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发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培训在面临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要求和考验。本文分析了目前“互联网+”在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对“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互联网+”;信息技术
本文引用格式:唐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19):200-201.
职业教育中学生技能的培养培训十分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和生活。目前,“互联网+”在我国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模式的优势和作用,影响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的效果。因此,思考“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这一问题十分重要。
一 目前“互联网+”在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中的应用现状
(一)不够重视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
很多职业学校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培训过程中更偏重于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轮岗的实践,不够重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在校培养和培训[1]。虽然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中获得实用性的职业技能,但是由于学生在企业实践时间较短,学生在轮岗中往往还没有全面掌握技能实际要求就到了下一个岗位,学生并没有真正全面掌握岗位技能,所学到的都是表面的职业技能。
(二)运用模拟软件进行学生实训
在信息化背景下,大部分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实训中都会应用模拟软件,但是有些专业的学生所实训内容比较虚拟,学生通过虚拟软件实训无法展示感受到职业技能的重要性。比如,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通过虚拟软件进行货币交易实训时,就不能真正感受到当下商业活动的复杂性,往往对实训比较随意,不能正准认识交易的风险,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际的货币交易技能。
(三)真实的经营安全性不足
虽然很多专业教师在实训学生过程中都会鼓励学生积极运用互联网公共平台开设自己专业技能的店,但是受目前实名制的网络经营要求,学生在经营初期会遇见很多不可控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学生的实训经营带来了一定风险。因此很少有学生真正开始网络经营,同时有些专业受进货渠道限制,教师在学生实训中往往只能教会学生网络经营的前期准备,而不能实际完成后期的销售和技能服务。
(四)模拟实践基地与学生需求脱节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日渐普及应用与成熟,我国职业学校的模拟实践基地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学生更需要校学习期间能够接受到在真实训练环境下的培训。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的模拟实践实践基地[2],却往往只能用于教学演示和模拟,没有充分应用模拟实践基地进行服务、培训和专业科研上,这些都大大浪费了模拟实践基地的社会价值和现金价值。
二“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格局
在互联网时代,政府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其督导、协调、统筹及管理的能力和作用,对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主管部门以及政府等多方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设“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格局。积极组建全面的、及时更新的、结构合理的专家人才库,系统性的对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养培训工作进行全面指导和规划,对区域内的企业集合行业特征与企业特点进行精细化分类,将互联网平台作为主要渠道构建满足学生技能学习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资源库,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培训奠定必要资源基础。
例如,政府可以成立一个专门负责“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的项目小组,选择相关部门领导人为项目小组长,选择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职员为组员,组长要定期开展专项会议,在会议上与组员探讨本地区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遇见的困难以及未来项目开展规划,针对性的进行充分讨论分析研究,共同制定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具体实施方案,上报给上级领导,在上级领导批准后及时解决问题。同时,专项小组要对地区内的企业进行合理分类,积极组织企业技术专家循环到职业学校中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高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搭建地区职业技术沟通网络平台,在平台上上传各个专业技术的专业知识、实践视频、专家讲解、优秀经验总结等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专业技术的学习。
(二)加强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际职业技能水平
政府、职校及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完善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和功能,打破学生在模拟实践基地实训效果较差的弊端,让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中进行真实的技能操作训练,确保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时间的充足,让学生能够在反复实际训练中,发现在操作技能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惑、学有所验的职业教育技能培养培训效果。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向当地行业巨头企业筹集公共实训基地资金的方式,为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企业这一举动也能得到更好的社会反响效果,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名誉,提高企业知名度,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管理公共实训基地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际技能操作训练时间,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技能操作水平与能力,充分发挥出真实实训基地训练的作用与优势,出资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的企业可以给在基地训练中技能水平高的学生提供到企业实习的机会,这种模式既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能力,也有助于企业专业人才的纳入。
(三)优化技能培养培训评估,提高教育全面性
职业学校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培训工作中,不能只重视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还要重视培养培训成果的评估。通过引入第三方考核的方式[3],实施对学生培训成果的绩效评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应用情况等。及时掌握学生职业技能最新状况,针对学生遇到的技能操作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育全面性。
例如,职业学校在学生到企业实践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差异性,为学生提供针对性、适合自身职业技能提升的工作岗位实践,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时间,在学生完成企业实践后,职业学校通过与企业搭建的校企合作互联网平台,让企业对学生实践具体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这样学校就能掌握学生真实的职业技能现状,及时调整接下来的基业技能培养培训方案,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
职业学校要加强对专业教师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培训,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熟练运用互联网更好的培养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出专业职能技能强、互联网技术强的复合型人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更好的发挥职业技能,比如上文中的网店经营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解决学生在线经营中中的采购渠道和技能在线服务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是满足学生实际学习需要、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模式构建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出其主导作用,建设“互联网+职业技能培养培训”格局,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际职业技能水平,职业学校要不断优化学生技能培养培训评估,提高教育全面性,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互联网对职业技能培训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的就职也发展奠定稳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栋,王海军."互联网+职业教育"视域下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8(2):104-107.
[2]邵宏.技能大赛在职业教育中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24):295-297.
[3]万冰怡.“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