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1 11:01: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2016年起广州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考核,更加突出英语学科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从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分析发现很多教师对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听说课堂参与度低,听说活动流于形式化。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 Listening和Speaking的产出导向型听说教学设计为例,探究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听说教学模式,并研究该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听说兴趣、提高其英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听说能力,初中英语
 
  引言
 
  2016年,为更科学地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衔接中高考英语考试形式,提高考生的适应性,广州中考改革英语听说考试,合并听力与口语,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考核,分值为40分(总分150)。2021年广州中考进行新一轮改革,缩减英语满分为120,其中听说总分为30。这两次变革均说明了广州中考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听说考试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考查对听说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发现,很多教师对听说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听说课堂参与度低,听说活动流于形式。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观念方面。考试作为评价机制,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听说合考已实施多年,但总分占比少于读写,导致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重读写,轻听说,在课时、教学重视程度、观念传达方面对听说能力的培养都有所忽视。这种观念对学生也有影响——普遍重视读写学习和训练,忽视了听说能力提升。同时,由于听说学习和训练投入多,见效慢,学生对听说能力提升的兴趣低,也影响了听说教学成效。
 
  第二,实践方面。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该教材中虽然读写类材料丰富,但听说类材料数量少且联系不紧密,对教师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听说教学方式单一,普遍是听听力完成课本练习,并让学生以对话等方式表达观点,与听说考试中信息转述、模仿朗读、回答问题等题型中考查的听说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词汇量少,存在一定的听说障碍,加之短时间内较难弥补,对听说课兴趣不高。
 
  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以单元话题编排有利于学生了解相关话题的各类知识,但听说板块有待整合。为了适应听说考试的能力要求,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结合所在学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好的前提,教师优化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听说内容,用“产出导向法”这一理论指导听说教学,在导入环节通过输出驱动方式展开教学,多渠道增加背景知识,改变听力练习形式,增加复述、信息转述、回答问题等听说考试类题目,更好地利用听说材料。

\
 
  一、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概述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团队为解决“学用分离”问题建立的让学生“学”“用”相互促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POA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假设、教学流程三部分,其中教学理念是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指导思想;教学假设是教学流程的理论支撑;教学流程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的实现方式,教师的中介作用体现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教师在这三个环节的中介作用表现为引领、设计和支架等(文秋芳2015)。
 
  教学流程中的驱动环节是将产出驱动置于课程开头,包括教师呈现交际场景、学生完成交际活动、教师说明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三个步骤(文秋芳2015),在新课一开始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完成教学交际和语言目标。促成环节包括教师描述产出任务、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学生练习产出、教师给予指导并检查等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脚手架”作用,使学生在指导下熟悉这一流程后提高自学能力。评价环节包括即时和延时评价,即时评价是促成流程中第二、三环节的检查部分,延时评价包含复习性产出评价和迁移性产出评价,是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产出导向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确立课程目标。其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教育部2022)。在语言能力培养上,听、说、读、写发挥同等作用。学生通过有目的地用英语获取信息(读、听)和表达信息(写、说),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提升语言能力。若只有听力输入,语言知识常常表现为静态的,一旦加上输出驱动,语言知识就能形成“输入—输出”的双向驱动。在产出导向法引导下,教师要采用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的教学模式,以听力输入为起点,以知识整合为过程,以口语输出为最终目的。输出驱动旨在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听说能力不足,激发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产出的意愿(文秋芳2018)。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起中介作用,设计师生共建听说模式,通过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产出评价三位一体相互作用,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输出驱动环节,教师创设交际场景,设计交际活动和布置听说任务;在输入促成环节,学生完成听说产出任务,并进行选择性学习和练习产出;在产出评价环节,教师给出评价标准,师生合作评价,教师总结。
 
  (一)输出驱动环节
 
  为充分利用听说材料,教师根据产出导向法整合和改编教材内容。在输出驱动环节,教师侧重对口语产出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首先,教师围绕单元主题进行启发性提问、语言描述或视频导入等,呈现具有挑战性的交际语境。其次,由学生通过口述报告、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尝试口语产出。任务难度比学生实际能力水平略高,能使其认识到自我语言能力不足,产生学习欲望。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口语产出,并阐明教学目标。
 
  (二)输入促成环节
 
  听说课的输入促成环节主要包括语言知识促成、思维促成、即时产出三个方面。在本环节开始前,教师制订教学目标及开展方式。首先,教师回顾输出驱动环节学生在口语产出上的不足,在考虑其语言水平、教学目标及活动类型的基础上明确本课在语言知识、思维和即时产出上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认真选取与产出任务相关的材料输入。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整合教材听说材料,改进听说开展方式,确保材料与听说考查能力有较高的契合度,并创设恰当的活动情境。最后,教师将材料转换为促成活动,并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三)产出评价环节
 
