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31 15:26: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应开展指向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工作。本文运用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度研讨指向高阶思维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批注文本,在课中推动学生深度交流,通过补充资料、组织群文阅读活动和读写结合活动提升学生思考深度,通过总结梳理活动提升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效果,通过多次复习文本让学生深度品味文本意蕴,有效实现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的目标。
 
  [关键词]高阶思维,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高阶思维包含归纳、推理、质疑、比较、评价、创造等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对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均有积极影响。深度阅读教学是指引导学生在记忆基础知识、理解文本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深度思考的阅读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基于阅读成果展开联想、概括、鉴赏和评判等活动,有助于落实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标。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应合理运用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学思结合,推动小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一、课前预习:鼓励学生批注文本
 
  深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要培养学生“做准备”的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活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并鼓励学生批注文本。指导学生批注的过程中,教师既可以要求标记文本中的精彩元素,也可以提示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还可以鼓励学生简要记录自己阅读文本后的感想。在批注任务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预习任务,基本了解文本信息,并使其做好学习准备,在课上有针对性地与教师、同学展开互动。同时,引导学生批注的过程,也是督促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为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教师需要定期为学生提供批注范例,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解读文本。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这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课文第3自然段预习成果范例:
 
  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起来。(?什么意思)
 
  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围种些草,就能卖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围的地上。(√听取意见,付出劳动)
 
  结合这一范例,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在预习环节批注的方法通过“?”标记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句,通过“√”表示自己的认可,并借助关键词记录自己的问题和感想。

\
 
  由此,在预习成果范例的辅助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环节展开思考,有效进行提问,初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弱,教师在组织学生预习期间,要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提升预习的深度,如解析精彩的描写手法、标记自己不认同的观点并展开评论等,以此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预习环节锻炼自己的高阶思维。
 
  二、课中讨论:推动学生深度交流
 
  深度阅读难度较高,教师需要设计讨论环节,通过师生对话、生生交流让学生深挖文本中的信息,使其在深度交流的过程中锻炼高阶思维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分享预习环节中提出的问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在此基础上,由教师提出值得学生深度探究的讨论话题,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巧妙解答其困惑。在这一环节中,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如“南海的西北部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等。结合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要适当补充地理知识,助力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信息。解答学生的问题后,教师可以提出讨论话题。如针对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五光十色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有哪些与颜色相关的词语?”这样,在教师的辅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想象西沙群岛一带海水的颜色,并形成深度分析各个词语内涵的意识。除词语探究外,教师还需要启发学生讨论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以及文章结构、段落结构等,让学生深度学习作者的创作手段。与学生展开讨论期间,教师应多次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以此推动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批判、评价活动中。
 
  三、资料介入:透彻分析文本信息
 
  小学阶段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生活阅历有限,因而在阅读一些文本期间容易出现无法深度解析文本信息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分享有助于解答学生困惑的课外资料,以此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传递的信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督促学生围绕作者的想法、写法等展开评价,锻炼其高阶思维能力。在分享补充资料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实物教具、微课视频或绘本材料,从而保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师分享的信心,强化文本解读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学为例,学生的地理、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在阅读本诗期间,虽然可以通过“不怕”“逶迤”“云崖”等词读出本诗描述的磅礴景象,却很难挖掘出本诗呈现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为辅助学生透彻分析文本信息,教师可以补充与诗歌相关的资料,即:
 
  (一)地图
 
  教师可以分享地图,结合地图介绍越城岭、都庞岭等“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的位置,并标记出红军长征的路线,以此让学生初步理解“远征”“万水千山”的内涵。
 
  (二)视频、图片资源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红军长征路线后,教师还可以适当分享视频、图片资源,如通过“飞夺泸定桥”的影视资源片段助力学生感知“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寒”的意蕴,通过岷山的照片启发学生想象“岷山千里雪”的情境,让学生透过“喜”字进一步感知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
 
  (三)文字资源
 
  通过地图、视频让学生基本理解诗中地理、历史知识后,教师可以分享文字资源,即使用简洁的语言系统介绍红军精神的内涵,以此让学生结合红军精神进一步解读诗歌,从而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如何体现出红军坚定信念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问题。
 
  以上,教师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分享诗歌相关课外资料,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解读诗句,结合教师分享的图片分析“细浪”“泥丸”挖掘出“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意识到尾联的“更喜”和首联的“不怕”前后呼应,展示出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终实现指导学生透彻分析文本信息的目标,助力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培养其高阶思维。
 
