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8 09:50: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生命教育增加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设置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基本框架,并且提出了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分析水平,使得生命教育变得更加有效,而且帮助大学生去掌握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建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念,显示出个体生命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陈亚军,肖磊.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12):137-139.

          现阶段高校中,大学生的思维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了时代的影响,由于存在多元价值和文化思潮的冲击,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精神的困扰。缺乏社交能力,认识浅薄,部分学生甚至出现对自己或者对他人冷漠、淡然疏远式社交方式。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的融合,真正的走心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生命教育

       最初,因为存在科学主义以及个人理性的影响,而且存在功利实用价值观念,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对于个人技能的提升,主要就是帮助他们去掌握生存的本领,忽视掉了教育的主要意义,没有使其明白为什么而活着[1]。人格的塑造、个人情趣的培养、意志力的提升以及为人处事道理的掌握没有在此阶段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中得到应有的体现。教育变成了训练和控制,没有重视对于学生精神信仰以及人格的关怀,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生命产生压抑的情况。

         随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很难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我们国家高度教育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能够充分显示出学生的个人价值。但是我们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被当作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培养学生精神的工具,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比较重视政治知识的教育以及对于政治素质的提升,很难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个人德行,而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生命理念,没有情感教育,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健全的和生命相关的教育内容。

         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人为关怀,而且也很难显示出实际的效果。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在课堂上讲授思想和知识,这样的课堂是比较无趣的。虽然在教育的过程中涉及到了珍爱生命以及保护生命的教育,不过还仅是理论知识,还没有相关的实践活动,而且也没有联系实际情况来进行生命教育,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学生很难建立一个正确的意识和人生态度。

\

 
二 生命教育和思想教育之间所存在的关系

(一)生命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教育及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不属于单独的存在,是相互进行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持续提升人们的个人素质,使其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掌握生命的真谛,帮助他们掌握社会价值以及生命的含义,确保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这样可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保持一个更好的发展状态[2]。

(二)生命教育能够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求

         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因为受到了一些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满情绪,会质疑自己的发展和生存意义,部分学生产生了漠视生命的情况。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大学生生命教育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里面,如此从安全的角度出发,做到教育范围严丝合缝,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尽可能选优、选众,而且可以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生命教育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之间的联系是比较密切的,并且是互相促进的。现阶段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产生问题的因素也很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增加生命教育,使得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契机[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的重视程度,课程的保证,成熟授课老师,这些都给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这样能够使得生命教育获得更加显著的发展。

三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对生命的思考缺乏


         当下大学生的主要构成是90后群体,在90年代后期,国家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物质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这也使他们对网络的接触较早,在缺乏正确引导额状况下,很容易产生沉迷于网络、忽视生命、逃避现实等问题。在当代的大学生群体中,男生熬夜打游戏,女生熬夜追剧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生活方式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4]。同时在现代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学校和家长都是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他们好坏的标准,甚至还以学生取得证书的多少进行评判,以致于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随波逐流,忙着应付各种考试,没有对生命的意义、价值深入的思考过。

(二)在家庭中对生命教育的倾向有误

         家庭教育是学生受教育的起点,良好的家庭教育对生命教育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学生的生命意识、生活技能、生活方式都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同时家庭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由于现在的生活压力较大,父母是双职工的家庭较多,平时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对于学生的心理的健康问题更是关注较少,更不要说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教育。除此之外,由于每个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每个家庭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有的家庭对于生死之谈特别忌讳,过于重视对学生的生存技能教育,忽视生命价值教育,较大多数的家长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教育方法也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网络发展中多元文化的影响

        网络的运用使文化的传播方式变的多样化,同时文化的传播速度也得到提升,形成了多种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但是在网络高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文化传播方式微信、直播微博的管理并不规范化,这种状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文化的泛滥。其中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主义等思想文化泛滥,这也使学生的生命价值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同时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发展耳朵过程中产生了困惑、焦虑心理,甚至有的大学生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认知,对于这种错误的生命文化理念产生了认同感。

(四)社会中存在的不良现象的影响

         社会和大学校园相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由于学生的多数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社会经验不足,对于社会中的很多现象缺乏正确判断,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科学、理性的处理。例如在当前社会中出现的啃老现象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使学生的生命质量难以得到充分提高,生命价值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有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由于一些讹人事件的发生,当遇到问题时,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矛盾心理,社会经验的缺乏使学生在面对需要选择、判断的问题时陷入了恐慌。

