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审美体验获得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8 11:32: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音乐欣赏的过程正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艺术素养。小学音乐教师应当重视音乐欣赏与教学,应用适宜的策略引导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本文着重进行了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体验的理论和实践探究,在论述欣赏教学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策略,促使学生在建构音乐认知的同时,培养审美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审美体验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学科,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饱满的情感体验,是以美育人的沃土。音乐欣赏是音乐学科的基础活动,是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学生是音乐欣赏活动的参与主体,在畅游音乐中能够初步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多元音乐文化。教师在审美体验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一、何为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体验的界定
 
  审美体验的内涵在于审美主体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性地认识审美作品,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经验,唤醒审美意识。音乐欣赏教学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感知、理解、表现音乐形式美和内容美的过程。音乐欣赏教学强调以把握音乐的形态美为基础,要融入审美主体自身的生活经验和理性理解,进而体悟音乐的内容美。

\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审美体验的价值
 
  在实施音乐欣赏教学时,教师要彰显育人智慧,利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地展现出音乐的美育价值,让学生借助音乐欣赏这一形式不断提升审美体验。教师首先要正确认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价值,形成良好的教学观念。
 
  1.落实美育的载体
 
  音乐欣赏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感知、表现、创造多样美的途径,是落实美育的重要载体。通过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学生的审美体验意识可以得到增强,并在审美体验意识的作用下积极体验审美活动,久而久之音乐鉴赏能力得以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有利于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多种意识建构。由此可见,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既可以推动审美教育理念落地,又可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2.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聆听音乐作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音乐各要素组合带来的音响效果,会在脑海中想象相关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在产生情感后,每一次旋律的变化都会刺激学生情感的变化。学生会因此学会迁移运用,逐步地从音乐作品的直观认知发展为心理上的审美体验,实现自己和作者审美经验的有机交融,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发展。
 
  二、如何获得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感知音乐
 
  音乐欣赏教学属于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以情境为依托。情境作为教师营造出的情感氛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兴趣的助力下,学生主动投入审美体验,积极地感知音乐。在实施音乐教学审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感知音乐。
 
  1.善用信息技术,丰富审美体验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成为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灵活地运用图片、视频等,创设出直观、动态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发挥视觉、听觉等作用,走进具体场景中,积极体验,由此打开认知大门。
 
  例如,《春天的小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美丽的春天景物。整首歌曲好像是春天的不同景物在对话,充满了春日的气息。基于歌曲内容,教师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微课,生动地展现出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蓝天白云,在花间飞舞的蝴蝶,哗哗的河流声等,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引领学生进入美丽的春景。学生则沉浸其中,迁移已有生活经验,借助一事一物切身感受春天的美好。教师可以把握良好时机,引导学生:“大家听,蝴蝶在说什么?小河说了什么呢?”在教师的如此引导下,学生及时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春日万物生动的对话场景,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有学生描述道:“蝴蝶说,春天来了,我要自由地飞翔了。小河说,哗啦啦,我要流向远方。”还有学生描述道:“蝴蝶说,小河,小河,我来找你玩了。”在学生的踊跃参与下,情境内容愈加丰富。同时,大部分学生也因此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感知到春天之美,为深入地体验歌曲的魅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2.善用教学语言,激发审美体验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带动学生产生审美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乐曲内容,善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打麦号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同学们,秋天到了,丰收的季节到了。我们和农民伯伯一起来到田野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麦穗将麦秸压弯了腰。农民伯伯看到后哈哈大笑起来,挥舞着镰刀走向小麦。听,农民伯伯在唱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语言上,由此发挥想象力,主动地在脑海中描绘相关的美好场景,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建立积极的情感。同时,学生逐渐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自主地走进音乐课堂,深入体验、感受乐曲的形式美、内在美,获得审美体验。
 
  (二)情感共鸣:律动编创,加强体验
 
  音乐是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利用适宜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由此加强审美体验。律动编创正是学生融入情感、表现情感的直接方式。因此,在实施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律动编创活动,产生情感共鸣。
 
  1.律动表演,体会情感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律动表演是一项极具趣味性的活动,乐于体验律动表演。在律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手舞足蹈地营造场景,表达情感,自然而然地能够强化音乐认知,增强音乐表现力。基于此,教师要依据音乐欣赏教学需要,组织律动表演活动,给予学生体会情感的机会。
 
  例如,《飞驰的雄鹰》利用简单的主旋律建构出雄鹰飞驰的意境。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动画片、电视剧等欣赏了雄鹰飞驰的场景,初步感受到自由、旷达的意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歌曲意境为立足点,在结合和尊重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想象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的场景,并舞动身体来演绎此场景。在已有经验的助力下,学生认真想象,踊跃地进行律动表演。有的学生将双臂作为雄鹰的翅膀,有节奏地舞动双臂,高昂着头,仿佛在天空中翱翔一般。还有学生用力地挥舞双臂,做出一飞冲天的动作。教师趁此在电子白板上播放歌曲《飞驰的雄鹰》,并鼓励学生想象场景,沉浸于音乐中。学生延续自身已有经验,边聆听边想象边律动,深刻感受雄鹰翱翔于天空的自由、旷达。之后,教师可以歌曲的创作背景及其中的音乐要素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认知,增强情感。
 