  四、群文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适当布置群文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对比归纳工作是锻炼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补充阅读材料,以此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找出所学课文与其他文本之间的共性与不同,更好地对诗歌进行分析与评价。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自己结合课文改编的文本,也可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名篇佳作,并通过群文阅读任务鼓励学生思考多篇文本的异同点,从而使其在对比归纳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作者想法、写法和文章特点等元素的解读深度。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教学为例,为辅助学生深度鉴赏诗歌,把握送别诗的特点和《芙蓉楼送辛渐》的独特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并布置群文阅读任务,即:
 
  阅读《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等送别诗,找出这些诗歌题目中哪些字可以突出“送别”的含义,并比较这些诗歌的主题、意象等是否相同,与同学分享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结合这一群文阅读活动,教师可以辅助学生拓宽阅读视野,鉴赏更多的送别诗,归纳送别诗的特点,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一些送别诗的标题具有相似之处,即标题中多有“送”“别”等字眼。第二,一些送别诗中经常出现“雨”“雪”等意象,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北风吹雁雪纷纷”“渭城朝雨轻尘”等。第三,送别诗的主题有所差异,如一些送别诗重在表达对友人的鼓励和安慰,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等;一些送别诗中蕴含了作者的心声,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等;一些送别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如“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等。最后,学生在与同学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期间,还可以自然地展开评价活动,锻炼高阶思维。
 
  以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可以通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展开分析与比较活动,更深层次地思考所读诗歌的内涵和特点,解读诗歌的标题、意象等,并结合自己与朋友相处的经历对不同送别诗进行评价,认识到所学诗歌的精彩之处。

\
 
  五、读写结合:组织学生深度思考
 
  深度阅读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读写结合活动,即鼓励学生结合阅读期间积累的知识或产生的想法展开写作。若学生对课文中某一句子和段落进行深刻,教师需要组织仿写活动,以此提升创作精彩语篇的能力;若学生对课文中特定意象或场景有着与作者不同的理解,教师则可以引导其展开改写活动;若学生能够想象文本描述的场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推理文本细节。这样,通过读写结合活动,教师便可以顺利强化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推理能力等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刷子李》教学为例,本次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指引学生深度鉴赏文本语言特色,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启发学生展开创意表达练习。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并引导学生结合鉴赏成果展开写作活动。
 
  鉴赏课文期间,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很多学生都会对这一段印象深刻。由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仿写思路,请学生回忆美术学科教师在黑板上画画的场景,并尝试通过动作描写展示美术学科教师的特点。这样,学生在仿写过程中,便可以写下“只见老师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每画一笔,那短短的粉笔便在黑板上清脆一响”等句子。由此,教师便能够让学生初形成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特长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脱离课文的束缚,尝试使用动作描写突出其他学科教师的特长,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总结梳理:提升高阶思维培养效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总结梳理所学内容,让学生在巩固深度阅读成果的同时,获得更多深度阅读的灵感,提升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活动后从多个角度总结梳理课文阅读成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共享梳理成果,让学生获取更多深度阅读的灵感。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为例,完成课内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请学生系统梳理本次阅读活动期间的收获。为保障学生系统、全面地完成梳理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提示,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梳理阅读收获:①作者相关背景知识。②新颖的词语。③课文的结构层次。④突出闰土聪明、能够、见多识广的词、句、段。⑤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不同之处。学生自主归纳期间,不仅可以锻炼自身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回顾自己参与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等活动的经历。同时,部分学生还会进一步提升思考深度。如部分学生可能会在回顾作者相关背景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闰土”外貌、举止、生活和性格发生改变的原因,并结合闰土的变化,理解作者要“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原因。指导学生完成总结梳理活动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之间进一步展开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总结梳理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提升对文章语言、作者思想的解读深度。
 
  综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所学材料,记录自己阅读期间的想法,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为构建高效课堂做准备的同时,让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初步锻炼。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课中讨论、资料介入、群文阅读、读写结合、总结梳理等课堂教学环节,逐步提升学生阅读的深度,让学生能够解决预习期间遇到的问题,并透彻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在参与分析、比较、推断、评价、创造等活动的过程中提升高阶思维。最后,教师还需要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复习所学文本,助力学生不断提升文本解读效果,通过深度阅读教学强化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允,刘建思.注重语文有效批注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对策探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2(29):32-33.
 
  [2]黄德梅.小学语文高阶思维培养的可行性路径[J].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2022(11):98-100.
 
  [3]陈钢.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2(32):2-4.
 
  [4]吴小舟.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22(42):50-5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3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