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 “4W” 实施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0-22 16:56: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以产教融合实践为研究对象,剖析产教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交易成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4W”实施路径,即和谁融(Who)、融什么(What)、如何融(How)、哪里融(Where)。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的实践为样本,证明“4W”产教融合实施路径的科学性、可行性,旨在为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4W”实施路径
 
  自《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产教融合”以来,产教融合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深入发展,其内涵不断丰富、实施路径不断创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2022年12月,中*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一、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产教融合伴随工业经济的出现而出现。产教融合最早可以追溯到工厂里的师徒制。随着职业教育的兴起,产教融合逐渐发展为学生参加工作前的工学交替、生产实习。当职业教育开始探索自身的发展路径时,产教融合进一步发展为双定生、订单班、名师工作室等形态。随着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的办学中被愈发重视,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得到进一步拓展,出现了现代学徒制、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型企业等多种形态[1-2]。为了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市域产教融合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新型实施路径开始逐步形成。

\
 
  第一,产业端参与了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标准的设置,从教学软硬件投入到教学师资配备,从教材编写到教学实施,从岗位见习到岗位实习,产业端全面参与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将自身对人才的需求植入了人才的培养过程,使得职业教育培养的专业人才符合产业的需求,产业获取专业人才的成本大大降低。
 
  第二,产业端全面参与“育人”过程。与早期的产教融合仅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不同,新时代的产教融合开始注重“育人”,将职业道德、职业法规、工匠精神、职业精神、创新创业精神等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课程思政、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形式,全面融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保证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具备产业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
 
  第三,教育端不仅向产业端提供高技能人才,还向产业端提供技术创新、知识服务和创业孵化。教育端拥有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他们通常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拥有高级技术职称。同时,教育端还拥有大量的科研设备,可用于技术开发。因此,教育端通过产教融合的紧密合作,为产业端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二、产教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
 
  产业参与产教融合,落脚点是企业通过资源投入参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以期获得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可以看作企业的纵向一体化过程,也是企业参与对生产要素——高技能劳动力的开发过程。在经济理论中,纵向一体化的分析由新制度经济学来完成。以科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交易成本理论、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倾向的有限理性等分析,刻画了企业参与纵向一体化的动因,即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为分析企业参与收购上游供应链企业,甚至通过参股银行、产教融合办学等方式参与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提供等行为,提供了较完整的分析框架。
 
  交易成本由经济学家科斯提出,指的是达成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交易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包括获取信息、运输、谈判、签约、合约的监督执行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随着市场环境、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企业要想更快、更好地适应客户需求,则需要雇用更多掌握更强专业技能的人才。而企业在雇用这类人才时,可能会面临高昂的交易成本。这些交易成本来源于:企业可能难以在市场上搜寻到这类人才,因为很多职业院校目前并没有相对应的专业或课程;企业在市场上搜寻这类人才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即使企业能够寻找到这类人才,也会因为人力资本的资产专用性非常高,而使得监督劳动合约执行的成本也比较高。因此,企业较高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推动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涌现了大量的产业集群,某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地理区域上的不断集中,促使区域内形成知识外溢、技术外溢、信息成本降低等优势,形成区域产业独特的竞争力[3-4]。区域产业与教育的融合,可以进一步赋能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降低产业获取高技能劳动力的交易成本,形成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为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发展的路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从产教融合的发展过程来看,其正是遵循了这一基本规律。
 
  三、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4W”实施路径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索其实施路径的一般规律,重点要解决4个关键问题,即和谁融(Who)、融什么(What)、如何融(How)、哪里融(Where)。
 
  第一,要回答好“和谁融(Who)”的问题。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分析框架,按照行业的企业规模、竞争格局,对职业院校来说,竞争较为激烈、行业企业规模不大的产业,选择产业/行业协会融合较为适宜[5];行业趋于垄断竞争型的、行业有领头企业的,选择大型龙头企业融合较为适宜。通常情况下,人才需求规模较大的企业或技术迭代较快的企业,对于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有较大的意愿。
 
  第二,需要回答好“融什么(What)”的问题。在协同育人方面,职业院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在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的前提下,根据产业、岗位人才需求,开发人才培养体系,精准培养适应产业需求、岗位需求的高技能综合人才。在关键技术开发的融合方面,职业院校拥有智力资源、设施设备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应发挥赋能企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弥补企业技术在创新方面的短板,助力企业技术攻关取得突破。
 
