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为初中英语的教学创新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核心素养。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新课标倡导从传统教学环境中的单一语言知识转向核心素养环境中的思维能力、阅读素养和写作能力转变。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标对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所提出的新要求,并在其指导下创新阅读与教学方式,使其更富有吸引力。
1.新课标对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提出的新要求
1.1重视策略与技能的培养
以译林版“Detective stories”单元为例,在阅读文本“Murder in West Town”的教学中,传统教学课堂里的教师会抓住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入手,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释义,并以文本内容为例子来进一步加深对词汇和语法的认识,可以讲整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围绕着词汇与语法来设计。然而新课标下的词汇与语法仅是课堂的部分内容,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教学时间分配到讲解预测、推断、总结等阅读技巧上,并且结合Study skills板块中的“How to read a novel”进一步深化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同一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也具备类似的特点,从传统模式下根据教材写作要求写一篇主题相符,意思表达清楚的作文向注重写作中如何开篇、如何构建段落、如何结束文章,甚至于像中文写作一样思考如何使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也体现出“策略与技巧”。因此,新课标对初中阅读与写作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读写策略与技能的培养。
1.2重视形式多样性的培养
教材是教师开展一切教学活动最根本、最重要的素材,它的设计也直接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目标。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主题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节日和庆典、旅行和冒险、环境保护、科技与创新、健康与生活方式、历史与文化等,从这些广泛而多样的阅读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新课标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也提醒教师要重视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阅读文本的体裁在课堂中选入更多故事、新闻报道、说明文、议论文等形式的材料,鼓励学生阅读英文原著、报纸杂志、网络文章等多种类型的材料,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写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进行写作,并能根据需要使用与之相适当的格式和语言等,以培养学生应对不同写作场景的能力。总的来讲,新课标旨在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在多个维度得到训练与延展。
1.3重视思维与过程的培养
本文在开篇讲到新课标注重对学生阅读与写作在策略与技能上的培养,有“策略”意味着学生的思考必定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而这就要求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思维能力,如联系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情境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与此同理,学生要在不同的写作场景中表现出与之对应的不同写作能力,那么同样要具备不同的写作思维。而思维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成长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问题引导、情景创设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在写作中鼓励学生养成完整的写作思维,包括构思、起草、修改和校对,同时要掌握规划篇章布局,组织语言逻辑等技能。在教学链条的末端,教师还应当突出评价和反馈,比如在阅读中通过讨论和评议来让学生比对自己的思维是否有盲点和漏点,通过批改作文、提供修改建议、组织学生之间互评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不足。总的来讲,新课标是非常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这是一个思维由单一向多元,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过程。
2.基于新课标要求的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构建
2.1材料引读教学法
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走在教师前面”,掌握自主学习的思维和方法。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学前的导读。
以“Great people”单元中的“The first man to walk on the Moon”为例,这篇阅读文本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踏上月球表面的人。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展示月球和宇宙飞船的图片或视频,以及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背景,创建一个与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的相关情境(如事前准备等),在阅读之前,让学生根据题目和图片猜测文本可能的内容。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加关注文章的主要信息,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如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的过程,他的感受以及对人类的意义等。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提问、摘要、概括、猜测词义、推断作者意图、快速阅读等方法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暂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单元的主题,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人物简介,或者写一篇关于登月对人类的意义的议论文,在写作中,要让学生先按照“起草框架→搭建段落架构→内容填充→细节补充→语言修饰→校对审查”的过程逐一推进,还可以让他们引用教材文本中的观点或句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而后,教师让他们互相之间进行作文的传阅,指导学生从语言表达、思维逻辑、内容深度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从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来总结和梳理该单元的内容,通过这种材料引读的方法来向学生示范阅读与写作的技巧,训练他们的读写思维能力。
2.2时政材料研读法
与传统的教学主张相比较而言,新课标其实是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包括能主动学习知识、主动感知知识、主动观察并发起思考等,这背后其实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结合生活,结合实践,注意学有所用。基于此,教师在新课标引领下开展初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时,可以采取时政材料研读法。
以“Sunshine for all”单元“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为例,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时政背景,如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意义以及最新的国际赛事动态,在阅读中,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如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宗旨、参赛选手的故事、比赛的精彩瞬间等,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穿插入关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闻报道,譬如关于某位运动员的奋斗历程,某个国家在这个运动领域的投入等,让学生能够结合时政来阅读课内文本。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下争议性辩题或者是开放性话题,如支持残疾人群体等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为后续的写作铺垫,在开始写作时,可以承接学生在阅读环节中的讨论来设计写作任务,包括让学生写一写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闻报道,对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评价或看法,如何支持残疾人群体参与体育运动的建议等,在写作前又可以借鉴在阅读之前的时政材料板块,让学生参考新闻的写作手法、评议文的写作手法等借鉴写作方法,将其转换到自己的写作中。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教师都要在过程中对学生语言技巧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这两方面展开指导,特别是要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等,培养学生养成新课标所指向的英语思维和英语能力。
2.3信息技术辅助法
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写作思维,让学生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相关技巧,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英语核心素养,就需要让学习内容更加具体、详实,易于学生理解。教材中有些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是常见、常接触的,特别是不易于让学生有直接感知和接触的,教师就可以采取信息技术辅助法来构建阅读与写作课堂。
以“Natural disasters”单元中的阅读文本“An earth-quake”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展示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可以选择破坏力最强的一次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也可以是近期发生的某次地震),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地震的严重性和破坏力。教师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单元主题。紧接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绘制思维导图工具(如树状图等)来为学生梳理出文章的结构主干,并根据这一主干开展“一身两翼”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在阅读上,教师可以围绕着地震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在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还可以试着创设一个模拟的地震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地震受害者、救援人员等),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地震主题的理解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指引不断补充和细化教师在课堂初始绘制的思维导图,既可以是对内容进行分支的绘画,又可以根据不同的思维来进行分支的绘画。在阅读暂告一段落后,教师可以紧随其后开展训练(或是边读边写),如果是紧随其后,则可以围绕最开始抛出来的导读问题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如果是边读边写,则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词典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句型选择,让学生随时地进行片段化写作训练。不论是哪种方式,在最后都可以利用在线讨论区或社交媒体,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并相互评价和提出建议,也可以由学生举荐优秀的作文,拿到课堂上进行重点展示并邀请作者本人进行分享,提高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3.结语
与传统教学课标相比较而言,新课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等英语核心素养。加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新课标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鼓励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接受点,能力情况不同,新课标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最重要的是,随着整个世界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人才的复合程度也要随之提高,单一的语言技能很受限性,而跨学科能力则可以无限延展,这也是新课标鼓励跨学科融合和综合性学习,强调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亮点所在。总的来讲,新课标为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提供了清晰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能够明确教学方向,确保教学内容与标准相符。教师要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践行新课标理念,助力学生全面、多元的成长与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