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03 16:41: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目前,部分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汉字的过程中,一味强调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信息进行书写,忽视了对学生书写习惯和书写方法的培养。为解决小学语文汉字书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经验总结与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价值,进而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适时给予科学指导、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丰富教学资源、组织多元活动等方式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关注度,促进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汉字书写能力,培养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认识和书写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主动积累、梳理基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逐步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领悟语言文字运用规律。根据文件要求,教师要合理分析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现状,积极探寻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做到会写、爱写,为后续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一、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价值
 
  汉字书写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育人的有效途径。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以及审美趣味的养成过程。基于此,笔者对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价值进行了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身惰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常言道“字如其人”,学生通过有效训练不仅能掌握科学的书写方法,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并保护视力,还能在训练中不断沉淀,培养静心、踏实的良好品质,继而做到慢下来、稳下来、实起来、细起来[1]。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汉字以其独特的艺术之美流传至今,蕴含了古人深刻的智慧与精神内核。一笔好字,跃然纸上,其疏密相间,张弛有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学生在汉字书写的过程中,通过对汉字的字义、结构、文化进行品析,可进一步感受汉字之美。
 
  第三,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并形成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汉字又凝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生在汉字书写训练的过程中,通过了解汉字的起源以及汉字背后悠久的发展历程,不仅能够掌握汉字书写规律,还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自觉参与汉字书写训练,逐渐形成积极参与的意识,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从而发展自身核心素养。

\
 
  二、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由于汉字的形体繁多,再加上智能输入法的广泛使用,现今,“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因此,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成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教师需及时转变教学思想,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进行总结,以供广大教师参考借鉴,期望能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结合实际学情,合理制订培养目标
 
  在培养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时,部分教师习惯仅依靠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练习,忽视了学生的实际书写情况[2]。这样盲目进行书写教学指导,难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书写问题。针对此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对本课中的生字进行书写练习,并由教师统一验收检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书写问题进行整理,继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例如,在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先指导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在田字格中书写“晨”“绒”“球”“服”“静”“雀”等生字,并将写好的内容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方式,教师对广泛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1)学生缺乏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如部分学生的握笔姿势不正确,坐姿向一侧偏斜,导致写出的字歪歪扭扭,缺乏美感;(2)在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如“绒”“服”等,许多学生缺乏对结构的正确理解,习惯将左右部分写得一样大,导致汉字缺乏结构美;(3)“球”字左边是“王”字,在作为偏旁部首时,其第三横在书写时要轻轻向上倾斜并写出笔锋,但部分学生缺乏对汉字的观察,直接按照以前的书写习惯进行书写。根据对学生书写情况的分析,教师设计如下汉字书写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握笔姿势以及书写姿势,即胸口离桌一拳宽,眼睛离本一尺远;(2)指导学生了解汉字结构的基本规范,在书写时能掌握上下结构以及左右结构的汉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比情况;(3)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及发展历程,提高其参与汉字书写训练的积极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即可组织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验,找出其在汉字书写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通过目标指引及时了解自己在汉字书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二)培养书写习惯,适时给予科学引导
 
  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教师应将汉字书写习惯的培养视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实际指导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同时结合不同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文化素质和专注力的培养,体会汉字书写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
 
  例如,在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一课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鲜”“邮”“叔”“认”“礼”“员”等生字,在书写时需注意间架结构,并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汉字书写过程,发现大部分学生习惯将头低埋,聚精会神地盯着笔尖的运动轨迹。这样的书写方式容易对学生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当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及时制止,并向其示范正确的动作,而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动作能顺利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亲身示范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汉字书写姿势,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良写作姿势,继而通过教师的指导改善不良坐姿及握笔姿势等,为深入学习汉字书写奠定基础。

\
 
  (三)借助技术辅助,掌握正确书写方法
 
  除汉字书写姿势不规范外,学生在书写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对汉字结构的理解,难以充分呈现汉字的形体之美。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向学生分享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以及偏旁部首在田字格中的占比情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工具的辅助下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与形体之美,从而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例如,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教学中,教师发现,在讲解“选”这个字时,大部分学生都习惯先写“辶”,然后再写“先”,这样错误的书写顺序会导致字体结构失衡,从而影响字的美观。为帮助学生规范书写,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为学生播放“选”字的正确书写顺序,这样,在可视化的课堂中,学生便可顺利掌握汉字书写方法。在讲解其他字的结构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改正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在上述案例中,为避免机械化的讲授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选择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向学生分享汉字的书写顺序视频资料,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汉字书写结构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拓展丰富资源,渗透传统文化知识
 
  汉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沧桑巨变,通过不断演变与完善,形成了现今供我们学习和使用的规范汉字体系。在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时,教师还可以尝试拓展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汉字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字体的书写方法,以此提高学生对汉字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学中,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拓展。以本课中的生字“兰”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阅读资料与配图,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据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记载,早期的‘兰’字或与之相关的字形可能以篆书形式存在。篆书又称秦篆,是秦始皇命丞相李斯所制的一种书体。因‘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篆书‘蕳’因不合而废,新制‘兰’字以代替,与‘蕳’义”。根据阅读教师提供的补充资料,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感受古人创造文字的智慧以及文字发展演变的现实意义,还能利用教师提供的图片资料,仿效其中汉字,练习隶书、楷书、小篆等不同字体的写法,在训练中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形成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围绕汉字的字义、字形和起源等知识为学生分享并补充阅读材料,能使汉字书写练习更具趣味性。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为学生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汉字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五)组织多元活动,提高书写参与意识
 
  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并能遵循规范书写汉字,使汉字的形体之美、结构之美得以展现。为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汉字书写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汉字书写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评选优秀作品,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积极性[4]。
 
  例如,在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课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汉字的书写方法与技巧,还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感受到了淳朴的乡村诗独具的艺术美感。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将这两项内容进行整合,组织学生围绕本诗作者开展“辛弃疾故事书法作品展览”活动。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或自主搜集辛弃疾的古诗篇目,运用不同形式的书法字体书写硬笔或软笔作品,并在班级中进行展出分享。然后教师开展评选活动,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统一鉴赏,对作品内容、书写方式、书写工整度、笔画是否正确等要素进行打分,促使学生在良好的交互氛围中感受古诗词与书法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帮助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进一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古诗词+汉字书写”的组合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还能驱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增强对古诗词学习的重视程度,并通过主动搜集学习资源提高学习能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下涵养精神品质,获得深入发展[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汉字书写能力作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必备能力,其培养方法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聚焦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适度拓展,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组织书写实践活动等。这些措施为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力保障了汉字书写教育得以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王霞.识字遵斯理,写字得新法: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的新尝试[J].安徽教育科研,2022(34):119-122.
 
  [2]张燕.关于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技能与策略思考[J].天津教育,2022(29):75-77.
 
  [3]蔡新雨.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天津教育,2022(29):99-101.
 
  [4]庞柳.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法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8):72-74.
 
  [5]曹华.汉字书写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7):142-14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0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