  第三,需要解决好“如何融(How)”的问题。产教融合在合作机制上,需要明晰具体企业的诉求与职业院校中教师与学生的诉求,在共同投入资源、共同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利益共享,真正降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在具体措施上,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要实现人员互聘、绩效互认、成绩互换,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制度创新,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的长期、稳定、有效运行。
 
  第四,需要解决好“哪里融(Where)”的问题。信息成本、物流成本是交易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以协同育人为主要使命的产教融合载体,应主要设立在职业院校内部,以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以协同技术创新为主要使命的产教整合载体,则应主要设立在产业园区或企业内部。
 
  对上述4个关键问题的回答,形成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4W”实施路径。
 
  四、产教整合“4W”实施路径的实践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地处佛山市南海区,内设工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两个二级学院。工商学院下设大数据与会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电子商务、商务英语4个专业,形成现代商贸服务业、智慧财经与数字商贸专业群,对接南海区高品质服务业。汽车工程学院下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形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对接南海区新能源及汽车制造等高技术制造业,初步形成了将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格局。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南海区“三高四新六集群”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促进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在产教融合“4W”实施路径的框架下,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不断提升产教融合的发展水平。
 
  第一,在融合对象(Who)方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两个专业群依据产业链不同的特征,确定了不同的主要融合对象开展产教融合。其中,智慧财经与数字商贸专业群对接现代生产型服务业,产业内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人员需求规模较大。因此,其合作对象主要选择行业/产业协会或对人员需求规模较大、较为紧迫的企业,例如佛山市电子商务协会、佛山市旅游协会、广东中越企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佛山保利洲际酒店等。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效应明显,不少企业具有国资背景,行业技术更新较快。因此,其合作对象主要是行业龙头企业、较多履行社会责任的大型国有企业及对技术创新有较大需求的企业。

\
 
  第二,在确定了融合对象后,就需要确定融合内容(What)。教育链、产业链是供求双方,人才链、创新链体现了供求的具体内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沿人才链、创新链开展产教融合。具体来说,就是智慧财经与数字商贸专业群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以教育链为主导、以产业链为引领,在人才链、创新链上进行协同育人、技术协同创新的融合。一是“全方位育人”融合,即职业素养、企业文化、学生活动、见习实习全方位融合;二是“三教”融合,即教材编写、教学场景、教学过程全面融合;三是“科创”融合,即科研团队、科研设施、科研成果共享互认。
 
  第三,在采取具体的融合措施解决“如何融”(How)上,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融合的目标、内容,采用了不同的融合形式。智慧财经与数字商贸专业群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均采取协议合作、实体合作两种形式。前者包括工学交替、订单班等;后者包括公共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第四,产教融合的最后内容是确定融合载体设立的地点(Where)。根据融合内容不同,将融合载体分别设立于学校内、企业内或第三方。智慧财经与数字商贸专业群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群开展产教融合,若合作内容以协同育人为主,则合作地点选择在学校内部,如订单班、技能大师工作室等;若合作内容为以协同技能创新或服务社会为主,则地点选择在企业或第三方,如公共实训中心、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等。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在“4W”框架下的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专业建设、办学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了产业界的广泛认可,证明了“4W”产教融合实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印证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深化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的产教融合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在:第一,融合对象以“点对点”合作为主,“面对面”的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合作还较少;第二,融合内容的建设还不够全面,单个专业融合内容的建设还较单薄;第三,在融合方式上,实体运作的合作载体还不够丰富;第四,融合地点还较多局限于学校内部。未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将在深化产教融合“4W”实施路径的框架下,继续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实施,以降低交易成本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南海区现代产业体系的能力,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文超.产教融合背景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研究综述[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93-96.
 
  [2]刘大卫,周辉.中外高校产教融合模式比较研究[J].人民论坛,2022(3):110-112.
 
  [3]田志磊.产教融合的苏南模式:基于区域比较的视野[J].江苏教育研究,2023(5):3-8.
 
  [4]郑彬.两类产业集群环境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比较研究: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案例分析[J].成人教育,2023(1):71-78.
 
  [5]邓志新.产教融合视域下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J].中国成人教育,2020(4):70-74.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23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