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述阅读素养的内涵,以及高中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提出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阅读功利化、工具化、模糊化。结合教学实例,提出高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即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注重以学生为本,丰富阅读教学方式等。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阅读素养是人终身需要不断培养的综合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阅读目标已经从发展“阅读能力”逐渐转变为培养“阅读素养”。英语阅读素养包含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阅读品格,两者相辅相成,阅读能力是阅读品格的基础,而阅读品格则是持续培养阅读能力的有力支撑(刘伟、王兴萍2023)。英语阅读能力指个体理解、分析和评估英语文本的能力,包括理解句子结构、推断意义及整体理解和评估文章等能力。英语阅读品格指个体在阅读英语文本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对知识的渴求、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对英语阅读的热爱,以及持之以恒的外刊阅读习惯等。
高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为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的学习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一)唯高分论,功利化阅读
传统教育模式下,长期以来存在一种“唯高分论”的观念,往往只关注学生的阅读成绩,忽视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这种偏见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在阅读素养方面存在“错位”。阅读课堂最终演变为高频率、大量的阅读习题练习和讲解。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认为阅读理解只是一种考试题型,而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加之,高中生面临升学压力,课业繁重,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关注他们对单词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没有足够的时间系统地教授他们如何提高阅读素养。这种情况下,阅读课堂以梳理脉络、标记知识点、审题后定位原文、找出准确答案的固定套路进行,阅读素养被裹挟着功利化的外衣,异化为阅读成绩。
(二)轻人文性,工具化阅读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将阅读材料视为教材资料,把整个阅读材料进行层层拆解,过分注重阅读的工具化技能,例如注重讲解语法、词汇等,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和思考,使得学生对阅读材料失去了人文情感的体验和思考的空间,仅仅将阅读当作一种技能的训练。这种“重工具,轻人文”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使得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意义和文化内涵缺乏真正的理解和欣赏,导致其并非主动建构知识,而是被动式接受。
(三)缺少引导,模糊化阅读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难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很多学生存在不规范、不合理的英语阅读习惯,例如死板地逐字逐句阅读,而不注重整体理解;过分依赖词典,而不愿意尝试从上下文中推断词义;缺乏阅读兴趣,只是机械性地完成阅读任务而不去深入思考和理解文本等,严重影响阅读体验。因为教师对阅读教学路径十分模糊,所以很难给予学生正确的阅读路径引导,导致他们阅读素养的培养模糊化,使其无法真正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
二、高中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准确地理解和消化所阅读的英语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拓展词汇量,进而提高整体语言能力(杨敏2023)。同时,良好的阅读技巧能够让学生保持阅读流畅度,有助于他们更快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英语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对人文精神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英语中的阅读技巧包括预测、扫读、精读、上下文推测等。预测即在开始阅读之前,让学生通过标题和段落开头等预测文章内容,然后阅读文章,从而降低阅读难度,突出阅读材料的主旨部分,形成有效阅读。扫读即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结构、主题和关键信息,快速获取整体概念,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不是以割裂的碎片呈现在脑海中。精读即让学生仔细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细节、观点和论据,并深入把握文章内容和脉络,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整体阅读素养。上下文推测即让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断生词或难句的含义,这样不仅有助于扩大词汇量,还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阅读材料,巧妙设问,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并运用阅读技巧,发展他们的阅读素养。
(二)注重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信息的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王文海2021),可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或创造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所描述的情境中。学习情境化使英语阅读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动机和兴趣,让其在享受到乐趣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情节和人物,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黄燕2019)。此外,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本所蕴藏的人文价值,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提升。情境教学法将课堂的主体回归至学生,通过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潜移默化培养阅读素养。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Lesson 1 Spring Festival时,在阅读前,教师给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如传统乡村的农民、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海外华人等,要求他们以所分配的角色阅读文本,了解其在春节期间的生活和习俗。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感受和理解不同人群的文化差异,同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在学生阅读文章后,教师组织一次春节庆祝活动,可以在教室内布置春节的传统元素并举行活动,如贴春联、写福字、包饺子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春节的氛围和习俗,并用英语交流和描述体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
2.小组合作阅读
小组合作阅读指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一起阅读某个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学生共同阅读一份材料,然后一起讨论材料的内容、观点和意义,互相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想法;也可以分工合作,各自阅读不同部分,然后分享彼此的理解和发现。在传统课堂上,通常是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材料多以静态的方式呈现。小组合作阅读则将静态的阅读转化为动态阅读,提供更多的学生互动和交流机会,让阅读课堂更有活力。通过小组合作阅读,学生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探讨文本,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阅读中,由分享倾听、观点碰撞等所构建的良好合作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阅读过程更加有趣和富有成就感。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Lesson 3 Running and Fitness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阅读。在此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引导他们阅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汇,让其建立起对课文的基本认知,从而为后续的小组讨论做好准备。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教师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共同探讨课文内容,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从而拓展思维,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丰富阅读教学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侧重于教师讲解、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以一种“静态”的方式呈现,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元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降,学习动机降低,阅读素养提升受到限制。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借助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展多元化教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动画、音频等方式呈现词汇和语法等内容,提供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及语法等知识,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呈现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阅读材料,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例如,在讲授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7 Lesson 1 Masterpieces时,教师借助多媒体,以多元化的形式,展现阅读素材。首先,通过图片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艺术家照片及相关的历史背景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和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教师利用音频资源,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相关的音乐、解说等,更好地理解阅读背后所蕴藏的情感和意义。此外,教师展示相关视频,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更全面、更生动地理解阅读内容,同时培养对阅读材料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提倡个性化阅读
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和阅读习惯都不同,个性化阅读即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阅读挑战和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使阅读素材的教育功能达到最大化,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刘艺萍2023)。
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阅读偏好和兴趣爱好,然后根据调查结果为他们量身定制阅读计划。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和题材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例如,为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提供经典文学作品,为阅读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提供一些简化版的阅读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设定个性化的阅读目标,如每个学生每月需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籍或完成一定类型的阅读任务。个性化教学和学生阅读素养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个性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而阅读素养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个性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应结合个性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全面提升其阅读素养。
(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在英语学习中,阅读是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能力、拓展视野的重要手段。然而,仅仅依赖在课堂上接触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积累可以支撑他们阅读一些简单的英语原著。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积极开展英语课外阅读,不断在拓展阅读中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语言现象和语法结构,增强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例如,在讲授完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3 Lesson 1 A Medical Pioneer后,教师给学生布置pioneer和amazing feat的作业,并让学生在下次课前进行分享。课下,学生积极翻阅书籍或查阅电子资料,接触到更多类型和主题的英语文本,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此外,通过自主选择喜欢的读物,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自觉性得到提升,增强了阅读兴趣,激发了阅读热情,从而更主动地阅读。
结语
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还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优秀人才。
引用文献
黄燕.2019.高中英语阅读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3):28.
刘伟,王兴萍.2023.高中生英语阅读素养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14):66-68.
刘艺萍.2023.指向阅读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差异化教学实施探析[J].英语教师,(13):36-39.
王文海.2021.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4):882.
杨敏.202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策略的应用探究[J].校园英语,(44):112-11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