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感悟国学魅力,实现有效德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04 10:18: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推动国学资源与现代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从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多元视角实施授课,能够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古诗词呈现出语言之美与情感之美。学生在鉴赏文化的过程中能够深度学习,这种深度学习也能够完善德育的知识体系,为落实德育,让国学文化资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本文以小学语文德育要求为切入点,思考针对古诗词资源构建“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赋能小学语文德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学教育,德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文化自信已经成为推动新时代文化教育活动创新开展的原动力。要积极落实现代教育活动,必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意识,打造完善的文化育人体系与现代化教育方案。小学语文教育是现代文化教育活动中的起始点,其承担着文化启蒙、文化思维训练、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建立与“文化传承”对接的教学模式,以阅读、书写为主的基础教学任务更为常见。学生缺乏文化认同感,对于文化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入,教学模式有待优化。建立“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引领学生审视文字含义,解读语句之美,感受古文精神,将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文化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的教育优势
 
  (一)缩小国学教育范围,创新教育方法
 
  国学教育是驱动小学语文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原动力,当国学教育资源与语文教学任务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古诗词素材的推动下展开审美探究学习,感受古诗词的人文价值与教育功能。对比“一把抓”的小学阅读教育,“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以古诗词资源为抓手,在学生教育活动中,围绕作品情感、创作背景展开学习,逐步解读古诗词中的文化精髓。“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将文字、词语、句子与德育联系起来,在对国学资源进行深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文字知识、语言表达来感受文化之美。
 
  (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有效育人
 
  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中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学生认识了解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将国学资源、文字情感与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主动解读,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践行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就要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建设和创造,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对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属于国学教育的一般范畴。因此在国学教育中,实现该类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机统一,可以内化教育的人文作用。由此,在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能实现新时代国学教育的新发展。

\
 
  二、德育视角下基于古诗词资源的“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设计策略
 
  (一)关注文字资源,文化自信与德育结合
 
  文化自信与爱国主义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对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的讲授,学生增强了人文意识,增进了爱国情感,进而提升了德育质量。在德育视角下设计“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要重视对基础文字知识的解读。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到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不具备可逆性,多通过感觉和知觉内化掌握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所以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感知文字之美,在教育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以挖掘文字资源、感知文字之美的过程对小学生开展德育,让文化活水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流动。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着生字词、多义词分别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文审美热情,引导学生生成文化自信的素养。一方面,以课文中的生字词知识为切入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环节,结合文字的不同笔画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对文字的笔画数量进行统计,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逐步认知文字知识。如“日”“白”“鹳”等,对学生发起基于基础文字知识、相关德育的教育。以了解中华文字知识为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感受文字知识的独特构造。另一方面,开展文字知识讲解活动。如对于“穷”的讲解,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展示文字的含义。穷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代表生活条件差,另一种含义代表“穷尽、全部搜集”,结合古诗《登鹳雀楼》思考一下,这首诗中的“穷”有着怎样的意义?在提出问题之后,以文字知识为抓手,落实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在挖掘文字知识的同时,落实文化自信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扎根,促使德育工作有效落地。
 
  (二)尝试鉴赏文字,文化传承与德育结合
 
  “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从基础文字认知、语句解析、文本理解的多元视角入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德育视角下,教师要建立系统化的教学方案。除了在教学活动中加入文字认知任务,也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引导学生鉴赏文字,促使学生形成主动传承民族文化的积极意识。教师要积极推进文字鉴赏活动的设计,发展学生的文化传承素养,培养学生尊重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人文思想,创新“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的应用路径。在立德树人育人的本质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以认知为基础,促进学生德育中知、情、意、行的统一,由此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二者之间的统一。
 
  在“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实施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鉴赏文字资源,落实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实现有效德育。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咏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先翻译,再教学”的基本框架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如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句的翻译,在解释其含义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其中的文字,从“碧”“玉”两个字入手,感受古人的语言应用智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讲解“碧”的演变历程:在甲骨文中,古人认为“碧”是琥珀的一种,由此以“王”做偏旁,“碧”中包含白色的玉石,其本身仍然是一种石头,所以“碧”是由“王”“白”“石”三个文字组成。该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解读文字、感悟句子的过程中,理解古文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问题“为何要以碧玉来修饰柳叶?”从文字特点向句子的内容过渡,在学生鉴赏之后,教师对文字的具体含义进行讲解。在鉴赏文字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从民族文化独特的表达特点入手,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字资源的认同意识,实现对国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开发。
 
