong Guangzhou)
Abstract:At present,medical education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theory teaching,and the education mode is mainly in the form of infusion education.Students have less ability to actively absorb and update,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Nursing education in medical education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guidance of innovative thinking,so nursing teachers need to have innovative thinking,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eaching practice effective penetration.Traditional classroom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imparting knowledge,and innovative thinking in the teaching of classroom requires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not only impart knowledge,but also on students’learning methods,the research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effectively guide,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s one of the goals of classroom teaching,change traditional force-feeding teaching mode,adopt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actively carry out heuristic,interactive,discussion-based teaching,practice and research closely with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means,pay attention to the inclusive classroom and inspiring,stimulate students’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y,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Train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talents.
Key words:Innovative thinking;Surgical nursing;Teaching;Orthopaedics;Ice compress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的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1]。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抉择,也是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在我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导思想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护理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偏向于学生被动式的学习,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所收获的知识解决发生的问题,教育带给学生的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仿能力;而创新性教育则是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利用现有的知识对发生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自主调控与创新[2]。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目前的护理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硬套课本知识,缺乏创新性教学,缺少对新研究新成果的讲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新性思维,不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举一反三,不了解学科最前沿的成果研究,以至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够迅速想到应对措施,严重约束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学习和发展,影响对创新型护理人才的培养。因此构建创新思维教学课堂势在必行。以外科护理教学中的骨科冰敷知识点为例说明如何将创新型思维的培养渗透到知识点的教学中。
一 导入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为起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内容有兴趣时,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就有了创造的前提,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容易产生了。教师可以从“有趣”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一种饱满的、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是在创新性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创造思维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如故事引入、情境模拟、巧设疑问、利用动画教学多媒体等等。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堂导入,逐步引导学生思维,达到产生兴趣的境界,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良好的课堂开端,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通过以上举例,可见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即使是很枯燥乏味的定义或者原理,在讲授过程中如若采用一些形象的创设或比喻,往往会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样授课的方法不仅是课堂的创新,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定义或原理本身[3]。
二课中渗透——注重课堂的包容性和启发性
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可以从想象创新和联想创新两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想象创新
没有想象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创新。我们可以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通过案例和情境的设置,学生可以在假定的情景中进行模拟练习,并通过练习及时检查和发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和遗漏之处。在实践中学习,实践中思考,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再回归书本,或查找文献、其他书籍等资料,完善自己对相应技能的掌握与理解。在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的循环中,创新性思维才能形成。
(二)联想创新
联想是发明创造中不可缺少的思维。联想的特点在于可以对事物进行改造并创新。因此在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借助联想,学生可以把以前认识的事物、掌握的知识与所要创造的新事物相联系,使认识的更加的丰富。以冰敷方式为例,病人可以使用的有冰毛巾、冰水、冰块、冰袋、冷敷机冰敷等。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的展示,开展教学延伸,让学生进行骨科简易冰袋的小发明(如髋关节、肘关节等)。通过联想思考、动手实践创新性思维才能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容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想法,不拘束,不局限。不仅在一些标准化的知识点上达到统一,同时也能包容学生的“异质思维”。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思想一厢情愿地要把认为有用的知识、有效的学习方法强加给学生,而要有包容性的教育思维,对平行关系的处理原则是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拆分,将不同的观点对应于事物的不同方面[4]。因此授课过程中不要随意否定学生的答案,在不同的答案和想法中可能蕴藏着学生思想的火花和浓厚的探索精神。
启发式教学是在创新性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转化,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链接和举一反三,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自发的去获取知识并加以应用知识。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和火花及时捕捉,并及时加以记录和引导,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对于学生标新立异的想法,教师在其中只要发现灵感的影子,只要有创新,都应给予及时的认可和鼓励[5]。如启发学生思考“髌骨骨折后用髌骨爪固定的患者是否需要冰敷?”“膝关节置换术一个月后患者仍进行冰敷,是否正确?”“冰敷会不会得老寒腿?”等问题,在课堂讨论中让学生广泛发言,并不将学生答案做出标准化模式的评价,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提高。
三课后强化——创造性思维的升华
知识的巩固强化要靠加强记忆和反思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记忆规律,减少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利用反思将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并使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成为待学知识的生长点。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运用,是教学中必须有而不可忽视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正如灵感往往出现的始料不及一样,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像火花一样会突然闪现,如果不抓住,就会突然消失一样。有时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答案也各式各样,可是下课了再问学生,学生却回忆不起来,甚至给出的答案竟然出奇一致的雷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对课堂内容的巩固。
(一)做好课堂笔记
培养学生养成记录笔记的好习惯,学生可以把自己在课堂当中产生的思维火花及时进行记录。
(二)布置课后作业
教师可以适当的布置一些思考题如“在户外突发损伤没有冰袋怎么办,如何做简易冰袋?”“请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简易冰袋”等,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来进行有效的巩固练习。这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创新性思维实践的延伸与升华。
(三)进行科研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学习期间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科研活动,实现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让被动学习更有效的转化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动手能力和科研分析能力,从而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与探索,不断在临床学习和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6]。
如在骨科冰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冰敷的不同方法、时间及效果等进行文献查阅,根据查阅资料撰写相关论文,并鼓励学生进行投稿发表。也可指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物品亲自动手做出一些实用性的小冰袋等,将这些实用性的小发明应用于生活中,并可进一步申请专利。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活动的参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锻炼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创新型、应用型的人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事业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我们必须用正确的教育、引导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发展自己的创造性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不仅具有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还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以适应现代临床工作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杨敏恒.试论青年教师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职业与教育,2008.86(18):116-117.
[2]官晶.基于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J].智库时代2018,(45):279-279+282.
[3]董长贵.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科教文汇,2016(34):26-27.
[4]王竹立.创新思维能教吗[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2):64-65.
[5]翟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7(20):48-50.
[6]金婕.浅谈创新性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性[J].高教学刊2018,(19):45-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