  产出评价环节包括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部分。根据广州市中考英语听说考试的评分标准,每堂听说课都有一套概要性的评价标准。因为听说课型在输入促成阶段已经设置即时产出的教学目标,所以课堂评价更侧重师生合作制订的评价标准的实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展开自评、小组评价和师生合作评价。延时评价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信息转述、模仿朗读等题型的进一步改进和熟练。产出评价环节的重点是课中评价,以师生合作评价为主要方式。
 
  三、产出导向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设计案例
 
  本研究经过为期一年的产出导向型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探索,发现以输出驱动为听说课开端,创设恰当的交际情境更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发现自身语言表达存在的不足,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和专注力。下面,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 Listening和Speaking的产出导向型听说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该案例遵循产出导向型教学的基本步骤,包含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三个环节,并根据广东省中考听说考试题型和考核能力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以下重点阐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
 
  输出驱动环节目标:学生认识到自身关于“教育交流”这一主题的语言能力不足。教师整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有意注意的积极作用。
 
  输入促成环节目标:在语言目标上,学生能够掌握降调的使用规则并正确运用;在能力目标上,学生能根据关于教育交流活动注意事项的对话材料进行内容推测,巩固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并根据听到的信息完成笔记和对话,提升对相关话题的回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转述和询问,提升按要点进行信息转述的能力;在情感态度目标上,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教育交流的信息,并具有初步的国际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等。

\
 
  (二)教学流程
 
  输出驱动环节(7分钟):步骤一,教师创设情境,以视频方式呈现伦敦的旅游景点。学生在观看时记录并思考去伦敦教育交流时要作的准备,以及教育交流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步骤二,教师布置产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和所学知识4人一组展开小组讨论,然后选取代表进行小组报告,介绍须包括视频中出现的旅游景点和为教育交流所作的不同方面的准备及开展的教育交流活动。步骤三,教师简要评述学生的口语产出后,阐明教学总目标和子目标,明确最终产出任务: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教育交流准备和口头报告。
 
  输入促成环节(25分钟):步骤一,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Listening部分的材料,根据前后文进行空白处内容推测。教师播放两遍听力材料,并要求学生在播放前记笔记,第一遍完成空白处填空,第二遍完善听力笔记,通过核对答案检查完成情况。步骤二,创设新情境,要求学生向未参加教育交流准备讲座的Wu同学介绍该讲座内容。学生要依照步骤一的听力笔记和教师提示,进行问答式对话,帮助Wu同学了解教育交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该步骤以提升学生的问答能力为目标。步骤三,通过表格观察艾丽斯(Alice)在伦敦教育交流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和未进行的活动,并进行口头汇报。为顺利完成汇报,学生需要学习Talk time部分的内容(降调的使用规则),并对艾丽斯开展的活动进行问答对话和绘制思维导图,最后进行口头汇报。教师提醒学生口头汇报时注意现在完成时的使用(单元语法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问答的各项活动,利用笔记和思维导图进行信息询问,同时复习降调的使用规则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产出评价环节(8分钟):步骤一,依照中考英语听说评价标准进行评分。步骤二,由教师引导学生在输入促成环节的步骤二和步骤三进行评价,并给出评价理由。步骤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对话和口头汇报,肯定其合理之处,并对不恰当的评价进行修正。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依照评价意见进行反思,课后认真练习并修改问答对话和口头汇报内容。
 
  本案例在输入促成环节整合了教材Listening和Speaking部分的教学内容,改变了教材原有的组织形式,采用听说考试中的信息获取、信息转述及提问的方式进行,逐渐加大任务难度,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教学效率较高。
 
  结语
 
  通过一段时间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教师采用问卷调查、观察学生上课状态和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他们的反馈,发现产出导向型听说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具体而言,在教学中,整合教材听说内容,改变原有问题类型,重新设计难度较大且符合听说考试类型的题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和听说练习兴趣,使其在练习中提升听说能力。
 
  其中,输出驱动环节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先输出、后输入的顺序借助构建的具体情境营造紧张感,同时调动学生进行输入学习的积极性。在输入促成环节,教师充分发挥“脚手架”的作用,通过整合、改编教材,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题目类型,促进其为有效产出积累材料。学生通过听说课,越来越熟悉产出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同时养成了乐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
 
  面对教材听说内容割裂化、浅层化及片段化等问题,基于产出导向法设计的多样化输出驱动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实现输入促成,并不断通过以评促学的方式提升听说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进传统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输入与输出的割裂状态,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4):547-558,640.
 
  文秋芳.2018.“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3):387-40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3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