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7 16:13: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文在把握语言学习与运用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即主题引领,构建语言学习情境;目标指导,明确单元语言任务;字词解读,深入理解语言特点;群文阅读,串联语言知识体系;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项目实践,强化语言运用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言学习,语言运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习得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开展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促进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语言结构与运用规则,从而有效提升其语言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并实现课堂教学由碎片化向整体性、由浅层记忆向深度理解的转变。
 
  一、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能力为导向的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理解和掌握语言体系,从而促进语言结构的内在建构。同时,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多种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迁移创新的语言运用能力。此外,单元整体教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使其在互动学习中深化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因此,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1.主题引领,构建语言学习情境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主题的引领作用,通过精心设计的主题情境,将分散的教学内容有机串联起来。教师要提炼出单元主题,围绕主题精心构思并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语言情境。为有效构建生动、立体且富有启发性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整合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介资源。例如,通过制作动画短片呈现故事情节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涵;使用音频资料模拟真实对话场景,帮助学生感知语境中的语音、语调及表达方式。
 
  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的文章内容为童话故事,教师提炼出语言学习主题—童话语言的魅力与启示。通过这个主题,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想象和生动情节,还能从中领悟善良、勇敢、智慧等品质的重要性。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课文的对话音频,配音员模拟课文中青头与红头在牛肚子内的紧张对话,可以帮助学生生动感知口语表达的节奏、语调及不同情绪下的语言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语言学习思维。
 
  2.目标指导,明确单元语言任务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单元目标的指导性,明确并细化各阶段学习目标,要以此为依据精心设计并制订一系列具体化的语言学习任务。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依据新课标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准制订本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确保其既能覆盖语言知识的建构,又能兼顾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基于明晰的学习目标,教师要进一步将目标细化为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语言学习任务,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单元学习单。该学习单不仅包含识字写字、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项目,还涉及听说结合、情境模拟、思维拓展等多种形式的任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和构建语言知识体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语言学习主题“童话语言的魅力与启示”的引领下,可以制订以下单元语言学习目标。
 
 \ 
 
  根据这些具体的学习目标,进一步细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任务活动。
 
  \
 
  如此一来,教师将单元学习目标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完成各个阶段任务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语言知识,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围绕“童话世界”的主题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字词解读,深入理解语言特点
 
  深入理解语言特点是强化学生语言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应聚焦关键字词的深度解读,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字词释义,更要揭示其背后的语境意义、文化内涵及修辞效果。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细致剖析和比较辨析,帮助学生掌握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丰富变化。这一策略旨在让学生在解读字词的过程中逐步深化对语言特性的认识,进而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准确、得体且富有创意地表达思想情感,最终实现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字词学习中,“口”字旁的生字词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统计本单元中所有“口”字旁的生字词,如嚼、吱、咽、吼等;组织学生探讨“口”字旁在汉字构造中的含义和规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口”字旁的字的具体应用场景,切实感受汉字语言的魅力,并在实际运用中锻炼自己的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
 
  4.群文阅读,串联语言知识体系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间的关联性,通过比较分析各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将分散的语言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构建起系统化的语言知识网络。
 
  例如,教师可以将《在牛肚子里旅行》与《一块奶酪》进行群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分析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故事情节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词汇搭配与句式结构,挖掘文章中生动形象的词语组合,如“左抬抬不起”“右搬搬不动”,以及富有韵律感的句子结构,通过对比学习,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库,增强语感,提升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5.读写结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读写结合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以读促写、以写思读,从而发展语言综合素养。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式及语言逻辑方式后,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如仿写精彩段落、续编故事结尾、撰写读后感等,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促使学生将阅读中获取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迁移至写作实践中。
 
  例如,教师可以挑选《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生动描绘小女孩幻想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尝试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美好场景,以此锻炼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和表达技巧;启发学生利用该单元童话故事中的元素,如角色设定、情节转折点等,自创一个新的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新故事中融入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6.项目实践,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单元整体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倡导和组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围绕单元主题设定一系列跨学科、综合性的项目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全方位锻炼阅读理解、信息提取、口头表达及书面创作等多种技能。这种浸入式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深化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或《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让学生共同参与剧本改编、角色扮演、道具制作和舞台布置等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阅读理解文本内容,还要讨论交流提炼故事情节,并将所学的词汇、句式运用到剧本创作中,同时提升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样的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学生能在完成各项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语言学习与运用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生活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指向语言学习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旨在通过系统性、实践性和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与能力。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引领、目标指导、字词解读、群文阅读、读写结合及项目实践等策略,精心设计并实施教学,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自主学习和有效运用语言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实践中提升其语言理解力、表达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具备深厚语文素养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亚娜.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3(32):45-47.
 
  [2]肖慧.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语言建构能力的实践[J].智力,2022(29):13-16.
 
  [3]利小铃.核心素养下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探析—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名师在线,2022(10):13-15.
 
  [4]张振平.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建构—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2(5):74-7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6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