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本原三学”课堂模式。以人教版(2019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5 Poems中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为例,探索“本原三学”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认为“本原三学”课堂模式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发展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本原三学”课堂模式,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其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教育部2020)。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英语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如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但是课前预习的效果如何保证,合作探究活动如何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一、“本原三学”课堂模式解读
胡首双校长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继承和深化生本教育思想,形成了本原教育思想,并构建了“本原三学”课堂模式。该课堂模式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成熟,得到了教育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肯定,并推广到全国各地多所学校。本原教育是以人的学习本能为本,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以《课程标准》为原,让教育回归本原,实行国家课程学生化教学策略的教育(胡首双2021a)。本原教育的理念和《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理念是一致的。“本原三学”课堂模式能很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因此,将“本原三学”课堂模式运用到中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新课标理念的落地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本原三学”课堂教学过程:首先,学生个体先进行自主独立学习,具备“对话的资本”,便于与其他同学交流;其次,建立四至六人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进行合作探究,从而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最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三学”指在课堂上进行的三个环节—前置研学、团队互学、教师帮学,其中,教师帮学贯穿始终。它们并非以线性点状排序,而是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彼此渗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流程(胡首双2021b)。
下面,以人教版(2019)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5 Poems中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为例,实践和应用“本原三学”课堂模式。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本堂阅读课上,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设置“选择一种阅读文本中介绍的诗歌形式创作一首英文诗歌”的任务,促使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文章。同时,本堂课采用“本原三学”课堂模式。为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课前设置相应的任务,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课文,同时为课中的合作探究作铺垫。本堂阅读课设置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包含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学习内容融主题探究、文化知识学习、语言知识学习、思维能力提升于一体。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为“人与社会”,围绕“诗歌”这一话题展开。阅读文本属于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重点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英文诗歌类型,了解英文诗歌的基本特征,感受英文诗歌的韵味,体会诗人传达的思想感情,最终学会鉴赏英文诗歌。
该阅读文本的体裁是说明文,语篇结构是典型的“总—分—总”形式。第一段简单阐述了诗歌这种文学体裁的价值、意义和特征,点明该语篇的核心是介绍一些简单的英文诗歌类型。第二至五段分别说明了童谣、清单诗、五行诗、俳句的特点,同时在文段旁边列举了相应的英文诗歌,让学生学习和诵读。第六段提及了唐诗英译,列举了我国唐代诗人王建的《望夫石》。最后一段是鼓励学生模仿阅读文本中介绍的一种诗歌形式创作一首英文诗歌。
从文本的结构特点来看,学习该语篇需要抓住五个要点:(1)诗歌体裁具有什么本质特征?(2)文本介绍了哪几种诗歌形式?(3)这几种诗歌形式分别有什么特点?(4)文中列举的诗歌作品有哪些与相关诗歌形式高度吻合的特征?(5)如何依据诗歌的本质特征解读和欣赏这些诗歌?
另外,阅读文本中所选取的英文诗歌融入了常见的诗歌主题,包括父母之爱、兄弟之情、自然之美、思念之美、人生曲折等,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情感教育。
(三)学情
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课堂上能积极参与活动,具备获取信息的技能,但梳理、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偏弱,运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
(1)能够把握英文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流畅地朗诵英文诗歌;
(2)能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简单的英文诗歌类型,了解英文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语言特点;
(3)能够仿写英文诗歌。
2.学习能力
能够把握英文诗歌的特征,并掌握欣赏英文诗歌的方法。
3.文化意识
(1)了解中外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2)了解汉语诗歌和英文诗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4.思维品质
(1)能够识别几种简单的英文诗歌类型,梳理和概括不同诗歌的特点;
(2)能够辨别英文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及修辞手法,分析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观察并掌握语篇的文本结构特点;
2.指导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整理和归纳几种诗歌形式的名称、特点、相关诗作等信息;
3.启发学生解析诗歌作品,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六)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仿写英文诗歌。
(七)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课件、学案、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
Note:IW=Individual Work;GW=Group Work;CW=Class Work;T=Teacher;Ss=Students
Step 1:Pre-reading
Activity1:Talking.(2 minutes,IW)
Ss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poets and share one of his/her masterpieces.
