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18 13:39: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遵循针对性、主体性和多元化原则合理设计小学美术作业的难度、任务类型、时间分配等,使小学美术作业既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性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让小学美术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文章以“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为主题展开探究,结合多个教学案例阐述了具体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小学美术作业设计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新课改,作业设计
 
  美术是一门艺术教育类学科,旨在通过教授绘画、造型、色彩运用等美术基本技能和美学、文化等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往往存在单一、枯燥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如何设计有针对性,且能够体现学生主体性、多元化的美术作业,是当前小学美术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
 
  小学美术作业的设计应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匹配。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技能水平等因素,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态度、心理特点等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作业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第一,美术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和提高。第二,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第三,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作业的难度和时长,如采取分阶段、分子任务的任务编排方式,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作业,以免过度消耗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需要遵循针对性原则,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二)主体性
 
  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作业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第一,美术作业的设计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创造空间。作业的主题和内容要有充足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展开创作,并在这一过程中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自主创造的乐趣。第二,美术作业的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提出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主动积累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第三,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在作业评价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造过程,并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机会来展示自己。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需遵循主体性原则,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评价学生的创造和思考过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多元化
 
  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应遵循多元化原则。美术作业的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一,美术作业的主题和内容要丰富多样,应涉及各个时代、不同地域的美术作品,应涵盖绘画、手工、雕塑、建模、摄影等多个领域,应涉及人物、风景、静物等不同的表现对象,应体现不同的表现手法,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第二,美术作业的评价要注重多元化和客观性。评价标准要清晰明确,既要注重学生作品的艺术价值,又要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同时,教师还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以给学生提供多角度的反馈和启示,使其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在美术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要遵循多元化原则,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审美需求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3。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策略
 
  (一)统整教材内容,设计横跨多个单元的实践性作业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全面分析和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横跨多个单元的实践性美术作业。教师要先根据教材内容将相关的美术知识点和技能整合成一个个单元,再对其进行整体规划,明确单元教学的主旨和目标,设计出以实践为主的美术作业,使学生能通过完成实践性作业深入理解美术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并对美术学科有更深的感受和认识。这样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能够提高美术作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更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和要求4。
 
  以人教版美术一年级(上册)为例,小学美术教师可将其中的“彩线连彩点”“下雨啦”“五彩的烟花”这三节与点和线相关的内容整合为一个单元,设计实践性作业。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搜集身边各种包含点和线形状的物品,并通过画画、拍照等方式进行记录,之后再指导学生了解点和线的多样性,比如点的大小、形状的变化,线条的长短、粗细的变化等,同时让学生在连线、折线、扭线的实践过程中了解点和线造型的可变性。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各种造型的点和线进行创作,从而了解点与线条排列和组合的多种表现方法,感受点和线形态的千变万化以及其中传达出的节奏韵律。这样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既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又能够引导他们发现和感受美术的魅力,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体现人文情怀,从单一性表现转变为生活化运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需要更多地体现人文情怀,从单一的技术或形式的表现转向生活化的运用。也就是说,小学美术作业不应仅仅是技术上的模仿或复制,还需要将生活、情感、文化和社会元素融入其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以生活为主题的作业,让学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同时,作业也可以涵盖一些社会和文化类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来创造一些实用的艺术品,比如制作家居装饰品或个人装饰品,将艺术融入生活,以此体现美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下册)中的“‘五谷'作画”一课为例。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设计富有人文情怀和生活应用价值的美术作业。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五谷”的含义和其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五谷,并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纹理。而后,教师可设计两项作业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五谷画在纸上,强调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形态、颜色的把握。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尝试运用不同的画面构成方式和色彩搭配来增加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任务二要求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谷物,并设计和制作一个与之相关的实用物品,如书签、贺卡、墙画等。在这个任务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发挥创意进行设计制作,从而让美术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使学生实现对美术知识的生活化运用。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五谷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还能够学习到如何将艺术融入生活,将美术作品具体化、实用化,这充分体现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人文情怀和生活化教学理念。
 
  (三)提倡重复利用,将原有作业包装成新的学习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设计小学美术作业时还可将已完成的作业转化为新的学习资源,以此践行重复利用的环保理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将他们之前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作业,如改造、组合、拓展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熟悉原有的作品,还能使学生从新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和解构作品,从而深化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再利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连续性和累积性,认识到每一次的学习和创作都在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体系,都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基。此外,对作品的再利用也践行了环保理念,可以引导学生珍惜资源、注重循环利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5。
 
  以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动物的故事”一课为例。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多个与动物有关的美术作业,如在“美丽的孔雀”一课中制作了孔雀手工,在“脚印的联想”一课中画了动物脚印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设计“动物的故事”这节课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创作的有关动物的作品重新组合,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作品。例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之前完成的最喜欢的有关动物的作品,通过剪贴、整合以及添加新元素或背景等方式,使其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画或制成一个动物主题壁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重新审视和理解他们的旧作品,同时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整合和重新组合来创造新的艺术作品。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白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其自身的价值,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重复利用,从而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建立跨科连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和创作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还应注重跨学科,以帮助学生看到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和创作。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主题式作业让美术作业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的方法去解决在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如在数学课上通过运用美术绘画技巧设计和绘制几何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以人教版美术四年级(上册)“趣味游乐园”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比例、几何图形等)自主设计游乐园的地图,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此外,鉴于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习过关于力和运动的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自主探索、设计出一种新型游乐设施,并通过绘画的方式展示出其运动状态和工作原理,这样可以将科学知识与美术创作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种跨学科的作业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从而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艺术实践训练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作业设计不仅应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美术技巧和知识,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爱好,从而全面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晓薇.让小学美术作业“变变脸”:浅析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3(Z1):100-101.
 
  [2]陆柳.优化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几种方法[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3(1):51-52.
 
  [3]徐郁燕.差异视角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3(8):80-82.
 
  [4]姚丽红.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5):191-193.
 
  [5]郑愉灵.小学美术多维度作业的设计策略[J].教育界,2024(8):71-7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20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