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主位述位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7 17:21: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布拉格学派的奠基人马泰修斯率先提出了主位与述位的概念。主位,作为话语的起始点、针对的对象或构建的基础,构成了话语的核心要素;而述位,则是对主位进行的详细叙述与深入描绘,是对主位内容的进一步展开。在英语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引入主位述位理论,有助于听者更为精准地把握信息在语篇中的布局结构,从而能够紧随语篇的发展脉络,有效提取关键信息,进而构建出完整的语篇意义。通过这种方法,听者的听力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主位,述位,英语听力,意义构建
 
  英语听力理解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认知过程。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而言,信息的有效理解首先依赖于对词汇的精准识别。句子的意义部分是由句内单词的意义所决定的,听者可以利用语音、词汇、语法知识搜寻记忆中的信息来理解相应的意义(戴炜栋,1997)。词义一旦得以确认,便被用于构建句法结构。然而,意义的构建并不是整个单词串的简单叠加。听者在理解的过程中,通常要对言者的意图进行揣摩。因此,听力理解并非单纯的被动语言输入,而是一个主动的意义构建过程,其中听者积极对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进行解析与重构。在此过程中,听者不仅解码语言信息,更需要结合自身的认知背景进行编码,即进行意义的重新构建。听者首先会关注所呈现的词汇语法结构及其所承载的意义,随后将这些信息与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相关知识相互连接,进而从言语中提炼出意义。本文基于主位述位理论,深入剖析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的加工、提取以及语义的构建机制,以期从听力理解的模式与策略层面提供相应的启示。
 
  1主位述位理论
 
  布拉格学派对语言学最大的贡献在于其依据功能来看待语言,并且强调语言的系统特征,认为语言成分在功能上是对照或对立的(戴炜栋,1997)。其创始人马泰修斯最早提出了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概念。
 
  “主位”是信息的起点,提供交际双方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表达话语者要传递的新信息和核心内容(黄国文,2001)。以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并指出“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对象或基础,“述位”则是对主位的叙述和描写。然而,主位与述位的对立并不总是等同于传统语法中的主谓语区分。
 
  如表1,从传统语法角度对a、b两个句子进行分析,Sally都是句子的主语。而从语义句子模式来看,Sally在a句中是主位,是已知信息;在b句中是述位,是新信息,是语义构建的核心内容。
 
 \
 
  主位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标记性主位(marked ness theme)和无标记性主位(unmarkedness theme)。Halliday(2000)指出,在陈述句中,若句子主语与主位保持一致,则该主位被视为无标记;而当句子中其他成分担任主位角色时,该主位则被视为有标记。至于特殊疑问句,疑问词往往占据句子的主位位置,而其余部分(含句子的主语成分)则统一被看作是句子的述位。
 
  例1:a.She(T)/never responded to my message(R).
 
  b.The bookstore(T)/branches into selling textbooks and novels(R).
 
  c.We(T)/spent our holidays abroad last winter(R).
 
  d.Last weekend(T)/I watched a movie(R).
 
  e.In this way(T)/he has started his own personal exploration(R).
 
  f.All the assignment(T)/we have finished within half an hour(R).
 
  g.How often(T)/do you check your facebook(R)?
 
  h.Where(T)/did the little girl go yesterday(R)?
 
  i.Which color(T)/do you like best(R)?
 
  例1中,(T)代表主位,(R)代表述位。在a、b、c句中,句子的主语同时充当主位,是无标记性主位。而在d、e、f句中,句子中的时间状语last weekend、方式状语in this way、宾语all the assignment分别充当句子的主位,是标记性主位,而原句的主语I、he、we变成了述位的一部分。句子的主位为标记性主位时,通常有强调的作用,听者可以根据这一点把握言者说话的意图。在特殊疑问句g、h、i中,疑问词how often、where、which color是主位,作为信息的出发点,引出新内容。而句子的主语you、the little girl、you都成为述位的一部分,是新信息,在听力理解中,学生需要对这部分内容分配更多的注意力。
 
  据此可见,主位述位理论作为语篇分析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于提升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具有显著作用。该理论有助于听者从功能角度出发,深入分析话语成分对整体语义的贡献,进而掌握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的分布规律。同时,通过主位述位理论,听者能够更好地把握语篇的发展脉络,准确捕捉说话者意图和传达的信息,从而有效提升英语听力理解水平。
 
