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考核评价作为教育领域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背景,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考核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实施成效显著,课程目标达成率和学生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考核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增值评价
随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化,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被不断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课程考核评价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且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成为教育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这一理念对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个性化与差异化评价的需求增加。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学生的学习风格也因此变得多样化。这就要求课程考核评价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因此,考核评价方式应当更加灵活,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第二,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2]。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评价,以便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情况。第三,及时反馈与互动的要求明显提升。信息化技术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便捷和高效。在课程考核评价中,要求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3]。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实践
(一)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原则
为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出的新要求,依据以下三个原则对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一是学生中心原则。将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作为评价的核心,强调学生在考核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考核评价[4]。二是多元化原则。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考虑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差异,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确保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主体应包括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个方面,使课程考核评价能够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5]。三是持续改进原则。注重对课程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和运用,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
(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方案
第一,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突出学生在课程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引入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根据学生的主题讨论和分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通过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程考核评价,形成包含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企业导师评价等在内的多元化课程评价结果。二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采用定制的个性化评价标准作为对标准化课程评价标准的补充,提高学生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也避免单一标准可能带来的偏见或误判,从而给予学生更加准确和客观的评价结果。三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增值考核”的评价方式,提高过程性考核占比。在过程性考核中,充分发挥信息化平台“学习通”的优势,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小组任务、随堂练习和主题讨论等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下发作业任务,然后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随堂测评、实践评价和作业评价等共同纳入过程性考核,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将现场实操和课程设计报告共同作为终结性评价,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增值考核中,与华为职业认证融合,将学生对“华为人才在线”中相关学习资源的学习情况和考核作为增值考核的依据,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四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组任务、随堂测评中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实践任务和作业中着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改革后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如图1所示。
第二,引导学生全程参与课程考核评价。在课程考核评价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标准设计、评价实施和评价反馈等各个环节[6]。在制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时,引导学生在标准化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优势和不足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然后以此为自我评价的依据,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展和反馈,对目标进行适时的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考核评价的主动性。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作为学生全程参与评价的重要方式,能够兼顾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在课程考核评价反馈环节,通过对过程性评价结果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三,完善课程考核评价反馈机制。首先,利用“学习通”平台,学生可以查看过程性评价的反馈。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学习通”平台查看自己的课程学习情况、作业得分和课程积分等,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学习策略。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其次,终结性评价和增值评价的结果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反馈。利用“华为人才在线”,可以方便地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测试结果,将终结性评价和增值评价结果录入“学习通”,利用“学习通”平台的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然后将这些分析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制订更合理的计划。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反馈,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便对教学进行持续改进。最后,利用“学习通”平台的互动性,可鼓励学生对评价结果进行讨论和反思,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及效果
(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
以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该课程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开设,课程考核评价时间为一个学期,其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设计个性化与标准化相结合的评价目标。引导学生参与个性化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制定,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教师即针对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进行解读和阐释,在学生充分了解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制定自己本学期的学习目标,并作为自我评价的依据上传到“学习通”平台,而标准化的课程学习目标则作为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的依据。采用这种方式,既考虑到了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差异,可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兼顾了考核的公平性。
第二,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在实施课程考核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考核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时间表,分类型、分阶段完成课程考核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发言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考核评价,收集评价数据并进行汇总整理。
第三,分析考核评价结果。对收集的课程考核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和反思,并形成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分析考核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优点及教学面临的挑战,然后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第四,持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给予及时、明确和具体的反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考核评价的关键特点之一[7]。在过程性考核评价中,与学生及时沟通、讨论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反思总结,查漏补缺,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任课教师也可以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此外,可结合终结性评价和增值评价结果,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并以此为依据指导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整体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实施效果
第一,课程目标达成度提升。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学生需要通过“打卡式”学习才能获得相应成绩。对比改革前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改革后的各个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值均有所上升。课程目标1的达成评价值由0.76上升至0.79,课程目标2的达成评价值由0.72上升至0.78,课程目标3的达成评价值由0.67上升至0.82。
第二,课程满意度提升。对比改革前后学生对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的满意度,改革后学生对该课程的整体满意度由89.58%上升至91.80%;有92%以上的学生认可改革后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认为其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效果;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改革后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引导并激励自己在整个学期中都努力学习;有95%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起到了帮助自己持续改善学习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背景,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对路由交换应用技术课程进行深入探索,揭示了传统考核评价体系的不足,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改革后的考核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了及时反馈与高效互动,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未来,还需要继续深化这一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海霞.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评改革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4(1):57-59.
[2]王春梅,张生福,李钰龙,等.全过程、多元化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24(3):29-31.
[3]邱恭安,刘敏,章国安.面向工程教育的双目标课程评价方法及其实践[J].高教学刊,2023(7):104-107.
[4]崔嵬,庞晓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3(2):96-101.
[5]韦韫韬,王晓娟,薛佳楣,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以Pytho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172-174.
[6]张乾,张玉德,朱晓波,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8):52-53.
[7]孙翔,林海英,冯庆革.智慧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23(10):52-55,8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