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5E”模式下幼儿园活动体验课程的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08 09:28: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大班“一段‘藕’遇”项目为例,探索幼儿园教育中运用“5E”模式开展活动体验课程的实践。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以莲藕的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探究和体验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传统文化和生活技能。
 
  关键词:“5E”模式,幼儿园,活动体验课程,湖区资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幼儿园课程模式正逐渐从传统的“3H”模式(即Head、Heart、Hand)转向以幼儿为中心的“5E”模式,即探索(Explore)、体验(Experience)、表达(Express)、扩展(Expansion)和评估(Evaluation)。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园活动体验课程的建设和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探究欲望和创造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情感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5E”模式简介
 
  “5E”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发展的一种模式,它由探索、体验、表达、扩展和评估五个环节组成。这种模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中心,注重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实践操作,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探索
 
  在探索环节,教师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幼儿对学习主题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习主题的初步认识。
 
  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学习主题。教师还要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探究和思考,自行寻找答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索环节并不局限于课堂内部,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观察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探究和学习。这样既能让幼儿获得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学习体验,也能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2.体验
 
  在体验环节中,幼儿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教师会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亲手触摸、感受和操作学习主题相关的事物。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莲花莲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植物种植、动物观察等活动,让幼儿亲手操作,亲身体验莲藕的生长过程。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实验,让幼儿亲手操作实验设备,直观感受物理现象。
 
  3.表达
 
  在表达环节,幼儿将通过各种方式,如口头报告、写作、绘画、制作模型等,来表达自己在探索和体验环节中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表达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此外,教师还会组织幼儿进行口头报告,让他们在班级或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这样既能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表达环节中,教师会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建立自信心,更加积极地参与表达活动。同时,教师还会对幼儿的表达进行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改进表达方式,增强表达效果。
 
  4.扩展
 
  在扩展环节,教师会设计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帮助幼儿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在扩展中,教师会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如故事书、实物模型、音乐视频等,让幼儿接触更加丰富和多样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还会设计一些需要较高技能的活动,如复杂的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演奏等,以提升幼儿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开展角色扮演、模拟游戏、自然探索等。通过这些活动,幼儿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能力。
 
  5.评估
 
  在评估环节,教师会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学习过程,这不仅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提升。教师会设计一系列的评估活动,如个人展示、项目评估、师幼互评等。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还会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在评估环节,教师会给予幼儿充分的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这些反馈不仅包括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包括对学习过程、态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估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的自我认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湖区资源主题“一段‘藕’遇”项目实施过程
 
  1.探索:引发幼儿对藕断丝连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一段‘藕’遇”项目中,教师首先通过探索环节来引发幼儿对藕断丝连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对藕断丝连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
 
  一是图片引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关于莲藕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莲藕的外观,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是故事引入。教师可以讲述一个与藕断丝连有关的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对藕断丝连产生兴趣。故事可以围绕藕的生长过程、特点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展开,让幼儿对这个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去莲藕的生长地点进行观察,让幼儿亲自感受和观察莲藕的生长环境,并根据前期的感知进行表征,这种实地观察的方式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莲藕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是问题引入。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藕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让幼儿对莲藕产生好奇心,进而参与到项目学习中。
 
  教师要抓住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再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主题活动。偶发性的事件可以引起他们的兴趣,幼儿有了发现,并引发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幼儿的角度不同,在交流和讨论中有了思维的碰撞、知识的传递,互相拓宽了知识面,在无形中互相学习,在交流中互相补充,同时也引发了彼此更加有深度的思考。
 
  2.体验: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藕断丝连的特点和现象
 
  为确保体验环节的顺利进行,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其中,感受藕断丝连的生长过程和特点。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莲藕的种植活动,让他们亲手将藕段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了解莲藕的生长习性。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藕断丝连的特点。例如,让幼儿亲自尝试将藕切开,观察藕断丝连的现象,可以让幼儿亲手触摸莲藕断裂后的根丝,感受其柔韧性和强度,让幼儿了解其物理性质。同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观察和感受。
 
  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教育应该顺应这种天性,引导并促进幼儿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在有关“洞洞”的探索过程中,幼儿从外到内观察,发现了有关“洞洞”的问题。问题由易到难,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体验得到了答案。但是,对于“洞洞”是否相连,每人各执一词,有趣的实验也就由此开始。在实验中,幼儿发现了多种方式都可以验证自己的判断。这些方式都源于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及对物体特性的认知。例如,在借助水的流通性来验证“洞洞”是否相连时,幼儿取来量杯,准备好清水,一人操作,一人观察,一人记录。通过亲身实验,幼儿一致确定,藕的“洞洞”是相连的。
 
  3.表达: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师要向幼儿解释藕断丝连的科学原理,让他们理解藕的纤维结构。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如“藕里面有像线一样的纤维,所以切开后丝还连在一起”。同时,利用简单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让幼儿理解藕断丝连的科学原理。教师可以反馈:“藕里面的纤维就像是穿的线一样,它们连接着藕的每一个部分。切开藕的时候,就像是用剪刀剪断了线,但是线还是连着衣服一样,藕的纤维也是连着的。”通过这样的解释,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且对藕的纤维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可以亲自尝试切开藕,透彻地观察藕断丝连的现象。
 
  教师要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藕断丝连的理解,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他们可以画出与藕相关的图画,用藕制作手工品,或者表演一个小故事,展示藕断丝连的现象。这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
 
  4.扩展:引导幼儿从“一段‘藕’遇”现象扩展到生活中的其他类似现象
 
  教师要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藕的理解。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可以用画笔和颜料,画出藕的图画。他们可以尝试画出藕的形状,然后用线条表示藕内部的纤维。通过绘画,幼儿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藕断丝连的现象,并且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在手工活动中,幼儿可以制作手工品,用纸张、绳子等材料,模拟藕的形状和纤维结构。在表演活动中,幼儿可以表演一个小故事,扮演藕的角色,通过表演展示藕断丝连的现象,提高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通过拓展环节,幼儿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藕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幼儿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亲身体验和创作,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藕断丝连的科学原理,并且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估: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提高幼儿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在评估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和分享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向同伴和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他们在探索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应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这样的交流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同伴的作品及其表征,幼儿可以学到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创意思维。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学习。通过这样的评估活动,幼儿不仅能够获得来自同伴和教师的反馈,还能够通过自我评价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他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探索中更加有目标和动力。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过程,能帮助幼儿在表达和创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三、结语
 
  “一段‘藕’遇”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一段与藕的“相遇”。原本幼儿对藕的生长环境、藕的特性等并不十分了解。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身观察,动手切开莲藕,发现“洞洞”的不同,逐渐揭开“洞洞”的秘密,幼儿间相互传递知识经验,在探索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相互提升,这是直接教授无法给予的体验。
 
  “藕断丝连”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幼儿眼中,他们只有自己切开莲藕,才会发现“隐秘”的丝,继而才会有对于“丝”的探索。这是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观察与发现的契机。幼儿讨论、思考、交流、分享,成长为一个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勇敢探索、乐于实践的人。给幼儿机会,还幼儿自由,让每一位幼儿探索五彩斑斓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陈飞.初中信息科技5E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以“体验动画制作”单元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22):51-54.
 
  [2]孔丽丽,蒋海青.以幼儿为主体的5E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47):157-160.
 
  [3]武晴,阿拉坦巴根.5E教学模式融入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设计研究[J].广西物理,2023,44(4):87-8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5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