  (三)实施句子解读,情感浸润与德育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德育的构成较为复杂,除了基于爱国、文化自信等角度开展的德育活动之外,其与人文情感之间的交互也是极为密切的。在针对小学生开展德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配合“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对相关句子进行解读、剖析,以亲情为主题,让德育在学生教育活动中逐步发力。
 
  “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从文字向句子逐渐过渡,当学生理解了文字知识之后,则可以尝试适当拔高教学难度,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解读。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自主鉴赏、解读。以古诗词中的“忆”为切入点,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忆的字形是怎样的?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甲骨文中的“忆”,从字形分析入手,讲解文字:在甲骨文中,忆的结构为“口”上加“心”,代表记忆深刻;而在金文当中,“忆”的结构为“心”上加“言”字,含义为“心中有话,记忆深刻”。随后,教师结合情境导入句子: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句题目当中,忆有着怎样的含义?从“深刻记忆”“心中有话”等角度解读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句子鉴赏:因为“心中有话要说”,所以“怀念远方兄弟”,由此称为“忆”。在学生理解句子之后,围绕古文资源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字的鉴赏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品鉴古诗文当中的思想感情。

\
 
  (四)剖析句子情境,社会角色与德育结合
 
  对小学生落实德育的教育,要强调文化资源与人文情感之间的有效结合。在教育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结合古诗词的情感表现实施授课,在情境中传递文化。“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将国学教育任务与学生学习需求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发展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情感素养。在基于情境资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情境的驱动下引导学生感受友情文化。将日常交际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友情之美,形成尊重他人、团结他人的道德素养,驱动友情文化教育与德育的结合。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芙蓉楼送辛渐》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尝试以“叙述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导入情境交际活动,要求学生结合“分别”这一情境展开交流。教师将两个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对每个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对白。一名学生扮演送别者,一名学生扮演“友人”,在互动过程中让学生自由设计对话。随后,在交流环节导入古诗词内容:作品《芙蓉楼送辛渐》展现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场景,在作品当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对话?从“送别”这一角度入手,要求学生展开互动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围绕“洛阳亲友如相问”和“一片冰心在玉壶”展开诗词鉴赏活动。面对离别的友人,诗人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因为朋友理解自己,所以才会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表达。在送别情境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互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友情故事。站在“遇到困难”“相互合作”等角度出发,在学习教材当中“知己文化”的同时,引起学生与诗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进取的优秀意识,处理好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与平等观念。
 
  (五)深入文本鉴赏,爱国主义与德育结合
 
  饱含爱国情的古诗词作品不在少数。诗人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对人民的情感融入诗词,充分体现文人的爱国意识。在“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下开展德育,要抓住古诗词作品的爱国思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爱国主义、国学教育与德育有机融合。
 
  当学生适应了“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之后,可以尝试通过文本内容对学生开展德育。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的教学,便可以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鉴赏。在教育模式的驱动下,采用“教师展示+学生鉴赏”的方式开展授课。在教师展示环节,以“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为指南,围绕《示儿》展出古诗词动画。教师以动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学习:一个老人即将离世,他还在对自己的孩子嘱咐着什么,思考一下,他在说什么?在设计情境问题之后,组织学生自行思考、探讨。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联想,以对白的方式进行互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以古诗词《示儿》为对象,以爱国情感为核心,在课堂上融入德育。一方面,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感,从“诗人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入手,了解爱国情感的构成,引导学生展开以爱国为主题的口语交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口语交际,以描述爱国故事、讲述爱国历史的方式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从教材与历史故事入手,将历史融入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团结共进的伟大精神。陆游是著名的爱国诗人,教师可以结合诗人所创作的其他诗词作品展开德育,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结合古诗词资源,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以“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推动德育的实施进程。
 
  综上所述,“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从字的形体、结构与含义入手,将文字演变历史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句子展现作品情感,从而让学生理解古文作品中的人文思想。在“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下实施古诗词教学,对古诗词资源进行解读,教师应该尝试从文字、句子、文本等角度入手分别展开教学,围绕文化自信教育、爱国情感教育、人文情感教育等多元目标实施教育活动,让学生重视字形解读、挖掘句子内涵,感悟古文情感,从而让德育视角下的“一字一句一古文”国学教育模式发挥出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施玉梅.语文古诗词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衔接[J].文学教育(下),2020(11):178-179.
 
  [2]周树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课外语文,2021(12):27-28.
 
  [3]高润霞.让核心素养落地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12):71-73.
 
  [4]黄元梅.扎根民族文化感悟诗词魅力——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优秀文化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3(18):65-67.
 
  [5]褚纯静.基于实现德育意蕴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4(2):34-3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3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