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我校五年制大专招生始于1999年,到现在已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五年制大专由于其学制的特殊性,也使其在教育与管理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特殊问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其最大特点五年制是将中职和高职相结合的学制,这样的学年制度既能迎合社会需求又能体现高等教育的素质要求。本文以五年制大专的教学与管理为切入点,分析当前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五年制高职教学与管理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教学;教育;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王益飞.浅议五年制高职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15):137-139.
五年制高职生面向社会的招生对象是应届初中毕业生,以三年中专加二年大专的形式,简称五年一贯制。在大学生群体中,五年制高职生是具有鲜明特性的学生群体。根据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财政部[2012]376号文件精神又明确五年制新生将享受国家前三年免学费政策,促使五年制高职教育对初中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吸引力。[1]但是,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五年制高职院校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入学时年龄相对较小,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较高。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因此,如何教育和管理这些学生,成为当前摆在五年制高职院校面前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现状分析
(一)心理素质较脆弱,叛逆性较强
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较小,所以在管理和教育方面就会面临更多的问题。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五年制高职院校。也就是说,五年制高职院校应该将一定的教学精力花在学生管理之上。因为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叛逆心理,并且没有较强的判别能力,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老师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管理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2]。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条件大都一般,家庭教育少,我们调查了15级65位同学,父母是外地来张家港的打工者几乎占到了三分之一,离异家庭又占到了20%以上,特别是离异再婚家庭的孩子普遍受到的关爱较少。为了孩子的就,很多父母选择了五年一贯制这条捷径;从心理特征来看,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看待问题的角度还不够成熟,容易主观臆断,做事情比较冲动,自以为已经成人,反对从属,反对权威式的干涉,情绪波动并且不能自控,对社会、学校、家长易产生对立的情绪。特别是初中生进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光环使很多学生难以正视和认定自己的角色。虽然这些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想要尽快摆脱学校和家长的束缚,但是与成年人相比,这些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有待加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非常容易影响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此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老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文化层次较低,学习没有动力
由于五年制学生生源短缺,录取的分数也相对越来越低。以笔者所带班级为例,2010年入校的学生均分在550分左右。而2015年入学的学生均分仅有517分。入学成绩的下降某种程度也反映了学生总体素质的降低。也就是说,就读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在基础文化知识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这些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积淀,同时也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甚至其中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有着明显的厌学情绪,因此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最后无奈才选择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因此这些学生在进入高职教育阶段之后,迟到、旷课、扰乱课堂正常秩序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还有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之中,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专业知识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这也是老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学习过程分析、厌学问题调查分
与高中教育阶段相比,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不受升学考试的影响,似乎不受其他方面的限制,所以刚进入高职教育阶段的学生,非常容易失去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由于这些学生年龄小,缺乏责任心和上进心,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难于规划,对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从而厌学心态严重。笔者参与多年的五年制高职教育,结合平时的教学发现,学生主要表现为:学习没有主动性,缺乏自主学习,课前不预习;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不复习,不能完成作业。同时,还发现五年制的学生流失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学习缺乏动力、违纪违规、家庭困难、早恋、沉溺网游等原因造成,而其中学习缺乏动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复杂的学习和家庭背景之外,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存在学习习惯较差的问题。因为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有些学生甚至会成为老师放弃的对象,因此整个中学阶段几乎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更没有养成相应的学习习惯。这就在无形之中加大了高职教育阶段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对于多数学习成绩较差,有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老师就应该给予重点关注,逐个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案。但是从当前的五年制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多数老师在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还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和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学生的关注程度也不够,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质量。
二 五年制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对策
(一)以“五个一工程”为载体,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由于五年制高职的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学习知识的时候一般都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不理解的时候也不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课余时间,这些学生会选择网络游戏、早恋等新鲜事物打发时间。以我校为例,从2013年开始,我校实施开展“五个一工程”项目,让每位学生有目标,有事做。项目实施近5年来,效果良好。在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内容、形式多样的学生社团,努力让每位同学都能找到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社团活动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兴趣,反过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成长。
(二)深化“激励”机制,开展养成教育
经过对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独生子女在其中占到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自我管理意识缺失,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没有完全形成,因此需要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强化激励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期末对每位同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给予综合素质评价,并且和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等挂钩,努力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的同时,更要在思想上更快的成熟。在生活上,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平时要严格要求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住宿生的寝室要做到每周必下两次以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通过各类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结合五年制大专的实际情况,使活动在教育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我校每年开展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艺术节、校园读书月、校园十佳歌手、校园马拉松、校运会等各类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实践。例如,学生自己制定活动的内容以及详细的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强调活动的实效性和多变化,同时,在活动的形式上要特别注意,更改以往的传统模式,更新活动模式,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在不同的平台上尽可能使更多学生在活动能实现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同时也能达到教育管理的理想目标。