  2主位述位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的应用探究
 
  2.1英语听力理解的认知过程解析
 
  从认知理论角度出发,Anderson(1995)把听力理解过程分为感知处理(perceptual processing)、切分(parsing)和运用(utilization)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感知处理阶段)是听者对言语信息进行识别,包括音素的切分和识别,并将所感知的原始编码暂时保存在短时记忆中。短时记忆时间短且容量有限,听者在不断地把新信息存入短时记忆的同时,原来存储的信息陆续被覆盖。因此,在听力理解的第二个阶段(切分阶段),听者需要将短时记忆中保存的语音串切分成单词、短语、分句或其他语言处理单位,在大脑中以心理表征的方式建构意义并储存到长时记忆中。第三个阶段(运用阶段)中,听者将大脑中存储的建构意义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对听力语料做出正确理解。这三个过程相互关联、循环往复,而切分阶段(即输入信息意义的提取和重建)对听力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相关研究从认知框架对英语听力理解困难进行了分析。王艳(2008)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指出:感知阶段的主要问题有辨音、词义激活和注意力的分配;在切分阶段,连接性推理能力和记忆容量是影响理解的关键因素;而缺乏相关的知识存储是造成运用阶段理解困难的主要原因。
 
  2.2主位述位理论在英语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2.2.1不同主位类型对语义构建的意义
 
  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韩礼德对布拉格学派提出的“主位—述位”概念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并指出主位可分为简单主位(simple theme)、多重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式主位(clausal theme)(戴炜栋,1997)。
 
  简单主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能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语言功能单位,它可以是单独的词汇、词组或短语。例2中句子选自历年CET考试中的听力文本,(T)代表主位,(R)代表述位。
 
  例2:a.Some people(T)/want to make and save a lot of money in order to retire early(R).
 
  b.Attracting and feeding wild birds(T)/are entertaining activities that have long been enjoyed by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R).
 
  c.Water and heat from volcanic activity(T)/are two basic conditions needed for life to form(R).
 
  d.Our topic today(T)/is about something that foreigners always say when they visit Britain(R).
 
  多重主位由句子内多种语言功能性成分构成,体现不同的语义功能。Halliday(2 0 0 0)提出多重主位的语义功能包括:经验功能(experiential)、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和语篇功能(textual)。经验功能是一种意义潜势,是为了传递新信息,将主位作为信息的起点来给出对于听者来说未知的内容;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与情态来实现的,它反映的是表达社会与人际关系的所有语言用法;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可以把任何话语组织为统一连贯的语篇,而不是毫无逻辑的句子串,语篇功能能把意义潜势的剩余因素合成到语音结构的整体。
 
  例3:a.Well but then(Textual),Ann(Experiential)/surely wouldn’t be the best idea to join the group(R).
 
  b.Not surprisingly(Interpersonal),then(Textual),its operations(Experiential)/were viewed with admiration(R).
 
  c.Please doctor(Interpersonal)don’t give(Experiential)/me any more of that nasty medicine(R).
 
  d.On the other hand(Textual)maybe(Interpersonal)on a weekday(Experiential)/it would be less crowded(R).
 
  在例3的a句中,well but then和Ann分别是语篇主位和经验主位,语篇主位让句子之间语意连贯,经验主位则作为信息的起点引出未知信息;b、c、d句中,not surprisingly、please doctor、maybe作为句子的人际主位,分别通过不同的语气和情态,反映出交流双方的社会与人际关系。
 
  句式主位指的是一个句子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时,无论这些分句之间呈现并列关系还是主从关系,首个出现的分句将构成该句子的主位。
 
  例4:a.He missed the chance to watch the movie(T)/and I didn’t watch it,either(R).
 
  b.When the clock strikes 12(T)/people give a loud cheer and sing songs(R).
 
  c.When the bough breaks(T)/the cradle will fall(R).
 
  d.If you were in my shoes(T)/what would you do(R)?
 
