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移动学习结合多媒体模式下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9 12:22: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类专业日常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课程之一。为了不断适应新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需利用移动学习结合多媒体对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尝试运用新的教学设计理念,结合移动信息化学习平台,发挥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新模式。将移动学习同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移动学习;传统多媒体;生物化学;教学设计;教育网络化

本文引用格式:高蕊等.移动学习结合多媒体模式下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14):172-174+178

Teaching Design of Biochemistry Course based on Mobile Learning and Multimedia Mode

Gao Rui,Wang Tie-peng,Yuan Wu-mei,Pan Ze-min,Mi Xiang-quan,Luo Xing

(The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Shihez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Xinjiang Shihezi,)

Abstract:Biochemistry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courses in the daily teaching of medical specialty.In order to adap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teaching reform,teachers need to use mobile learning combined with multimedia to mixed design in Biochemistry course teaching,try to use the new teaching design concept,combined with the mobile information learning platform,to play a new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eacher guidance and student self-learning.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promoting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reform.

Keywords:mobile learning;traditional multimedia;Biochemistry;teaching design;educational networking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通过分析各种物质在生命体内相互反应的化学过程揭示它们的结构和功能。该学科与众多学科相互交叉,成为连接遗传学、免疫学、药学等众多学科的关键枢纽,是所有医学类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具有内容枯燥乏味,涉及体系广泛,知识更新快、新成果不断涌现等特点。然而,由于该课程知识点繁多,学生普遍反映理论深奥、内容复杂、抽象难懂、难以理解和记忆,总是觉得“听不懂、记不住、学不好”,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1]。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对生物化学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设计,利用移动学习结合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真正改变教学模式,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最后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对于生化课程学习的理解力和吸引力。

一 传统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及问题

(一)传统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能够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能快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为被动接受式,教师为了在短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系统知识、培养更多的基本技能,会将大量教学内容集中呈现于PPT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负责将重点教学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笔记。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师生之间虽然面对面,但却缺乏实际的人际交流,学生比较被动,对老师教授的内容缺乏思考,绝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老师成了教学中的主导,群体式、缺乏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教学资源单一,容易使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更重要的是学生难以实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其创新思维潜力难以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提升。同时,授课受到时空限制,教师也不注重学生学习风格及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特别是学生们面对生物化学这样内容深奥、知识量大的学科,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想要获得每个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的精细反馈极为困难,因此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2]。

\

 
(二)传统多媒体教学的问题

1)以教为主,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模式


       教育教学模式僵化。由于教师在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使得原本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多媒体却在教学过程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无形中形成了学生主体地位弱化的现象。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的同时还需完成快速笔记,人机交流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时空,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2)授课时间有限,内容庞杂

         课堂上的授课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势必造成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过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在短时间内大量信息的填鸭式输入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错过核心、重点知识点。过多的信息量也会限制学生思维及想象力的发挥;与此同时,丰富信息量的吸收和消化必须要伴随课外学习,否则仅凭有限的课堂内学习,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学得快,忘的很快的现象,学习长时效率难以保证。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想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过量的知识点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欠缺有效的思考,甚至在难以消化、吸收知识点时产生挫败感和逆反心理。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练习实践,学生通过思考来从接受的信息中获取知识,才能发生有效的教育。

3)师生互动较少,学生欠缺主动思考

        多媒体教学往往面向联合的大班授课,有限的师资力量和众多的学生人数势必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个体关注程度的降低。极少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进行双向互动,而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课堂参与感和存在感明显不足,缺乏对于学习的主动思考,更不必说发挥学习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及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星星点点的互动导致教师无法获取教学效果反馈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4)教学资源单一,课外学习不足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较为单一,知识也过于片面,章节理解逻辑性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越多的知识,忘记的就越快,甚至可能出现本学期内容全部学完后,前面的知识已经记不清了,学习效率偏低,最终导致严重挫伤学生对于生物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间严重不足,学生普遍缺乏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仅仅依靠课上的知识获取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基于移动学习与多媒体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手段。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移动学习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便携的智能手机为移动学习和网络课程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继而推动了新型教学模式的变革[3]。移动学习使学习成为了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事件,移动学习与传统多媒体课堂学习的有机结合也成为了一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新理念,新模式[4]。目前生物化学的授课对象多为在信息教学时代成长起来且对知识具有很强求知欲的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他们的个体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而为其设定的学习风格也要因人而异,找到最适合差异个体的学习方法。面对信息化时代,网络学习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教师不仅要在传统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下功夫,更要在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花心思,发挥学生青睐的新颖媒介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认识并充分利用可移动学习网络资源的即时通讯性和方便携带性。通过新颖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利用新颖媒介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也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5]。移动学习与多媒体教学的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的特点是移动性、及时性、主动性、交互性和个性化服务,随着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探究和总结反思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从“我学会”到“我会学”的转变,推广“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