(四)加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正如前文所述,学习习惯是影响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当前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下,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教育管理的整体质量,就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方面多下功夫。因此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和老师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缺乏学习意识的学生树立学习意识,让这些学生能够积极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当学生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时候,老师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学习也将逐渐产生一定的兴趣,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逐渐形成,这对于促进五年制高职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三 五年制高职教育管理方面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课教学,做好专业理论课的衔接
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好高职教育与高中教育阶段的衔接和过渡,给学生一定的适应时间,掌握正确的高职阶段学习方法,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后三年才能着重放在专业课上,夯实了基础文化课的基础,才能更好的衔接好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在此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衔接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内容,在学习五年制高职知识的时候,如果与中学知识存在一定的关联,老师就可以适时的强化相应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中学知识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强化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只有这样,学生在实际应用知识的时候,才能及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也是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补充知识漏洞,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同时,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的管理,鼓励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学习习惯不好,长期存在问题的学生,应该给予重点关注。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法
由于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院校,并且学习和成长背景都会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知识的速度和水平也都是不一样的。而传统的高职教育一般都是采用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手段,对于学生采取同一的要求和教育形式。[3]在这样的教学形式下,一些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不适应高职教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高职教育,老师应该积极采取分层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水平,将其分为不同的学习层级。我校主要通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技能俱乐部的形式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而对于基础知识不好的学生,老师应该重点夯实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平时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应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计划,区分不同层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从而使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高质量的教育管理,提高学习的整体质量,树立学习信心,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不断提升教师的自身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在五年制高职教育阶段,学生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对于老师的依赖程度已经不想初高中那么高,但是由于这些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并且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所以如果缺乏老师的引导和教育,告知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方向,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的教学素质对于教育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老师具备较高的教育管理素质,那么在管理和教育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但是相反,如果老师的教学素质存在欠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念,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管理规划,提高五年制高职教育和管理的时代性,与时俱进,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老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积极接受全新的教育管理观念,及时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同时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积极向其他教师或者学校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丰富自己的教育管理知识体系,面对不同的学生,都能提出恰当的教育管理方案,这也是新时代职业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建立完善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明确学生教育管理目标
在五年制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和老师都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学生教育方面,认为加强学生教育,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就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而在实际的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良好教育秩序,规范学生学习和生活行为的有效依据,同时也是教师进行学生管理的有利抓手,所以建立相应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管理制度建立的宗旨并不是要管住学生,也不是对学生形成一定的控制和约束,而是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强化对于学生的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知识在此过程中规范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逐渐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制度建立以后,老师和学生就应该认真遵守,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避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除此之外,老师在进行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时候,应该树立明确的学生教育管理目标。在之前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老师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应的教育工作,没有形成明确的目标,从而导致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缺乏导向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过程就会显得较为随意,学生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就很难提升。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应该明确学生教育和管理方向,使学生在现代职业教育机制之下,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五年制高职院校的开设是时代的一个创新,也是教育界的一大亮点,五年制教学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部分学生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目前,教学管理模式还在积极探索、完善中,我们相信,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种崭新的、符合我国国情和当今教育规律的五年制高职教学、教育管理模式一定会应运而生,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赖路燕.五年制高职教育与管理的对策探析[J].经济管理,2014(9):253.
[2]唐贵云.浅析五年制大专的教学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0(26):178-179.
[3]康金婷.五年制大专的教学与管理解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