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改革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31 12:02: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对数字学习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对接艺术类高职人才的职业发展,许多艺术类高职院校通过优化教材与修订课程标准来应对时代的考验。单一性、同质性教材朝多介质、数字化方向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基于此,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改革,分析高职英语教材数字化发展趋势、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现存问题及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出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改革策略,具体包括引入数字教材概念、校企合作开发,结合艺术专业、丰富多介质教材,提升英语教材的数字化性能,重视应用教学。
 
  关键词:多介质,数字化,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
 
  教材是学生接触教学内容的基本载体,直接影响教学成效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数字化教育模式的整体目标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差异化教学及学生个性化学习,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结合。英语教材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朝多介质、数字化方向转变是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潮流的必然趋势[1]。相关人员需了解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现存问题及学生基本情况,通过多介质、数字化英语教材改革,提升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以迎合市场对艺术类高职人才的行业语言要求。
 
  一、高职英语教材数字化发展趋势
 
  数字教材建设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共识。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实施信息化教材建设,教材的数字化转换越来越成熟。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共同致力于数字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澳大利亚的出版社积极发展数字出版业务。这些国家的经验可为我国数字教材建设提供可借鉴的途径。近些年,随着国家职教政策改革和社会发展变化,高职教育教材数字化改革迫在眉睫,许多教材已经逐渐无法适用于现在的高职教育。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强调:“着力丰富资源形态,大力开发数字教材,广泛集纳教辅、教案、课件、教学设计、虚拟仿真实验资源,汇聚部署智能作业、互动课堂、线上教研、辅助阅卷、教育评价等数字教育工具和平台。”[2]教材数字化是现在及今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数字学习环境、替代性教学路径、在线教学等将成为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常态。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朝数字化方向转变将成为必然趋势。国内具有代表性的英语教材出版社如高教社、外研社、外教社等相继推出高职英语数字化教材,这可为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改革提供成功范例。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应具有自己的特点,院校可结合艺术专业,使英语教材通过数字化形式形成多介质载体,以满足高职学生的学习需要,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匹配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输入和输出的有效性。

\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现存问题
 
  (一)教材同质化明显,内容质量有待提升
 
  教材是教育的基础和核心。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由高教社、外研社等出版社编写的英语教材,如《新编实用英语》系列教材。此类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与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有关,较少关注艺术话题,语调较凝重,内容缺乏艺术性、趣味性。这类教材的语言内容、设计方式及配套资料,不能投艺术专业学生所好,更是与大部分艺术专业学习内容没有关系。教材无法调动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英语语言表达困难、文化知识匮乏、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
 
  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艺术素养,突出职业情景中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性,这决定了艺术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具有一定特殊性。然而,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中使用的公共英语教材,在前期编撰时,大都缺乏对艺术院校或艺术专业的现状进行前期调查和了解,因此教材内容同质化严重,知识体系框架单一,形式也乏善可陈,未根据艺术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业属性进行特色编写,内容及质量有待丰富和提升。
 
  (二)教材信息化不足
 
  目前,大多数艺术类高职院校使用的还是纸质教材,线上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方式或补充手段。线上平台提供的内容有限,且无法通过资源库进行共享与链接。线上教学中缺少交互页面,智能服务跟不上,手机版本与电脑版本的数字课程呈现端口无法统一,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材生态系统,无法实现教材从静态到动态的进化提升。同时,艺术领域的英文素材在数量、质量、信息化技术呈现方式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教学中各个介质之间的交互性过于薄弱,对于赋能现代英语教学显得力不从心。
 
  三、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情况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这主要源于学生在中学阶段将主要精力投入专业补习中,而英语学习往往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缺乏长效性。学生进入高职阶段后,公共英语课时不断减少,且教材选择未能充分考虑到艺术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就业的具体需求,导致英语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能协同一致、同向同力。此外,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感情丰富、动手能力强、具象思维突出,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面对系统性、逻辑性强的英语知识时学起来往往会感到吃力。同时,这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异心理,渴望在同伴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因此,在开发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英语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状态、情感需求等,以适配这类学生特点的文字、图片、音频、影视等多介质数字教材,实现传递情感价值、熏陶文化内涵、掌握语言实用技能的目的。同时,以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成长路径为导向的定制化、信息化的数字教材能更好迎合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职业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达到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专业提升和就业需求,为学生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
 
