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据信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创新高校图书馆智库的服务形式对于体现智库的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建设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建设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李静.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15):80-81+105.
智库是由多领域专家共同组成的,能够为经济、科技、政治等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的独立于政府的民间组织。智库又可以成为思想库或智囊团[1]。目前我国智库研究还处在发展阶段,还要以国家政策为研究内容,在满足公众利益需求的基础上,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的现代化建设。
一 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概念分析
(一)中国高校智库的特点
中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智库以政策服务为主,现有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智库主要以简报、基础研究和专题研究形式呈现。中国高校图书馆的智库服务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它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运行。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的运营机智刚刚完备,还需要围绕着高校教育工作需要提高智库的特色性,在满足信息服务需要的基础上,强化智库的硬件与队伍建设水平。
(二)中国高校智库的问题
中国高校智库普遍缺乏多元化的定位,没能依靠高校的信息优质拟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少高校虽然明确了依靠图书馆发展智库的目标,但是智库量化分析工具缺失,运营模式相对单一,还缺乏多元化的智库运行机制,独立的智库建设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智库联合发展不足,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智库发展有效性。
二 高校图书馆构建智库的可行性
(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积累了大量国内或国级先进教学成果及实验数据,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使得高校不断向着学科领域的高精尖问题探索,在高校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的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校际之间的交流活动成果,以及高校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丰富成果,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高价值数据信息,高校馆藏图书、数据、论文等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取得较快发展[2]。综合性的大学在数据信息上还具有门类齐全和丰富完善优势。随着互联网与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日益汇聚了大量数据信息。这为高校图书馆智库发展奠定依据,满足了智库构建基本要求。
(二)具有优质人才科技队伍
高校是科学技术人才的汇聚地,高校图书馆培养了很多优质的多学科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使得高校可以源源不断产业新信息资源。特别是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可以更好的吸纳优质人才加入,这对于高校图书馆是宝贵的财富。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专家学者的力量提高信息智库建设水平,可以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向着信息智库方向发展,并且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丰富的信息技术经验
高校智库还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经验,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高校图书馆在传统日常图书文献检索功能的基上日益提高了专业信息共享和信息挖掘能力。随着高校图书馆多元化发展方向的确立,高校图书馆在传统职能的基础上具备丰富的调研经验和较强的调研能力。一方面高校已经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息情报收集管理机制,掌握了信息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收集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另一方面相关机关企事业单位对高校有较强的信息分析服务需求,高校在参与社会化项目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高校图书馆向着智库的方向发展。
三 高校图书馆构建智库实际价值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高校教育机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机构,高校各专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图书馆不仅是高校精神文化的象征,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依托高校图书馆建设智库可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预测,可以满足各类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有助于围绕着专业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辅助力量。通过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建设可以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发展,对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提高人才的竞争力和优势有重要价值。
(二)促进科学研究的需要
科学研究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而且科研水平还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加强科研工作对于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创新性和教学方法有效性有重要的价值。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为高校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辅助力量。加强高校智库建设可以为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方面各项科研成果的应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智库运用大部分是由智库管理人员负责的,这些人员在研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科学经验,而且可以满足智库发展建设的需要,对于实现共赢互惠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三)树立高校品牌现实需要
智库已经成为代表高校实力的重要品牌,高校提高自己的办学实力与教育影响力,需要改变自己的形象和地位,需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馆智库品牌。首先,发挥图书馆的品牌影响力和优势,构建良好的高校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循环机制,需要不断的研究与开发高品质的智库。其次,高校通过知识可以日益吸引优秀的专家学者,不断做大做强科研教学事业。优质的人才会因为高校的智库水平愿意投身到高校建设中来。第三,高校智库水平代表着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机构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只有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才能满足社会的数据信息使用需求。
四 高校图书馆智库构建的原则
(一)高起点原则
提高高校图书馆智库构建有效性,需要在掌握智库内涵的基础上,不断融合高校图书馆的内外部资源,站在高起点上创办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智库,着务加强相关学术信息的收集,提高书刊、报告和数据库的质量,加强规模化、专业化的智库建设水平,从而满足行业的整体发展需要。
(二)分阶段原则
高校图书馆的智库建设需要有较大的投入,提高智库建设水平需要制定完善的计划,明确图书馆智库建设的长短期规划,全面加强资金的支持力度。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的做好规划与实施工作,在有效延揽人才的基础上提高高校智库建设水平,满足高校智库的长远、综合和全面建设需要。
(三)集约化原则
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图书馆智库的建设应当遵循模块化、结构化的基本要求,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集约化水平。首先,提高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资源利用率,注重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问题,降低高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的重复问题。进一步加强信息的专业化分,围绕着智库资源的使用需求提高数据信息建设有效性,更好的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发挥智库的实用价值。
(四)一体化原则
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建设需要吸取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能够在一体化的原则下形成开放的数据共享机制,从而加强高校图书馆智库的资源建设水平,硬件质量和人才队伍水平。首先,切实考虑数据资源存储与网络运行的需求,开发专业的智库应用系统,全面提高智库数据信息的共享性。其次,加强辅助系统的优化,全面考虑各方面应用智库的需要,从而加强人才队伍的普及建设,全面提高智库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 高校图书馆智库构建的策略
(一)加强智库的宣传
高校图书馆智库是数据信息服务中心,智库在高校现代教育与科研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书馆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智库支持,加强对智库价值的宣传,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智库建设,对于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高校要积极推广智库建设与应用的重要性,为智库信息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上。另一方面要学习本方国家高校智库建设的问题,全面加强相关的理论研究,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建设,开拓智库应用新平台,全面提高智库建设有效性,促进师生之间主动交流知识信息,发挥智库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丰富智库的内容
依托高校图书馆全面提高智库建设的质量,还要进一步在提高智库服务性质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和完善。首先,加强智库的信息含量,丰富智库的信息资源数量,建立完善稳定的数据供应链体系,在采购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数据供应机制。充分发挥团购、单独订购与免费资源的供给能力。其次,加强原始数据信息资源的处理水平,提高馆藏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总体水平。加强对数据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甄别力度,使数字化与规范化成为数据共享的基础条件,从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系统,明确行业信息标准和科研成果,使得高校图书馆智库能够与时俱进。第三,建立全面的数据库信息系统,进可能的收集与完善教学数据资源,并且实现数据资源的有效共享。注重信息资源融合与传递能力的提升,根据用户的需求提高有序的信息服务。
(三)发挥智库咨询平台作用
高校图书馆的智库从根本上是为给教师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因此应当围绕着用户体验需求,不断优化服务系统,更好满足用户的信息使用需求。首先,能够迎合用户的主题需要,提高专题性和专业化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当采用少而精的服务模式,全面提高智库服务的前瞻性,做到从细微处入手加强主动服务能力。其次,建设用户信息需求档案,明确用户的实际信息需求,在反映用户本质需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推送服务,注重用户需求的多变性和动态性,做到自动完善信息供给体系。第三,树立增值服务意识,全面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实现数据信息的多样化供给,进一步在融合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的加工融合,多而提高数据信息供给的针对性,满足文献价值增长需要。
六 结论
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智库建设水平,应当形成完善的数据信息运营机制,在调动各种方面力量的基础上,有效的执行智库建设的发展规划,重点围绕着加强数据信息供给能力,全面提高智库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陆雪梅.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16,(8):79-82.
[2]张明,张莹,李艳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的组织架构及职能定位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4):1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