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从课程之精髓、专业之特色、生活之实践和评价之体系四个维度出发,提出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路径。结合高教版(2021)中职《英语》基础模块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相关案例,深入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策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英语,英语教学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中职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往往更注重语言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将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强化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高度等,是当前中职英语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教育是新时代中职教育的灵魂,它深度融入“三全育人”理念,紧密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脉搏,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在此背景下,系统性地构建中职英语教学之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是一个紧迫且重要的时代课题。
(一)紧扣课程之精髓,精心策划思政“渗透点”
课程思政教育能否成功实施关键在于能否与学科教学的核心紧密相连。这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全面审视教材内容,深入理解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把握教学的核心目标,识别出可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知识点和主题,从而精准地找到思政教育的“渗透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讨论。这一系列活动可以是围绕教材主题的辩论赛、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李颖敏2024)。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地将思政元素引入讨论,使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于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高度、深度,拓展思维深度、广度,使英语教学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
(二)依托专业之特色,量身定做思政“任务单”
依托专业之特色,量身定做思政“任务单”是实现中职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有机结合的关键。中职院校的英语课程由于独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应深入理解专业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发掘与思政教育相契合的点,设计出既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能体现思政教育特色的教学任务。在设计思政“任务单”时,中职英语教师可以从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等维度着手,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制订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政教育任务,引导他们通过学习英语知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家国情怀。
(三)融入生活之实践,点燃思政活力“助燃剂”
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的理论教学层面,更应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使其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生活是最好的素材,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思政教育的内涵。对于中职英语课程而言,融入生活实践意味着将英语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如职场交流、社交礼仪、文化体验等(李蓉2024)。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英语对话任务,模拟真实的工作和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语言技能,感受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将英语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使其在实践中形成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构建评价之体系,稳固思政实效“监控点”
构建评价之体系,稳固思政实效“监控点”是确保课程思政教育在英语课程中有效渗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监控思政教育的实施效果,还能够提供反馈和改进的依据。首先,优化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基石,应该与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全面反映学生的表现和进步。具体的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道德品质、实践能力等。其次,丰富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多种评价形式。最后,创新评价方法。具体可以采用课堂测试、作业检查、角色扮演、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写作任务等方式评价,切实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全方面、多维度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英语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下面,以高教版(2021)中职《英语》基础模块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探究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中职英语教学策略。
(一)紧扣教学之灵魂,匠心独运寻思政“渗透之机”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策划思政“渗透点”,将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提升思想境界,培养家国情怀。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主题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内涵,明确思政教育目标。这一主题涉及世界各地的节日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多元价值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节日文化,使其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形成文化包容性和尊重他人的品质。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中外文化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具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国家节日文化的异同点及这些节日文化如何反映各自国家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并理解不同文化,避免文化偏见和歧视。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Why are there suc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estival cultures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或“How do you think these differences affect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树立全球视野和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主题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拓展思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引导学生关注节日文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分析不同国家节日文化如何反映其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通过拓展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化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二)依托专业之精髓,量身定做塑思政“任务之形”
以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为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质与职业规划,设计富有专业底蕴的思政教育任务单,并以此为驱动,使其在英语与思政的交融中开阔国际视野,在文化的碰撞中坚定自信,提升专业素养,为未来职业生涯筑牢基石。具体见表1。
(三)融入生活之画卷,砥砺奋进燃思政“活力之火”
1.比较中西节日,培养文化素养
在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比较和分析中西方节日的异同,如比较圣诞节和春节的庆祝方式、食品、礼物等,使其通过讨论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特色。此外,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节日,如世界地球日、国际妇女节等,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
2.设计实践活动,感悟文化内涵
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在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英语任务,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介绍中国春节的海报,要求包含春节的起源、习俗、庆祝方式等信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查阅资料、整理信息、设计版面,并用英语撰写海报内容。这一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3.参与社区活动,体会思政教育
在社区活动中,教师可以以传统节日春节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春节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习俗传统,使其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参与写春联、剪窗花等春节庆祝活动。在写春联环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双语春联,既锻炼语言能力,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剪窗花活动中,学生可以发挥创意,用红纸剪出各式各样的吉祥图案,并用英语交流自己的灵感和思路等,既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又强化英语表达能力(朱琳2022)。
(四)构建评价之框架,筑牢根基守思政“实效之关”
评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思政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等维度构建评价框架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反馈。
结语
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深入探讨了中职英语教学的新路径,力求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找到完美的结合点。通过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案例研究,展示了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的生动体现。它不仅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使其在文化的碰撞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未来,中职英语教学应继续深化课程思政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引用文献
李蓉.2024.大单元理念下中职英语语法教学设计思路与实践—以高教版英语《基础模块2》unit 7语法课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3):73-76.
李颖敏.2024.项目式学习在中职英语课程思政中的应用探索[J].英语学习,(2):46-50.
朱琳.2022.“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建构探究[J].教师,(1):45-4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