  四、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的改革策略
 
  (一)引入数字教材概念,校企合作开发
 
  202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在上海举办的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以“数字教育:应用、共享、创新”为主题,提出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已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数字技术也将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由此,数字教材的引入已不是新话题,但能落实到位的院校却屈指可数。艺术类高职院校必须乘势而为,引进数字教材概念,革新教育思维,开发系列具有艺术行业特色的多介质、数字化、智能化、快速迭代的新形态英语教材。多介质、数字化教材是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工具和技术平台等进行有机融合的新形态教材[3]。艺术类高职院校可通过组建“金课”团队,加强与数字化平台公司的合作,从专业、学生、就业三个方面考虑,打造具有特色的多介质、数字化英语教材,以此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艺术类高职院校还应对所有英语教师进行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此提升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数字教材的驾驭能力,更加有效地帮助艺术类专业学生学好英语,有效解决英语教学质量问题。
 
  (二)结合艺术专业,丰富多介质教材
 
  艺术类高职院校应打破传统教材编写思路,对接艺术类相关职业情景,重构知识要点,遵循学生职业发展路径,循序渐进、科学合理地把艺术专业与承载多介质媒体的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多介质数字化教材[4]。多介质、数字化教材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升教学互动效果,为艺术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供保障。通过融媒体的方式,如线上观看艺术展览、利用全息影像赏析艺术表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工坊艺术创作等,不仅可提高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更真实地了解艺术相关行业的操作流程和职业特性,也可间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整个教学过程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信心可得到提升,学习效果也可得到积极改善。
 
  (三)提升英语教材的数字化性能
 
  数字教材的开发和建设,首要任务就是提升英语教材的数字化性能。数字教材与传统课本的数字化不同,它不是单纯地增加语音、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简单交流,而是高质量教材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一体化、融媒体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数字教材是能完全脱离纸质介质,与文、图、视、表、音等有机组合、精细排版、科学递进的一体化呈现形式。因此,高职英语教材必须突破传统英语教材编制和知识体系架构的局限,实现其数字化教材观念的更新。通过有关艺术的大量音、视、图、文等不同介质和数据的存储、平行视界的交互和链接及人机互动的智能化集合,相关人员可为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打造一体化、融媒体化和个性化的数字化教材。
 
  一是一体化。数字化教材能够提供全过程、科学合理的一体化教学服务。数字化教材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可构建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系统。数字化教材包含了备课资源库、智能学习系统、智能评价系统和媒体资源库等,以适应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例如对于影视类艺术生而言,一体化的教材非常适用于他们的整体学习。教师以制作影片基本工序为教学模块,在编写、拍摄、剪辑的过程中,通过文档教学、视频呈现、虚拟仿真操作、人机英语沟通等,发现学生每个步骤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追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而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
 
  二是融媒体化。数字教材实现了图片、视频、动画仿真、文档和习题等学习内容的一体化呈现,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立体的学习体验。数字教材利用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感性思维能力强的特点,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效果,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例如,美术学生在学习颜色等方面的知识时,可通过互动完成数字教材上的配色仿真实操和英语表达实操。在完成实操后,学生可得到形成性评价数据的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语言表达,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调整。
 
  三是个性化。数字化教材内容可做到个性化、特色化。面对数字化教科书,教师不再以偏概全。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定制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在面对舞蹈班级的学生时,可以链接中外舞蹈视频素材并补充英语文档;在面对音乐班级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链接中外音乐并补充英语文档[5];在面对摄影专业的学生时,教师可以链接艺术馆摄影展全息影像,通过AI智能讲解员用英语介绍摄影作品,实现精准授课,个性化教学。
 
  (四)重视应用性教学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而言,教学内容应更具应用性、实用性。例如影视编剧专业英文剧本写作、影视专业英语配音、美术展览英语解说等,都是学生在今后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工作需求。阅读影评、写宣传海报、介绍作品及相关艺术工作的职场沟通是职业基本技能需求。因此,相关人员在英语教材编写方面可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导向,以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境为内容,以工作所需语言技能和知识为模块,有的放矢为学生提供更真实、更具体、更实用的英语教学内容,以此激发艺术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艺术类高职院校在编写数字化英语教材时,既要充分考虑艺术生这个群体的英文基础、专业特色和心理需求,又要考虑到英语教材内容选择需依据艺术生职业发展路径的递进关系、艺术专业的相关度、主题的时代性、内容的可操作性和职业性。英语教材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及艺术院校公共英语特色“金课”打造、团队建设的开发,是形成多介质、数字化教材的重要环节。顺应时代发展,让艺术类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材呈现出艺术性和实用性,打造可视、可听、可练、可互动的数字化教材,是今后艺术类高职院校英语教材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赵占香.高职英语教材数字化转型的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2(16):189-192.
 
  [2]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携手推动数字教育应用、共享与创新[EB/OL].(2024-02-01)[2024-07-25].
 
  [3]宋毅,王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数字教材的内涵特征、发展现状与建设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24(3):4-7.
 
  [4]王玉龙.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逻辑、特征与策略[J].职教论坛,2022(8):41-47.
 
  [5]李星龙.艺术英语视听说[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21:1-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5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