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Seminar 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2 14:50: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在我校专科教学中应用Seminar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法选择2017级临床、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500人,采用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对照组500人,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闭卷考试,得到的数据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结果问卷调查实验组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启发思维和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压力较传统模式大、希望继续采用此学习方法、可提高信息收集能力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inar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教学;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徐书方,等.Seminar教学法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17):136-139.

The Application of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Pathogenic Biology and Immunology
XU Shu-fang1,MIAO Li-na1,FAN Xing1,LIU Li-qiu2,ZHANG Yu-qing1,CUI Ya-en1,WANG ru1

(1.Shijiazhuang Medical College,Shijiazhuang Hebei;2.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Hebei Province,comprehensiv e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bureau,Shijiazhuang Hebei)

Abstract:Objectiv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eminar teaching mode in the specialty teaching of our school cultivates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Method Clinical and nursing students of grade 2017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500,the teaching method of Seminar was adopted;a control group of 500,us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After the end of the course,th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examination.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22.0.Result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experimental group about ability to communicate、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improve comprehensive ability、foster a spirit of cooperation、inspire your thinking and expand your knowledge、impro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the learning pressure is grea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model、hope to continue with this learning method、can improv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bility etc.The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The Seminar teaching mode helps to cultivate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Seminar teaching method;Teaching;Application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抽象、难理解的学科。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枯燥,满堂灌,学生不容易听懂,容易产生视觉和听觉疲劳,不容易产生兴趣。我国大学教育的模式中占据主流和核心地位的依然是“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三中心”教学制度(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依然顽固地统治着今天的大学课堂[1]。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卡斯帕尔认为,美国好大学之所以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赋予学生一些参与的机会,而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做知识的接受者[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具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协调,激励、鼓舞学生学习的主动性。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18世纪初的德国,作为“科学研究的养成所”,是指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由某组学生做主题发言,组织全体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学习、深化理解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3],它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培养探究和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意识[4],以期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把Seminar教学法应用于病原生物与免疫教学中,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一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施Seminar教学模式在微免教学中的应用。

(二)Seminar教学模式在微免教学中的设计

1.教学方法的实施


       分别以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4个护理大专班和2017级6个临床大专班共计1000人,随机把护理4个班中的2个班分为实验组(200人),另外2个班为对照组(200人);随机把临床6个班中的3个班分为实验组(300人),另外3个班分为对照组(300人)。实验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使用的教材为曹元应、曹德明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十三五”规划教材。由于课时关系,选取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为例,进行两组的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前让学生预习,课堂上老师讲授教学内容,其间有提问和解答,课后留复习作业。Seminar教学法分组进行,每10人一组,每组由一人在课堂主要发言,其余学生作补充。主要按以下步骤完成:(1)课前留预习作业,提前2周发放预习提纲。(2)学生按照提纲自学教材,自主查找相关资料和视频、微课,并在组内讨论,做好总结。(3)课堂发言。组内随机选一同学就某一知识点做发言,其他同学讨论并作补充。(4)老师就某一知识点做专题研讨会,就此知识点做好充足的备课,包括视频、PPT及相关文献资料、国内外现状及最新进展等,并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欠缺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正确引导,解决问题。(5)参与Seminar教学形式的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参与传统教学形式的老师也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授课内容,减少授课老师之间的差别,减少老师间的差别对课题数据的影响。

2.教学效果评价:采用主观和客观方式进行

      主观评价采用问卷星调查问卷形式,对Seminar教学形式和传统教学形式进行无记名调查,调查内容为: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启发思维和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压力较传统模式大、希望继续采用此学习方法、可提高信息收集能力等。客观评价为每个章节结束后,以问卷星形式出单项选择题,闭卷考试,限时提交答案。

(三)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 结果

(一)两组主观指标比较


(1)护理系实验组如图1所示。

\
 
(2)临床系实验组如图2所示。

\

 
        80%以上的实验组学生认为能增强沟通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启发思维和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压力较传统模式大、希望继续采用此学习方法等,甚至80.5%护理系和90%临床系学生赞同Seminar教学法能提高信息收集能力。从两图数据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认可Seminar教学法,持赞同和基本赞同人数比例较大,尤其在提高信息收集能力方面。

(二)两组客观指标比较
  
      在表1、2中,成绩分组1代表≤60分,2代表61-70分,3代表71-80分,4代表81-90分,5代表91-100分。表1中可以看到实验组>60分的比例大于对照组;表2中也可以看到实验组>60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三 讨论

(一)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Seminar教学法还可以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和自我锻炼的机会,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探索欲望[5]。从表1、2中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各项指标持赞同和基本赞同意见,由此说明Seminar教学模式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查找资料,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

\

 
(二) 提高学习能力

       教育应当是“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 特别是终身持续学习 [6]。Seminar 教学法就是“授人以渔”,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在 Seminar 课堂上,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查找知识、掌握知识,通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更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7]。客观指标表 3、4 中,实验组及格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也说明 Seminar 教学法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能促使学生更多地掌握知识

(三)提高教师素质

       要想Seminar教学在课堂上圆满完成,需要讲课老师充分备课,除了本章节的理论知识外,还要准备前沿知识、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课程进行中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高质量的讨论有某些特质,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一起创建有助于讨论的优良环境[8]。为了实现以上两点,对带教老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和锻炼,是素质的提高。

(四)师生关系方面

       Seminar教学法实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鲜明地反映了以民主和师生互动为其本质特征的教学活动[9]。在Seminar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去找资料、课堂上学生讲解发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老师适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和对知识掌握的偏差,并及时引导和调整,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不足

       Seminar教学法需要相对较多的时间来完成,可是由于课时关系(护理系理论30课时,临床系理论51课时),Seminar教学法只进行了一个章节,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还应该再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章节,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获得更完整充分的课题数据。

四 结论

        Seminar教学法对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对讲课的教师各种素质也有很大提高。同时,Seminar是一种开放的课堂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主动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自主参与课堂探讨,所以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医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Seminar教学法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43-47.
[2]杰拉德•卡斯帕尔.成功的研究密集型大学必备的四种特性[C]//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8.
[3]沈文捷,朱强.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7):43-46.
[4]赵桂秋,刘静,车成业,等.Seminar教学法在眼科学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289-1290.
[5]董博.Seminar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22):135-136.
[6]程巧玲.论终身学习与人的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12):98-102.
[7]唐慧婷,董玲.微型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841-843.
[8]张红.对外汉语教学中Seminar模式的运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1):88-93.
[9]孙亚楠,谢鑫.seminar教学法在儿科护理人际沟通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6):559-5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