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校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课堂教育部分主要是依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来完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要遵从的原则是坚持主体、全面性、有针对性的、更具生动性等。本文中主要以这几个点出发,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更加与时俱进。学校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方面,进行更全面化、全过程的教学,培养更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师也要对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采用更加符合当前发展趋势,更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素质教育。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高校;素质教育;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邓霖.论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9,6(14):100-102
近些年,高校越发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工作,并且也是重点的教学任务之一。高校的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同时,也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改革能够更好的与素质教育相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能够更好的展现出在素质教育当中起到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坚持原则,对教学进行全方面的改革。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深切的体会到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传达到思想,打造具有高素质、高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一 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意义
为了能够怀揣“中国梦”打造高素质的综合性素质人才,对学生的内在素质进行培养需要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来进行。
(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人们展示除了人类社会发展具有怎样的规律[1]。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成果,向大众呈现了近代以来,我国的发生过的革命、改造、国家的建设以及改革的发展规律。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我国当前的发展,只有遵从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够实现。坚定马克思主义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建立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任,树立起学生对于改革开放的信心,在学生心中种下“中国梦”的种子。
(二)起到教育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其中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思想及传统。中华民族经由几千年的发展,流传下了优良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服输的民族精神。例如:在进行革命时沉淀出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新中国发展阶段积淀出的大庆精神;在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积累出的载人航天精神;奥运健儿们在比赛中体现出的奥运精神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都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方式和品质。
(三)培养更多的具有领导能力、决策能力的优秀人才
马克思中国话理论体系其中蕴含了国家发展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出的丰富经验、领导能力等。在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改造、建设以及改革进程中的努力时,都能够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的坚持、优秀的决策能力与领导能力等。这些都能够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将帅之才”。
(四)树立更具正能量的榜样
学生在大学阶段,是他们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堂中,为学生列举出中国历史上的具有发展意义的著名事件、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与光辉事迹。激发出学生对传奇人物的崇拜心理,让学生能够将传奇人物作为榜样,深刻体会榜样的思想,向榜样学习,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二 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遵守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主要沟通方式就是课堂交流。主体性对于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解释:对于教师的主体性,其中体现在对学生(教育对象)实施教育时,可以自主的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与教学方式的选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以自身的需要为基础,自主的选择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在接受教育时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感、接受愿望与接受程度等。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需要依靠足够扎实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进行理论上的征服,但与此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理解能力与自信心,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最大限度内实现“课堂互动”。为学生创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全面性原则
让学生进行马克思助以理论的学习,重要进行为了让学生经过全方位的发展下,也保持正确的三观[3]。素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科学文化、道德等方面。在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财,要遵从人的素质结构发展规律,让素质教育的效果能够更明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要以成为具有坚定信仰、丰富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创新性人才为目标,要在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注重自身道德、思想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统一。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最为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将人文社会科学如何与自然科学进行统一、融合的进行教学。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所有素质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代大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设立,从而能够更主动的参与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工作当中。
(三)针对性原则
通过结合国内的高等教育中的精英化到大众化可以发现,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让学生能够成功。因此,素质教育开始面向真个学生群体,保证“一个都不少”让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能够得到共同的进步。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个体差异。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时,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其实际状况进行差异化教学[4]。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优秀学生的上进需求,学习状况不是非常理想的学生的成长与变化,对于特困生要给予足够的关怀。对于一些思想方面有问题的贫困学生,不光要帮助其进行助学贷款的申请、动员社会力量,解决其经济方面的问题,还要关心他们心中所想,做好此类学生的思想工作,给贫困学生足够的尊重,以免这类学生由于经济条件不佳而产生自卑心理。
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时,要注重将课堂内容进行扩充,尽量将学生们感兴趣、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融入到课堂当中,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的参与到学习当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要结合社会的形势发展,进行不断的实践,然后总结出新的经验。要充分结合我国的改革发展脚步,与国际实际形式的变化相接轨。使用马克思注意理论对国内外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更深刻、清晰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
(四)生动性原则
对科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形式进行表达,能够更好的理解科学内容想要传达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课堂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来传达教学内容[5]。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起到的教学效果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能够使教授的内容更具感染力,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
没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传达的内容是苍白的,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不会出现,也不可能出现人对真理的追求。”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素质教育,是要使学生能够自发的夕阳接受素质教育。因此,教师要注重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用生动形象的、具有情感的语言进行教学,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 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全程化教学
简单来说,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贯穿到整个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去,让学生在生活的每个细节当中都能够受到素质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到素质教育的每个环节当中。
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要更加注重对“做人”当面的培养,主要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的学习,培养新生的思想素质与法律素质;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主义的理解。对于大二的学生,侧重点主要在如何进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更注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成为具有素质的创新性人才作为目标。这方面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来完成的。对于三、四年级的大学生,侧重点主要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学校与教师要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经过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可以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具有更强的实操能力,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马上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投身到社会建设当中。学校也要定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活动、张贴马克思主义理论海报等,学生受到学校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提升各方面的素质。
(二)优化教师团队
学校是否能够培养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力量的人才、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关键,都在于教师。教师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除了同学以外接触的最多的人。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提升教学效果,学校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保证负责课程教育的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师品质、可以正确的引导学生、具有光荣的政治使命感、能够做好课程的准备、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教师是一门神圣的职业,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课教师的要求,更要高于一般专业课教师[6]。负责这门课程的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律能力,能够自主的学习先进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秉承的坚定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仰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师,主要具备记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素养:第一,马克思主义这项理论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批评的真理,教师要秉承着这样的理念;第二,马克思主义课程的教师,要能够深刻的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丰富的知识储藏量,在学生提出问题是可以进行清晰地解答;第三,要做到拥有与错误观点、思想、行为战斗的勇气,同时也要具有与其向辩驳的能力。
(三)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讲述,可以看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艺术。教学方法是传达的这种艺术的主要手段,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毛泽东曾经说过:“在提出任务的同时,也要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不同的教学手段都有其独到的优势和有点,但是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如果想要找到一种完美的教学方法是非常不现实的。
教学方法的多样,能够让学生觉得课堂耳目一新。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光要将精力集中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上,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这门课主要需要依靠讲授法来完成。在教学中使用讲授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的理解基础理论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实质。并且,教师还要结合当代大学生具有的特征,制定灵活性高、实行力强的教学方案,例如使用:案例法、课堂展示法、小组合作法等方式。另外,学校要对这门课程的教学给予大力的支持,邀请领导干部或者专家展开专题讲座和公开课,帮助学生理解思想与实践的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公益与志愿者活动。通过课堂与活动的相结合,学生就能够更容易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理解。
(四)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改变了以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模式,也成为了一个进行教育的途径和载体。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师,要遵从时代的发展,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冲破实践与空间的限制,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进行线上教学,在校园网上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更舒适的情绪下进行学习。
四 结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素质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够依旧按照传统的方式一味的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对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扩充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高学历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新宇.论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J].中国高新区,2017(15):61.
[2]包雅玮,刘奕琳.论素质教育目标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03):105-107.
[3]朱凌博.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研究[D].延安大学,2017.
[4]孙焱杰.论素质教育视阈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J].世纪桥,2016(07):47-48.
[5]李养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6]张一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与组织形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