(五)生命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大学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高校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是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中,只是注重对文化知识的讲授,对其它方面内容有所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情感变化以及兴趣爱好等都没有得到充分重视[5]。随着部分高校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等。我国和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生命教育还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较多的地方急需改进。
四 增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路和方法

(一)将大学生生命教育增加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增加生命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涉及到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等,这些公共课的开展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过因为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过于政治性以及方向性,所以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比较少,这样一些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掌握出现了问题,使得大学生很难正确地对待生命。

        2.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充分使用网络,借助各种客户端来设置大学生生命教育平台,这样可以显著提升生命教育的效率。改进心理咨询的方法,设置心理咨询室,设置相关的活动等,增强对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力度,提升大学生自我调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借助隐性教育措施,借助渗透式教育形式以及陶冶式教育形式,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接收生命教育。

        3.设置思想教育整体新载体。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借助校园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园林设计来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更加有意蕴的校园,使得大学生能够掌握生命的价值所在。借助各种传媒载体,充分显示出这些载体的特点,通过借助视觉和听觉相联系的措施来开展生命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公益活动,通过进行实践使得生命教育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4.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生命教育理念的普及程度。生命教育理念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生命教育理念的普及,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实际接受程度,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增加其教育影响力。生命教育理念的形成应该和社会的实际发展进程相符合,尽量做到与时俱进,而生命教育网站的构建就是一种不错的想法,网站的构建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为学生的实际学习带来了便利。在构建网站的过程中可以尽量选择和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亲切感,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运用其中,提高学生对网站内容的关注程度,增强其感染力。同时也可以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学生充分参加到网络建设中,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使生活教育活动变的更丰富多彩。

        5.促进生命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主要是重视对中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如交通、饮食、防骗、灾难逃生等,而和大学生相关的生命教育内容却较少。随着近些年大学生刑事案件的增加,对于大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开展生命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将国内外的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对讲授内容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使自身教学内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对于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使生命教育更具实效性。

(二)扩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方法

         1.完善生命教育措施。选择日常生活教育措施,借助有目的的进行日常系统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工作,借助各种媒体形式来给大学生提供优雅文化以及正能量。而且需要按时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大学生去亲身参与,这样可以更好地落实生命教育。

        2.改进生命教育环境。完善校园环境,增强校园环境品味,正确规划校园环境,使得学校的所有角落都能够显示出学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以及审美品味[6]。这些有着较强人文、艺术气息以及生命活力的场地,可以显著地改善大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以及个人生命的态度。三风建设需要高度重视人文关怀,从事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命教育等工作的老师,要走进学生,要多向学生主动发问,多些真情实感,走进学生心理,让学生愿意表达,主动表达。

         改善班级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气氛,设置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以及辅导员都需要奖惩分明,确保学生能够保持个性的发展,给他们设置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宿舍环境,宿舍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地,为了使得大学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状态,就需要高度重视宿舍文化的营造,而且需要确保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的相处。辅导员要多了解宿舍同学的相处情况,鼓励同学们彼此主动交际。现实中,常出现一个宿舍的同学有人落单,发生违法犯罪的事情多年,宿舍其他同学根本不了解此人,或者平常宿舍其他同学,因为一些矛盾或者生活习惯就不与其来往。这样的相处方式,辅导员应及时掌握情况,及时沟通,而不是任其发展下去。良好的宿舍氛围非常重要,小小的宿舍里,往往能看的出学生真正的个性和情感流露。

\

 
(三)建立和完善生命教育评价机制

        1.尊重个体特质。自然生命是人之为人的物质基础,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独性特征、独特气质和价值追求,所以要尊重每一个自然生命。而传统教育以单一的理论考试为评价标准,忽视了生命个体的差异性,抑制了生命个体特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速度。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大学生的特质,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发掘生命个体的精神品质。

         2.关怀生命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除了学习成绩好坏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等,要把学生的性格特质、创业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表现等作为评价标准。针对学生在生命成长历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激励和指引,实现认知、情感、意愿、行动的统一,促进个体生命全面发展。

五 结语

       进行生命教育的方式也是比较多样的,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校、社会、家庭以及个人都需要参与其中,学校要把生命教育增加到教育管理中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设置一个更加健全、融合的生命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婷婷.论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88-92.
[2]张晓林,杨艳茹.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境及路径建构[J].高教学刊,2018,(07):153-155.
[3]陈淑萍.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59-61.
[4]季国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审视与对策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7,(7):46-48.
[5]魏森.略论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原因及对策[J].青年与社会,2014,(9):60-60,61.
[6]钱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4):55-5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