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液压与气压传动》混合式课程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14:07: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面对面教学+网络在线学习”对教学质量的提升优势明显。本文从混合式课程教学视角出发,通过信息通道、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建立,立体化课程的建设及案例分析等多维度,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现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课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信息通道;混合式教学;立体化课程

本文引用格式:符林芳.基于《液压与气压传动》混合式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9):71-75.

Research on Hybrid Course Construction Based on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FU Lin-fang

(X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anxi Xi,a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face-to-face teaching online learning had obvious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xed curriculum teach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brid teaching,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channel,hybrid learning mode,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course and case analysis,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hybrid teaching of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course,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cheme.

Key words:Information channel;Leading learning;Three-dimensional curriculum

          柯蒂斯.邦克在《混合学习手册》中定义“混合学习: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Combination of Face to face Instruc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1]。其实质就是教育者为了实现课程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与学习者互动交流,获得教与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组成要素进行合理重组,使教学方式、教学渠道丰富多样化,并充分发挥现在年轻人喜欢从网上获取信息的特点,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地利用学生碎片时间,教育者花费最低的教学成本,使学习者获得收效最大化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一构建完善的混合式课程教学信息通道

        要实现混合式课程学习,必须具备完善的交流设施及教学过程中必需的信息转达通道。硬件需配有液、气压一体化实验实训室,计算机,手机、无线网络覆盖等;软件有业务精湛的教师团队,丰富的讲授资料(课件、电子教案、视频、典型案例、考题库),教学资源平台、QQ及微信聊天平台等。通过信息传递通道,目的是要提高学习效果和确保教学质量,这是混合学习理论的核心。这也是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

二 基于《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混合式学习方式研究

        “混合”的概念非常宽泛,在一门课程教学中不可能将各种教学理论和各种教学媒体同时混合在一起。依据高职毕业生面对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在教学中需将不同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进行可操作性与可行性整合。根据高职生拥有的基础知识以及求知特点,“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在线学习+面对面辅导”、“在线学习+在线辅导”的形式,更有利于实现本门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其具体方式如下。

\

 
(一)实现多种渠道的混合式学习

        对本课程的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课前、课后在线学习的混合”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完成意义建构[2]。比如对于液压元件工作原理、回路设计等内容的教学中,上课前,授课教师提前通过班级建立的微信群,向学生发出通知,告诉学生需要做如下工作:按给定地址链接上网→进入课程中心→找到要学习课程→点击进入课程首页。学生在资源平台上可查看需要预习的内容。在资源中心菜单下,学生还可以随时下载图片、观看教学视频、做模拟练习,也可以通过数字校园板块学习其它感兴趣知识。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实际程度,利用小部分时间系统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介绍实验中应注意事项,学生通过元件拆装加深对其结构的了解,利用FluidSIM仿真及试验台回路设计强化对液压系统工作原理的掌握。课后,教师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线上自行完成或进行团队讨论完成,教师及时对其进行讲评,使学生对学习任务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进行帮助和指导,协助学生自主学习。

(二)实现多元化的师生混合式交互活动

         混合课程教学中的交互不仅包括传统教学环境下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而且也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借助论坛、电子邮箱、聊天工具等方式的交互[3]。针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这门课来说,实践活动在液压与气压实训室进行,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操作。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师生讨论、小组讨论的同时,课后师生还可以在网络教学论坛、电子邮箱、微信等发表言论,教师及时进行在线答疑。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交互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将网络学习和传统学习有机结合,降低学生沉迷网络游戏、闲聊时间,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三 构建立体化的课程

        将混合式教学设计理念,应用于2016、2017年级学生开授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中,适用于机电一体化和模具设计与加工两个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作者所主持的“陕西省十三五规划课题《液压与气压传动混合式课程开发与实践》”同步进行。根据混合式学习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重新设计,其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生技能,端正学习态度的,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一)课程内容的立体化调整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在生产一线,主要从事依靠液、气压控制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维修及管理、销售等工作[4]。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该重点突出实践技能的训练,简化繁琐的公式推导计算,而对于元件工作原理及结构的认识、回路搭建、故障分析与排除则可作为教学重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降低理论难度,而且强化了实践训练,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针对高职学生“好动,欠静”特点,在教学中应强化动手能力训练,实验内容的选取尤为重要。在选取实验项目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实施能力,还要考虑现有实验条件。根据高职院校录取学生理论素质情况及课堂实际表现,结合机电工程系液压与气压实训室条件,自编《液压与气压传动》教材。为了全面推行混合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改善实验内容和方法,组织教师编写了《液压与气压实训指导书》,书中包含液压元件拆装目的、内容及注意事项;液压回路搭建原理图、电气控制图、PLC控制接线图,组装回路目的、需验证的原理、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针对具体实验提出相应思考与练习题。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立体化建立

