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进一步明确了高中生物的学科内涵,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接纳、吸收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精准找到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适应点。本文简要论述了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增强学生高中生物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翻转课堂,即对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安排,互换师生角色,从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课堂形式进行重新规划。在翻转课堂中,自主学习活动能够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能够为课堂教学增添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反复与同学、教师展开多方交互,扩展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应用翻转课堂可以构建高中生物学习的深度学习课堂,学生是这一课堂的主角。
一、何以为是:翻转课堂的理论阐述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转变了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在家通过预习视频、阅读材料等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而课堂上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实践、问题解决等互动式学习。翻转课堂是将传统的“在学校上课、回家做作业”的模式进行颠倒,让学生在家学习理论知识,在学校进行实践和讨论。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在家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加个性化地指导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其学习时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的思维与交流能力。翻转课堂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我,分享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改变学习与教学的时空安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课堂教学通常包括两个阶段,即知识传授阶段和知识内化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模式中,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借助某种信息技术辅助教师在课后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形成于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进而形成了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各要素对比的主要情况如下(见表1)。
二、何以可行: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预习,分层录制引趣味
微课、慕课等优质平台的涌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多元化的资源支持,促进了翻转教学的广泛应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来录制分层视频,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相关任务,让学生分层完成任务,逐步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
例如,在教学“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分层录制视频。学生在家预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理解能力选择观看相应难度的视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录制一个整体介绍视频,简要介绍细胞膜的结构组成和主要功能等知识点,让学生对细胞膜建立初步的认知。这一小节视频完成后,教师可以录制关于细胞膜主要组成的视频,包括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细胞膜的结构,让学生清晰认识细胞膜的组成。其次,针对细胞膜的功能,教师可以再录制一个视频,详细介绍细胞膜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识别和黏附等方面的功能,让学生了解细胞膜各种功能的重要性和具体运作原理。最后,教师可以录制一个整合性视频,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关联,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其在生物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录制视频时,教师可以在每个视频的结束,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为接下来的课堂讨论奠定基础,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分层录制微课视频,学生在家中有选择地进行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观看对应的视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问题+自习,生问生答展自我
鲍波尔曾经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展开教学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课堂完全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交流、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微课视频中预留的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为学生设计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进行学习、探索。或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节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收集有关学习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问题可以涵盖细胞膜的组成、功能、与细胞内外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而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组成组合,分享之前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提问和回答中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接着,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小组,展开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交流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见解,激发出更多思考和探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代表来展示其小组的讨论成果,并进行总结。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分享和展示,促进思维碰撞,形成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在学生展示与总结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引导,指出正确的观点并纠正错误的理解。通过引导学生互相提问问题,并自主交流回答,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活跃度,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任务+应用,驱动导向促深究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现实学习情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广泛应用。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任务+应用”的模式展开翻转课堂,以任务驱动导向促进学生的深入研究,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灵活应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任务导向性问题来驱动学生学习,如布置问题,要求学生探究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功能及其在细胞中的作用等。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针对任务导向性问题进行研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教科书、科学期刊、网络资料等,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和研究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分享,让学生将其研究成果向全班展示。通过学生间的分享和交流,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如设计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模型,探究它们在细胞代谢和能量转化中的作用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对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进行深入探究,并灵活应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实验+探究,平行互动深学习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高中生物教师在借助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时,不能忽视生物实验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将生物理论教学与生物实验教学置于同等位置上,平行、交叉对学生展开教学,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例如,在教学“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展开生物实验——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协作,并获得自主实验的乐趣,感受知识探索的趣味性和成就感。教师可以在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准备高倍显微镜、玻璃片、盖玻片、色素液和植物叶片等。学生需要先将叶绿体染色,以便观察叶绿体的运动轨迹。然后将叶片放在盐水中浸泡,使细胞质脱水后变得更加透明,有利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调整焦距和光源,使叶绿体和细胞质的运动清晰可见。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叶绿体在细胞内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同时观察细胞质的流动情况。教师要适当提醒学生专注观察,减少误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观察完毕后,引导学生利用记录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叶绿体和细胞质运动的轨迹图,并计算叶绿体的平均速度和细胞质的流动速度。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叶绿体的运动及其与细胞质的关联,理解细胞器的功能和相互协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
(五)游戏+浸入,体验课堂做主人
新课标要求师生之间要转换角色,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采用翻转课堂对学生展开教学时,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时,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细胞器,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细胞中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功能与作用,以及不同生物细胞中细胞器的不同构成。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不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并解释它们在细胞中的功能和相互关系。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不同的细胞器,或者通过分组的方式分配角色,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角色分配完成之后,学生可以开始进行角色表演。通过模拟细胞内部的互动,展现细胞器之间的协同工作,如扮演线粒体的学生可以模拟ATP的产生过程,扮演内质网的学生可以模拟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扮演叶绿体的学生可以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细胞器之间的功能和相互作用。在表演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归纳不同细胞器的功能,探讨细胞器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如何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其在细胞中的重要性。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细胞中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不同生物细胞中细胞器的构成,同时了解只有植物细胞中存在叶绿体,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场所,而液泡则在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细胞中存在,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核糖体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均有分布。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学生对细胞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翻转课堂的应用,深度掌握翻转课堂的实施要则,并在实际教学中合理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不断提升高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开展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及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龙龙.核心素养视域下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3(29):54-56.
[2]张丽.翻转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9):135-137.
[3]贺金雁.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3(6):123-12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