三 移动学习结合多媒体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设计

(一)发挥移动学习优势,提前了解学情,科学取舍内容


         课前教师利用移动学习软件和网络平台发布教案、课件、相关知识原理的视频、前期相关知识点试题等生物化学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不仅能够督促学生复习旧知识,又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能够充分了解学习任务清单,认识学习难度,明确学习目标;此外,学生可结合在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课前预习测试,充分掌握自身情况,以便在后续多媒体教学中有重点的选择知识点进行吸收。教师也可通过“自测题”、“投票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前检测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更有效地突出学习内容,对概念、知识点的联系与衔接以及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等进行科学选择和把控[6]。此外还可通过网络平台开设投票问卷、教学评价等形式方便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课后答疑讨论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而在随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重点难点的突破。

(二)建立学习情境,调动课堂氛围

        在教学内容选择时,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从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充分拓宽教学内容,在课程中多穿插学生要感兴趣的事例或案例、人文知识等,有选择性的精讲并展开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先联系日常生活和临床疾病的实例为主线,让学生发现生物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而认识到生物化学学习的重要性。从相关代谢的地位、意义入手,逐步解析各个代谢的内容、细节及过程。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生物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就能够使教学内容联系实际,更加的“接地气”[7],同时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个体互动性,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会深刻认识到生物化学的价值,可以极大地充分的调动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潜移默化中的得到提升。

(三)运用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形式

         通过运用移动学习的可操作性及多种形式的课前、课中及课后任务,如视频、PPT、音频、文字材料、自测题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生物化学课外资源库、课程相关的课件、微课资源、微信公众号推文、学科论坛、学科研究动态、趣味性视频、电子图书资源、网页链接等[8],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更加丰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整学习进度,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做到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案例讨论及试题库,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移动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汇集了生物化学课程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把资源相关的知识点,涵盖临床案例、实验研究、医药和生活领域的典型案例、科学实验、科研文章和新闻报道等设计成网络案例教学资源库,学生通过便携的移动工具登陆平台有针对性的依据教学内容、任务、目标等进行远程空间的自主课程学习,通过阅读教学资源、自测学习效果等方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或协作解决疑难学习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后使用云资源进行自我学习并测试,教师也会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作业并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利用习题库、案例库进行课程内容的反复测试复习,随时随地与教师互动进行答疑讨论[9];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可以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源上传并与大家分享,学习资源也将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四 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向前推进的。因此,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教师对生化课程的考核方式也需要进行改进,可从学生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任务完成质量等方面,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评价其课程学习过程。为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促进其自主学习、乃至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教师除期末考试成绩外,还可通过课堂互动的讨论、随堂测试、相关实例的分析等多样化评价形式来评估和考核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当然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帮助,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自学情况,课堂、课后表现和学习成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平台与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接受并认可于教学改革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延长有效学习时间,还能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期待这种基于移动学习与多媒体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走进更多高校的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唯有教师们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教学手段的持续创新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杜春梅,朱德旋,董锡文,韩城武,王波.高校生物化学课程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安徽农业学,2018,46(34):228-229,234.
[2]吕艳芳,蔡路昀,李颖畅,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5(4):104-107.[3]
郎晓安,李欣.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新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5(1):77-81.
[4]高岩.“后慕课”时期移动学习发展的实质及其应用[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6(1):111-112.
[5]梦婷婷.关于蓝墨云班课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5):114.
[6]徐晶,郭红艳,高涵,师岩,李淑艳.“互联网+”翻转课堂模式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国卫生产业,2018,2:155-156.
[7]陶怀,陈夏,何迎春,等.以内容为导向的多元化生物化学教学方式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12):1036-1038.
[8]安然,王伟,安丽平,于琨,张越,胡娜,赵京山,李爱英.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生物化学移动学习系统的开发[J].生命的化学,2018,38(6):860-865.
[9]郭贤利.浅谈不同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4):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6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