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模式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7 11:18: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生涯规划教育中,能切实开阔学生眼界,积累多元化工作经验,确保学生对自己的兴趣及未来就业方向有更完整的认知。科学的学习计划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稳步前行,并为其设计出一条合理的发展途径。同时,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实践训练还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提高了技术素质,达到知行结合的目的,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对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新高考,生涯规划,模式,意义,现状
 
  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满足教学需求,亟须进行改革与优化,以提升教学成效。生涯规划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更应深化职业体验、强化心理辅导和实践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就业之路铺就坚实基石。鉴于此,深入研究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势在必行。
 
  一、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当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多学校开展生涯规划的时间比较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上都比较简单,缺少系统性和持续性,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没有清晰认知,从而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教师队伍较弱,诸多不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技能,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与支持,从而导致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成效不大。此外,学校和家庭的交流很少,父母未充分意识到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受传统思维约束,过于重视科目分数,忽略学生的综合发展,导致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由于学校与企业、社区的合作不足,学生缺少实践经验,未在现实的工作情境中认知和探究专业兴趣与技能。
 
  当然,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存在信息化工具应用不足的现象,很多学校未将大数据分析、在线就业测评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导致学生获得的职业规划信息十分匮乏,很难对就业市场及职业发展态势有全面了解。若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则需在教育部门政策指导和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家校合作,扩大社会资源使用范围,推进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从而建立起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让其能更好地迎接新高考,达到全面发展和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目标。
 
  二、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高考大背景下,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涯规划教育更多地关注于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兴趣和职业素质培养情况,让其对自己的优缺点有充分了解,并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发展路线。在生涯设计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认识、经历各种职业时,找到自己的兴趣,培育其专业意识与专业素养,进而在将来的工作中更有信心。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能培养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其把自己的理想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达到统一,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业规划水平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对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能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新高考对中学生提出了更多要求,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正好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引导与支持,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强化学生自学能力、时间控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能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动机,提升学习效率与成效,防止其盲目地去读书或浪费时间,这样才能在激烈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达到学业与事业的双赢效果。
 
  (三)有利于增强家校合作互动实效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涯规划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父母需对学生兴趣、特长、职业理想有更加清晰的认知,从而减少在学习和职业选择过程中出现的家庭矛盾。同时,生涯规划教育也能加强家长和学校的交流与协作,家校一起研究、制订学生发展计划,有效地整合和使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教育支持,让其更好地迎接新高考,成就自己的理想。
 
  三、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有效模式
 
  (一)拓宽视野探索未来,加强多元职业体验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要开阔眼界、着眼长远、强化多元化的职业经历。生涯规划教育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如今,中学存在以学科知识为主的现象,忽略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问题。生涯规划教育则注重为学生提供多种职业经历与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各行业的特征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与技能。生涯规划教育中开阔眼界的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按照社会需求与职业发展趋向,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同时,多元化的生涯规划经历还能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与创造力,让其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以某中学为例,为拓宽学生视野及加强其职业体验,学校与本地多所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及社会服务机构等单位结成伙伴,并定期组织学生参与不同的职业体验活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强化职业经验。在暑期,学校举办“就业体验周”,让学生有机会去各个部门做一星期的实践。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可以去社区学习社区人员的工作方法,也可以去法庭旁听庭审等。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经历中,学生可以切身地体会到各个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而且还可以与行业从业人员进行沟通,获得关于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此外,学校亦可邀请业界人士及校友,举办就业研讨会,让同学在校园内了解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通过这些务实的实践,大大拓宽学生的就业视野,让其对今后的择业有更清楚、更合理的理解,以便在新高考大环境下,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与人生规划,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理想目标。
 
  (二)学业规划步步为营,制订科学成长路径
 
  新高考下,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要注重系统、科学地进行学习计划,保证学生在学习发展的每一步都能走得更远,制定出一条科学的成长道路。生涯规划教育中,要使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正确地选择课程、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迎接新高考。学习计划既包括对科目的合理取舍,也涉及对学生的时间安排,对考试的安排,对学生心理进行调节。通过科学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有序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并逐渐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学业与就业的统一效果。此种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为其将来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以一所重点中学为例,为更好地落实科学的学习计划,该校成立了生涯规划教育辅导中心,由专职生涯规划教育人员及学科教师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规划。如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学校将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评价,包括兴趣、个性、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长处和潜能有整体认知。基于这一点,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师将与学生和其父母进行深度交流,为其量身定做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其次,针对新高考对科目选择的需求,结合同学们的喜好,设置各种类型的选修课、专题课,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入学的第二年,学校会定期召开学业计划评价会议,请各个学科教师来分析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其学习计划做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其学业进步,获得优秀的成绩。另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系列的“学习方式”及“时间管理”工作坊,让学生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时间管理技能。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科学的引导下,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并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为将来参加考试和今后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心理辅导护航人生,生涯规划心理支持
 
  在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生涯规划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择业,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咨询与支持。在生涯规划教育学中,心理咨询的功能是帮助学生克服压力,增强自信心,并且能调整心态,提高心理品质。在高考的重压之下,学生常常会产生焦虑、迷茫、自我质疑等心理问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将会极大地降低其学业效率和职业规划的顺利进行。在进行专业的心理咨询后,学生将学习如何了解与控制自己的情感,增强自我承受压力的能力与自信心。面向学生组织心理咨询活动,还可以使学生对自身有全面的了解,使其更清楚地认识自我,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为自己制定更科学、更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心理咨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扮演着保驾护航的角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以一所中学为例,该校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并配有专职的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支援(见表1)。
 
 \
 
  例如,学校会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专题研讨会,由心理学者为学生解答高考后的压力、自我调节、情绪控制等问题,有助于提升学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手段。又如,在校园内建立了一间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在网上预约,与辅导员面对面交流。在辅导期间,辅导员将针对学生的不同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支援,协助学生在学习及职业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心理问题。另外,学校设立班内心理健康联络员系统,每一个班都有一名受过训练的心理卫生联络员,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跟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汇报,并配合辅导员做好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学校在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支撑的同时,也营造出一种关怀与支持的校园氛围,让其在新高考的重压之下,能够健康地成长,能从容地迎接将来的挑战,成就自己的生命。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在开阔视野、科学规划、心理支援及实务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将会更有信心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此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所成就,又能使其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符合新时期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推进“双减”教育模式的推行,需要教育、学校、家庭三方合力,为孩子们的前途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小叶.例谈校本课程的开发难点与问题解决——基于《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研发与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8):46-47.
 
  [2]王小平.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研究:历程、现状及趋势[J].基础教育课程,2017(1):6-14.
 
  [3]姚钰,胡雨桐,郑思思.中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3):75-76.
 
  [4]王小平.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趋势[J].师资建设,2018,31(12):46-4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7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