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设定实习内容,采用课题导向的方法,对微生物学实习进行了改进。由学生自主完成方案设计,自行完成药品试剂的领取和配制直至实验结果观察和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切实提高了课程实习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生物学;实习改革;课题导向
本文引用格式:赵银娟等.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改革的探索与体会[J].教育现代化,2019,6(19):54-55.
微生物学作为南京林业大学森林保护、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实习对整个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搞好微生物学课程实习教学是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一 微生物学实习面临的现状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习教学,主要是验证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熟悉一些关于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能[2],进一步对微生物学实验进行综合提升,是对微生物学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的补充,但是只凭这些课程实习内容难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将其视作一个大实验。所以,传统的微生物学实习安排显得可有可无。
然而,实习作为一项必要的课程设置,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大学生深切体会该课程应用及提升自我科学素养的关键环节[3]。因而,必须对微生物学实习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
二 微生物学实习的改进
(一)结合实际情况,设定实习内容
课程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存在很大的区别,实习更注重实践性,了解该课程在行业中的应用等,因而因地制宜,根据学科需要精心选择和安排实习内容,能够提高课程实习教学质量。
首先要重视微生物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如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制片染色技术、显微计数技术、培养基制备及各种灭菌技术,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及菌种保藏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等,尽管微生物实验课程中有相关内容的介绍,但实习有助于学生灵活应用和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其次要从学生的特点及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的实际出发,设定相关实习内容。设置了一些小的课题,如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微生物筛选,杀虫微生物的筛选等。
(二)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由于传统微生物学实习主要是验证课堂教学的基础理论和熟悉一些关于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能,因而对课程实习任务非常明确,学生容易按部就班,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我们采用课题导向的方法,设定几个与林业相关的小课题,如前面提到的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微生物筛选,杀虫微生物的筛选等,学生分组,并以组开展实习内容。为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实习内容的具体展开和实验方案的确定由学生讨论后自己去设置。在实习中加入方案设计有利于他们对文献资料查阅的重视和熟悉,有利于团队合作。
以2018上学期的一个班级为例,学生们拿到课题后很兴奋,留在实验室光讨论团队成员的任务就用了一个多小时,完全不需要老师去进行分配。课后的文献查阅也是很到位,同学们动用了图书馆纸质资料、网上数据库、百度等手段,多方面了解课题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以及所要用的试剂材料等。实习第二天开展小组方案确定过程,由每组同学口头和文本汇报,指导老师点评,并提出修改方案,确定合理的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完成后,学生们开始各自小组的实验。这个时候的每一个实验已经不是老师规定他们要做的实验,尽管仍然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涉及到的基本操作,但学生们认为这是他们的设计结果,是他们要培育的对象,因而分外谨慎和小心,生怕做错,也更显主动,心中明确下一步要做什么。如杀虫微生物的筛选这一组的学生,在方案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之前,他们已经到紫金山、学校后山等地方开展了死虫的搜集活动,并且在死虫搜集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又搜集了活虫和土壤等一起带回来,他们的理由是,肠道中可能存在一些微生物在特殊条件下会致病;土壤有可能会被死虫污染,因而尽管没有死虫,仍然不排除没有杀虫微生物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微生物筛选组中,学生们大胆创新,设计了双层平板的方法来检测抑菌圈,尽管在可行性方面有所欠妥,但创新的理念值得鼓励。
接下来的实验过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包括实验器材、试剂的领取等,指导教师只准备方案设计中涉及的药品,药品仍然放置在药品柜中,由学生自己去取。尽管和以往实验过程相比,只是药品放置在实验桌上和药品柜中的差距,但是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培养来说,增强了很多。学生需要去思考我还缺什么东西,到哪里可以找到,主动性更强。而不是像做简单的实验时会拿起桌上的药品,说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主动意识完全不一样,这对于以后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或者开始研究生学习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这一过程的设立可能使得指导教师更加忙乱,但学生们主动询问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整个课程实习过程的具体操作、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等均由学生自己完成,由于实验方案的设计,药品的拿取,配制等都由自己来完成,学生的参与度都特别高,观察特别仔细,小小的抑菌圈也不放过,不同角度拍摄,记录详尽。出现问题后也会很快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弥补或进一步验证。这时候指导老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进一步探索。有很多学生甚至在实习结束后仍然要求继续往下深入。
最后的实习报告也很重要。要求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结果与分析;数据准确、格式规范,并要求独立完成。由于实习是以组为单位的,每组的内容是一样的,为了防止抄袭,规定在结果后面要加入讨论与分析,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而事实上,由于前面的实习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不管结果是好是坏,学生们都是有感而发,从实验设计到过程到最后的结果分析,写得头头是道。最后的考核主要是方案设计30%,实验操作30%和实习报告40%共同组成。
三结语
改进后的微生物学课程实习体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动手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对微生物学课程实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袁生,徐德强,闵航等.野外实习中增加微生物学实习内容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0(06):90-92.
[2]田晓波,金静.CBL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在临床微生物学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8,25(05):750-752.
[3]汪春蕾,赵敏,杨洪一,张杰,李德斌,.微生物学实习改革的实践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03):187-189.
[4]王进军,梅丽娟,胡健.环境微生物学研究性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4(41):30-32.
[5]秦翠丽,伍家发.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微生物学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中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37):128-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