         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主要是在教室进行,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都比较单一。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手机、无线网络快速普及,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发生明显变化,网上随时可以获得所需任何信息,在线学习已成为必然。

        (1)采用引领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以教师引导为主,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为在线学习提供了有利帮助。学生无论个体学习还是组间讨论都一直处于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课前教师通过微信、qq发通知,提示学生关注课程预习内容、强调关注的重点、思考案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等,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或上网搜集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带着脑袋来上课。当然教师需提前将与本节课相关案例、视频、图片等资料发在网上,以便学生及时学习;学生通过在线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以及师生交流,最后网上提交作业。教师在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电子教案、PPT课件、小组讨论题目、学习内容测试、选取实验项目等内容时,要和在线测试、组间讨论、组内讨论、主题讨论一一对应。学期结束时,由教师组织期末考试,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任务[5]。

        (2)充分利用已经开发的精品资源品台。为了使《液压与气压传动》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实施,教师团队现已开发了网络资源在线课程。教师及时将教学资源传输在平台上,学院提供网络全覆盖以供学生随时查阅。教学组织、教学实施过程可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讨论,演示,指导,实训;课后评价总结三个阶段。具体教学组织形式如图1所示。


\


       (3)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实际操作时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上采用引领式学习模式,可以分为登录→在线交流→交流信息→知识构建→学习反思。以调速回路为例,具体操作如下:

        登录。首先,教师需协助学生顺利登录学院精品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快速找到要学习的课程,而且让学生熟练使用系统的主要功能。

         在线交流。在班级微信群、QQ群里,教师提醒学生观看PPT、微视频,了解回路(图2)的工作原理,熟悉回路中所用元件的符号、名称、性能。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熟悉FluidSIM界面及仿真软件操作方法(图3),学生按照给定任务,在电脑上利用FluidSIM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快慢速转换过程。
\

\


         交流信息。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就在于此,学生将自己设计的电气控制回路及仿真模型图上传到班级群里,互相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心得,进行主动学习。老师针对学生提出的代表性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设计思路,理解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顺利实现团队协作。

        知识构建。在网上通过生生、师生间讨论与互动,学生对所学知识开始提出见解,用佐证材料证明自己观点。这一环节开阔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的视野,这时老师的任务是让讨论主题聚焦。

         线下课堂上,教师简要讲解调速回路工作原理、仿真软件使用要领及注意事项、电气回路搭建时易出错地方,给出学生完成的作业:调速阀开口面积为30%、50%、80%时液压缸速度有何变化?1YA打开和关闭时,液压缸速度又有何变化?针对图2回路编写对应的电气接线图是什么?

        学习反思。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综合仿真实验图(如图4)参考答案,按照表1要求,反思整个学习历程,思索各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多少,找出需要强化内容,并给自己准确打分,老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真实表现给出评价结果[6]。

\

\


(三)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教师检查学生对于知识掌握和运用方式不限于卷面考核,可采用综合项目实施结果展示,也可以工作报告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考核分三部分,课前的在线学习由网络系统自动跟踪,系统界面会显示学生学习过程,点击次数、阅读内容等都会有记录,同时对学生自我测试能力次数、得分情况也有详细跟踪,甚至对每道题的得分率都有记载。让教师较准确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程度,为教师上课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提供依据。这部分对学生的评价是由系统给出的客观评价。课中的主题讨论环节,由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对提出问题回答准确率给出评价结果。课后,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综合作业质量给出评价,三部分占总评比例为3:3:4。

四 结束语

        通过对机电、模具专业16、17年级学生进行《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混合式教学,发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学生有备而来的上课,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教学资源平台系统监控记录学生的网络日志、点击量及对混合式学习满意度打分,教师可以调整面对面课堂教学与网上教学比例,适时掌控整个教学全过程,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詹泽慧.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09,257:01.
[2]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学研究,2005,04(144):63-65.
[3]梁亮.混合式学习研究及其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的建构[J].第四军医大学学位论文,2007,04:33.
[4]刘棣中.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12,07:58.
[5]金春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J].江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6,02:93-94.
[6]邹景平.英国开放大学的在线带领经验[J].在线教育资讯,2005,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