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工作室化”《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方案,提出把“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融入《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引入真实企业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商科类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脱离问题,探索出独特的高职商科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网络营销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杨韵.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工作室化”《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8):70-72.
一“工作室化”课程改革的意义
《网络营销》是一门知识更迭极快和技能应用性极强的课程,且与互联网产业发展需求贴合较近。目前大部分的高职《网络营销》课程设计,并没有以企业的实质需求作为课程教学的导向,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脱离了企业的现实需求。为实现企业和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网络营销》的课程需要进行基于真实企业项目的“工作室化”改革。
“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基于真实的企业需求,具有教学内容项目化和真实化、学习情境的职业化、学习过程的岗位化、学习成果的社会化等特征。把真实的网络营销校企合作项目融入《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项目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商科类课程教学中普遍面临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脱离问题,探索出独特的高职商科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作室化”课程改革的研究综述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由来
“工作室”这个名词最早追溯到1919年创立于“包豪斯”设计学院中的“作坊”,其教学改变了传统艺术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在“作坊”中开展,这里只有师傅与徒弟,没有老师与学生,其“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对世界设计教育影响至今,是现代“工作室”教学的雏形。[1]
张晓冬(2011)在探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中提出要在教学中以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知识为重点,以项目实践开展教学,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将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取代学校传统的封闭式教学。[2]刘哲军,姚瑶(2017)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把教学活动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使学生专业知识更牢固,职业能力更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到了专业知识,掌握了专业技能,同时就业意识得到了增强。[3]
(二)“工作室”教学模式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实践
从上世纪80至90年代,“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国内艺术院校中被广泛推行,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工作室”教学改革获得明显成效的院校多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和机械设备维修等专业。[4]
刘小凤(2017)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动漫游戏专业为例探索动漫专业对接港口游戏游艺产业背景下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及运行机制,并提出微工作室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建议。[5]黎明明,苗志锋(2016)介绍了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与广州多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工作室,将公司技术团队、项目平台引入校内,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学院课程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开发、真实项目指导等,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可以接受真实的企业项目,零距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6]
(三)从“工作室”教学到“工作室化”教学
“工作室”教学与“工作室化”教学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本质的差别。传统的教师工作室或者学生工作室,是骨干教师带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校内实践工作,无法面向选修课程的全体学生。而“工作室化”教学则采用开放式,面向全体授课学生,在教学内容上以企业真实项目为驱动,在课堂上以完全职业化的形式完成专业课程学习。[7]
“工作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还在文科类管理类专业得到推广和应用。张爽(2014)提出了网络编辑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8]杨春芸、赵娟(2016)针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差异的问题,提出“名师工作室化”的校企合作新模式,采用“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企业项目为载体,通过职业环境体验,提高学生实习实训能力。[9]
三 课程改革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网络营销》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其一是实践教学中,由于老师缺乏对行业市场和学科前沿的了解,教学设计没有符合企业岗位实际的应用,教学与实际脱节,对学生以后能快速进入企业环境造成一定的阻碍;以往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主要采用模拟软件进行课程设计与实训环节,仿真的实训环境与企业岗位工作实际差距比较大。
本课题组负责人从2010年开始建设校内“电子商务运营工作室”,积极与地方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2013年电子商务专业联合本土电商运营公司探索了“淘宝创业班”的教学改革,2014年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全校首批试点专业,与顺德电商龙头企业联合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合作协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依托顺德得天独厚的地方经济和产业优势,大胆尝试、锐意创新,逐渐探索出一条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学生技能大赛、学生创业就业,教师科研教改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淘宝创业班”、“学生工作室”的做法,仅适合部分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学生,同时这些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并未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师工作室承接的校企合作项目,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相关项目、以及学生创业项目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关联互动,课堂教学与实战项目分离的问题使得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应用能力不强。
教改课题组从2014年开始尝试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引入“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与教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学生创业班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有益互补,本文详细介绍“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效果。
四“工作室化”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改革目标
《网络营销》课程从课程设计之初就融合了“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托教师校内工作室为平台,先后跟华南家电研究院、圣托网络科技公司、淘营电子商务公司、威格璐丝服装公司、力高牛仔、小冰火人、悍高电商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典型工作项目的植入和课程联合品牌推广,以真实的企业项目为依托,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改革内容
《网络营销》课程的授课对象包括电子商务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网络信息技术等经管类、计算机等院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当前的职业院校学生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的“原住民”,他们对网络的认知和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超越教科书的内容,甚至超越授课教师。但是由于互联网信息碎片化不成体系,学生普遍存在单项实操能力尚可,会熟练使用各种媒体工具,但整合运营各种营销工具进行产品和品牌营销的能力不足,做出的成果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问题突出。针对授课对象的特点,本课程从2012年开始尝试将“校内电商运营工作室”承接的校企合作项目引入课堂,进行“工作室化”课程改革。
把校企合作真实项目转化为课程教学任务,学生通过课程作业的形式参与到真实的企业项目中,以“工作室化”的教学模式突破现有教学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同时部分学生的优秀课程作业可以直接转化为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果,甚至可以获得从项目来的奖励金。
(三)实施方案
《网络营销》课程根据本土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对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进行遴选,设计了网络市场调研与策划、社交媒体与软文营销、网络广告与视频营销、事件营销与网络公关、网站设计与SEO五大学习情境,并针对这五个学习情境设计了对应的基于学习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使学习情境有真实的载体。企业把相关网络营销的工作任务以项目制外包给学院,由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完成。教学模式主要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目前在教学中融入过的校企合作真实项目和对应的教学模块见表1。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我们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及社会评价”四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的作品会在课堂上汇报,由同学代表和授课老师进行当场打分和点评,选出部分优秀作品发给企业专家进行指导和评价,采用的作品会通过网络投票等的方式获得社会评价。学生通过完成作业,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锻炼了实践技能,还在过程中收获了企业专家的点评和社会的评价,对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比较清晰的认知,部分优秀的学生还能获得企业提供的丰厚奖金奖品,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
五 课程改革的特色与成效
“工作室化”的《网络营销》课程改革与实践符合当前业界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没有走本科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没有走中职院校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水平的教学模式,面向企业需求,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理论、技能,能胜任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其特色与创新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项目化与真实性
根据企业的真实项目以及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设计了与实际岗位相匹配的课程,变革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理论为基础的授课方式,实现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二)工作任务的实战化与职业性
通过在《网络营销》课程内容植入真实校企合作项目的方式,使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面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业能力。通过开发企业参与下的“企业网络营销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学习必要的实践技能,体现了学生实训的职业性,实现校企合作联合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薛胜男.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66-70.
[2]张晓冬.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改革初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2011.04.:132-133.
[3]刘哲军,姚瑶.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23-25.
[4]冯明兵.对高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33):160-161.
[5]刘小凤.对接产业背景下教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及运行机制探索——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0):93-96.
[6]黎明明,苗志锋“工作室制”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教科技,2016(8):217-218.
[7]杨韵.“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以“网络营销”课程为例[J].职教通讯,2015(33):62-65.
[8]张爽.网络编辑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导向的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12):156-157.
[9]杨春芸,赵娟.财务管理专业“名师工作室化”模式探讨[J].新会计,2016(8):25-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