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路径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2-18 11:08: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引发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致关注。整本书阅读教学聚焦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动语文阅读教学提质增效。基于此,文章结合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立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情况,简要分析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师探索与实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重点探究如何利用整本书阅读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期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纳入语文学习体系,并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倡导教师运用整本书阅读的相关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彰显出较高的价值,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语文阅读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让整本书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常常将单篇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文本的字、词、句、段、篇上,导致学生的认知范围不够开阔,思路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与此同时,由于单篇阅读的文本篇幅较短、内容有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难以产生较强烈的阅读兴趣[2。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内容更丰富,情节更完整,知识结构更系统,思想情感更深刻。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技巧与思维方式,与教师、作者、作品人物之间形成高效互动,从而增强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由此可知,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整本书阅读有着更独特、更重要的教学意义,它能够带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中体会阅读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同于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群文阅读与单课时阅读,基于核心素养的整本书阅读强调阅读学习的完整性与持续性,有利于学生坚持读完一整本书,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通过长期的整本书阅读实践,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阅读知识,收获更多的阅读经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在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与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发展自身的综合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
 
  除此之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能够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自主阅读、深度阅读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即指向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理念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二、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思辨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学科教学愈发地指向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要以思维教学为重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任务,将思辨性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自主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理性的、反思的思辨式整本书阅读,让语文阅读课堂结出思维的累累硕果。
 
  以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推荐书目《童年》为例。这部作品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作者以自身的童年经历为原型,描绘了人们艰难的生活状况,表现出了作者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一些名人对《童年》的评价(如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评价它是一部生动而丰富的自传体小说,是高尔基的心、高尔基的精神脊梁),以引发学生对《童年》的关注。随后,教师可以结合自传体的特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自己成为作家,会怎样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使他们在讨论中产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童年》这部小说人物众多,可能会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产生阻碍。为了帮助学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梳理人物关系,感知人物的形象特点,教师可以聚焦小说中的人物,为学生设计思考问题,如“阿廖沙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茨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面临命运的不幸,谁表现出最大的美德?谁身上显露出丑恶的品性?”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感受小说中精彩生动的人物塑造。
 
  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思辨式阅读活动,如辩论赛、阅读交流会等,让他们结合对整本书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与他人展开思辨交流。教师应当紧密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开放式的辩题,如“如果高尔基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他还会不会成为一位如此优秀的作家?”引导学生对本文作者悲惨的童年经历进行深入思考,并探究作者的文学成就与其真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开阔思维,展开高效思辨,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联系之前语文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作者的真实经历与其文学成就之间的关系。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可以想到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下“三吏三别”而成为一代诗圣,司马迁在遭受厄运时坚持完成《史记》而名垂青史等,于是部分学生认为苦难可以锻造人,如果高尔基没有遭遇悲惨童年,可能就无法写成这样的著作。也有学生从其他思辨角度进行反驳,如认为苦难与人的才能没有必然联系,即使高尔基生活优渥,凭借自己的文学才能也能写出另一个版本的《童年》。在辩论活动的观点交锋过程中,学生能够以更理性的态度与更严谨的思维认知问题,进而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逐渐形成较强的思辨性思维能力,培养自身的理性精神。

\
 
  (二)鉴赏阅读,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
 
  审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中融入审美鉴赏,有利于学生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教师应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融入与文本鉴赏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发现美的同时创造美,树立正确的审美理念,全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以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火烧云》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本篇课文十分感兴趣,于是教师为其推荐《呼兰河传》作为本次整本书阅读的书目,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萧红以及她笔下的家乡呼兰河小城。在正式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关键词“家乡”回忆自己的故乡生活,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样的美丽风景,有哪些和蔼可亲的人与独特的民风民俗,以此激发学生对故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萧红笔下故乡的探索欲望。
 
  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带着对自己故乡生活的体验阅读本文,并适当放慢阅读速度,使学生能够细细品味书中优美的语言与作者对故乡的复杂情感。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本书的语言之美,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用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将自己的理解与阅读感受写在句子旁边。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可以设计“感悟文本语言之美”的主题活动,并让学生将自己勾画出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班级同学听,同时结合所做批注与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理由。例如,学生朗读文本中优美的句子“呼兰河的水,像一面明镜,清澈见底,没有丝毫杂质”“天上的云,像浮游在水中的云雾,一会儿聚,一会儿散,毫无形状”,然后与他人分享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到《呼兰河传》的语言特点,并深刻地感知其语言之美。随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学习成果,为他们设计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创意写作,引导学生在发现文本之美的基础上创造美,进而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读写结合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具有新意的读写结合任务,如“结合你的阅读感想,写一篇《呼兰河传》读后感”“开展创意写作,对本书的相关情节进行改写或续编”“学习作者写水、写云、写人的相关方法,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择一项读写结合作业。通过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还能够创造美,发展自身的审美能力。
 
  (三)名著阅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居于核心素养的第一位。教师要想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就必须注重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作品,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经典作品展开文本细读,引导他们深入探究作品蕴藏的文化内涵,感受经典作品独特的文化魅力,助力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以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猴王出世》为例,本篇课文选自《西游记》。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利用《西游记》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为了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摒弃对经典名著作品“晦涩、枯燥、说教”的刻板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西游记》,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网络上搜索《西游记》中主角团与妖怪团的人物混剪视频,引发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西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海外的传播情况,使学生初步感知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4。
 
  随后,教师可以利用本书中的重要章回,如“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梳理全书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并在情节的梳理过程中感知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特征5。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细读的内容,为其组织情景演绎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增强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感悟《西游记》的文学成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精神、彰显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必行之策。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突破单篇阅读教学的束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还能够推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应当把好核心素养之舵,扬起整本书阅读的风帆,引领学生在阅读的广阔海洋上高歌远航。
 
  参考文献
 
  [1]池少琴.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5):46-48.
 
  [2]吴吉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策略[J].名师在线,2022(25):7-9.
 
  [3]李婷.由篇及本让阅读落地生根:核心素养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1(26):48-49.
 
  [4]季红海.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研学案的设计及应用策略:以《西游记》为例[J].名师在线,2023(32):76-78.
 
  [5]翟生海.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和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4(9):20-2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2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