  Anderson(1995)提出,在听力理解的感知处理阶段,听者运用掌握的语音、语法知识对语言信息进行解码,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语音的听辨。然而在英语听力实践中,听者往往因为话语语速较快而难以将语流切分为单词或词组,或者由于词汇的连读或省音、不熟悉的语音语调、生词而分心,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听后面的信息,注意力分配不当导致后面的新信息得不到加工。
 
  然而,听力理解本质上是一个信息提取的过程,其中新信息的捕捉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听力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主位述位理论这一重要的语篇分析理论框架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句子内部各部分所承担的信息功能。主位,作为话语的起始点,通常承载着已知的信息;而述位,则负责传达新信息,成为构建整个语篇信息结构的核心要素。信息的分布与传递为话语交流提供了动力,而且主位和述位的语义结构并不受语法关系的严格限制。从上述例句中可以观察到,对于包含多重主位或句式主位的句子,由于主位信息的复杂性,它们往往会消耗听者较多的注意力资源,进而可能导致句子的述位所承载的新信息无法被有效提取和加工。因此,将主位述位理论应用于英语听力理解过程,有助于听者在语言解码与意义重构中捕捉信息分布的线索,摒弃仅依赖逐词捕捉的“自下而上”单一听力理解模式。此举可使听者将更多注意力聚焦于句子中的新信息与核心信息的提取,实现对听力内容的全面把握,精准重建句子语义,进而提升听力理解能力。

\
 
  2.2.2主位推进模式对语义构建的意义
 
  在听力语篇中,不仅句内各成分之间联系紧密,句子之间在语法和语义上也是相互关联的。主位和述位不仅体现出句内信息承载的交际动力,同时可能充当后面句子信息的出发点,推动语篇的发展。这种前后句子主位和主位、述位和述位、主位和述位之间的照应和衔接构成了不同的主位推进模式(thematic progression)。朱永生(1995)认为主位推进模式有四种类型:主位一致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述位一致型(述位相同,主位不同);延续型(前一句的述位或部分述位成为后一句的主位);交叉型(前一句的主位成为后一句的述位)。
 
  例5:Tyler Mulvenna(T1)worked three jobs last summer,but was still short of the money he needed to pay for college(R1).Mulvenna
 
  (T2=T1),21,a junior at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in Atlanta,got a small gift of money from his college(R2).That(T3=R2)allowed him to live at school and attend class(R3).Georgia State(T4)used the gifts,usually under$1,000,and other programs to increase graduation rates by 22 percentage points since 2006(R4=T3).The school(T5)also watches student performance for early signs of trouble,such as missing classes,not completing work,or low test scores(R5).
 
  从例5中可以明确看出,句子的主位与述位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呈现出一种相互承接、紧密关联的关系,即后一句的主位与前一句的述位相一致,形成连贯的叙述逻辑(T3=R2,R4=T3)。
 
  例6:Career planning(T1)is a lifelong process,which includes choosing an occupation,getting a job,growing in our job,possibly changing careers,and eventually retiring(R1).When it comes to myself(T2),I will say I’m quiet and I like reading all sorts of books in the daily life(R2).I(T3=T2)have a stable personality and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R3).I(T4=T3=T2)have the ability to work independently,and I’m mature and resourceful(R4=R3).
 
  Financial controller jobs(T5)carry a huge weight of responsibility,and are,therefore,very difficult to obtain(R5).The work of the accounting department(T6=R5)needs to be carried out meticulously,as errors can completely skew the results(R6).
 
  在例6中,T4=T3呈现出主位一致型推进模式的特征,同时R4=R3则体现了述位一致型推进模式的特点。此外,T6=R5的表述方式,即前一句的述位转变为后一句的主位,构成了延续型主位推进模式。这种主位与述位的延续或交替,不仅承载着新的交际动力,更在推动整个语篇的连贯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通过主位推进模式的视角来重构听力语料的语义,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语篇信息的展开脉络,从而避免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单个词语或词组上。这样做能够使我们更加系统地理解整个语音信息,进而准确领会说话者所表达的内容。在听力实践过程中,听者可以通过专门的训练,利用已经掌握的信息对新出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进而更好地揣摩说话者的意图。
 
  3结语
 
  综上所述,首先,主位述位理论为英语听力理解中信息的提取和意义的重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传统语法分析强调句子成分的语法属性,忽略了各个成分在语言交际中的信息传递功能。主述位理论对听力理解感知处理阶段语流的切分、语言信息的解码,以及听者注意力的分配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其次,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把主位述位理论应用到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通过语篇分析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听力语料的内容,提高听力水平。最后,通过分析英语听力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听者可以克服听力中的“焦虑感”、理解听力材料中的句式、捕捉文章的信息走向和整体含义。听者能够运用不同的主位类型和主位推进模式推测下文内容、构建听力的语义,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4th ed)[M].New York:Freeman,1995.
 
  [2]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戴炜栋.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广告语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王艳.基于认知框架的二语学生听力理解困难分析[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8(1):53-58.
 
  [6]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6-12+8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6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