  2.即兴编创,深化情感
 
  音乐最大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小学生本身对世界充满向往,且想象力、创造力极强,乐于用独特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即兴编创是一种具有想象力、表现力的活动,契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组织即兴编创活动,可以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实践发挥,建构出与乐曲相契合的场景,不断深化体验,顺其自然地流露情感,提高审美体验水平。
 
  例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审美体验,逐步地了解了乐曲风格、旋律等特点,体会了傣族家庭欢聚一堂的其乐融融。立足学生的学情,教师可以组织即兴编创活动。具体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这首乐曲的旋律,相互讨论旋律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强化认知,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孔雀,和家人、小伙伴欢聚在一起的场景,设想自己和家人、小伙伴会说的话、当时的感受等,编创歌词,根据《金孔雀轻轻跳》的旋律进行歌唱,同时舞动身体。在即兴编创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兴致高昂,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围绕具体的场景编创歌词、舞蹈动作,动情地进行演绎,借助一个个动作、表情等,展现内心的欣喜与欢乐。在学生自创后,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代表,鼓励他们登台伴随着歌曲进行舞蹈,将其他学生带到欢乐的场景中。如此,全体学生可以增强对乐曲内容的理解,深化情感,发展即兴编创能力,从而加强审美体验效果。

\
 
  (三)向美而生:开放课堂,拓展体验
 
  虽然音乐课堂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阵地,但并不是唯一的平台。新课标重视教学生活化,倡导让学生体验生活情境,学会运用学习成果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审美体验是一项具有持续性、发展性的活动,离不开现实生活。在音乐课堂上获取审美体验的同时,学生要从音乐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迁移自身已有经验,自主地在生活中进行审美体验,借此丰富音乐认知,提升音乐审美体验水平。教师要开放课堂,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审美体验机会。
 
  1.聆听流行歌曲
 
  学生在生活中、网络平台上听过很多动人心弦、振奋人心的歌曲,如《少年中国说》《孤勇者》《隐形的翅膀》等。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沉浸其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教师应当尊重他们的喜好并布置流行音乐欣赏任务。
 
  以《少年中国说》为例,教师可以布置音乐欣赏任务:“请大家利用课后闲暇时间欣赏歌曲《少年中国说》。在欣赏之前,收集梁*超创作《少年中国说》的背景,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形。之后大家边聆听歌曲边联想创作背景,体会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情感,试着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从音乐课堂走进实际生活,有目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收集资料,开阔视野。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迁移已有认知,体会少年人身上承担的重任,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一股责任感、爱国情,并愿意用歌唱、歌舞表演等方式展现自己的独特感受,由此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发展艺术素养。
 
  2.感悟现实生活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或他人身上的事情进行思考,建立独特的认知。音乐是他们用艺术性表达自己独特认知的一种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感悟现实生活,自主地进行表达。
 
  例如,在参加学校春季运动会时,看台上的学生发现一名参加长跑比赛的选手中途摔倒了。这名选手迅速地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因为受伤,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当他达到终点时,全体学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为他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染。比赛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回顾这名选手的参赛过程,与他人讨论这名选手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之后迁移音乐认知,发挥创造能力,为这名选手书写赞歌,并配上动人的旋律,动情地歌唱,有学生唱道:“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是我知道,有些时候,除了坚强,别无选择。”有学生唱道:“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彩虹,人生因挫折变得五彩斑斓。”在浓厚的创作氛围下学生们展现出动人的场景。如此,学生不光可以锻炼审美创造能力,还可以建构良好的道德认知,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综上所述,审美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学生建构良好音乐认知的途径,又是学生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方式,更是学生提升审美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尤其,有效的审美体验可以使美育真正融入音乐欣赏,助力音乐欣赏教学实现育人功能,增强学科育人效果。在不断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以美育人的意识得到增强,以美育人的能力得到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乐曲内容、欣赏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发展情况,善用适宜的策略组织教学活动;要始终关注学生的表现,发现问题,探寻原因,对症下药,让学生真正获得审美体验机会,获得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婧婉.审美体验视域下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界,2022(17):47-49.
 
  [2]许佳琦.注重审美体验提升音乐欣赏课教学效率[J].知识文库,2022(18):40-42.
 
  [3]衡军莉.审美教育视野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2.
 
  [4]刘瑞琪.小学中高年级音乐欣赏课中的审美能力培养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2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4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