T asks Ss whether they have ever created an English poem.
Ss are required to create English poems after leaning the text.
【设计说明】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通过让学生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诗人及其代表作,引入本堂课的内容,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布置写英文诗歌的任务,让他们带着目的阅读文本。
【核心素养提高点】
语言能力:使用语言进行表述;
文化意识:了解中外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Activity2:Brainstorming.(3 minutes,IW,CW)Ss talk about the reasons for writing poems.
【设计说明】
通过“头脑风暴”活动,促使学生思考人们写诗的理由,并为学习阅读文本的内容作铺垫。
【核心素养提升点】
语言能力:使用英语发表个人观点;思维品质:促进发散性思维。
Step 2:While-reading
Activity3:Fast reading.(8 minutes,IW,CW)
Ss read the text A Few Simple Forms of English Poems on P50—51 in the textbook,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Then Ss share and explain their answers.
(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2)How many types of English poems are mentioned?What are they?
(3)How many parts can it be divided into?How to divide it?Draw a structure map of the text.
(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1?
【设计说明】
此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文本大意,了解文章类别与结构,为深入获取与归纳基本信息作准备。
【核心素养提高点】
语言能力:收集、归纳信息;
思维品质:通过结构图分析、概括和整合信息;
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Activity 4:Detailed reading.(10 minutes,IW,GW,CW)
Ss fill in the table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discuss their answers with their group mates,and then share them with the classmates.
【设计说明】
此活动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识别几种简单的英文诗歌类型,梳理和概括不同诗歌的特点,并辨别英文诗歌中的意象、韵律、节奏及修辞手法,对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分析和评价。
【核心素养提升点】
语言能力:获取、概括信息;
思维品质:梳理和概括不同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分析和评价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化意识:了解汉语诗歌和英文诗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Step 3:Post-reading
Activity 5:Judge the type and the topic of the following poems.(5 minutes,IW,CW)
(1)_____________
On the Stork Tower
The sun beyond the mountains glows,The Yellow River seawards flows.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2)_____________
Sunshine
Lovely,cheerful
Warming,welcoming,calming
I sing with you
Brightness
(3)_____________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4)_____________
Our first football match
We would have won...
if Jack had scored that goal,
if we’d had just a few more minutes,if we had trained harder,
if Ben had passed the ball to Joe,
if we’d had thousands of fans screaming,
if I hadn’t taken my eye off the ball,
if we hadn’t stayed up so late the night before,
if we hadn’t taken it easy,
if we hadn’t run out of energy.
We would have won...if we’d been better!
(5)_____________
First autumn morning:
The mirror I stare into
Shows my father’s face.
【设计说明】
此活动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运用上面所学判断所给五首诗的类型及主题。
【核心素养提升点】
思维品质:通过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判断诗歌类型。
Activity 6:Thinking and discussing.(5 minutes,GW,CW)
Ss think and discuss how to appreciate a poem?
【设计说明】
让学生思考如何鉴赏诗歌,目的在于提升其诗歌鉴赏的能力。
【核心素养提升点】
语言能力:运用语言发表个人观点;思维能力:促进发散性思维。
Activity7:Be a poet.(10 minutes,IW,CW)
Ss choose one form of English poetry and create your own poem and show them to the class.
【设计说明】
此活动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旨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创作英文诗歌。
【核心素养提升点】
语言能力:运用所学创作英文诗歌;
思维品质:提升迁移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Activity8:Summary&Homework.(2 minutes)
Create more English poems.
【设计说明】
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进一步提升其迁移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提升点】
语言能力:运用所学创作英文诗歌;
思维品质:提升迁移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自主学习。
四、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精读文本是高中英语阅读课很重要的教学内容,里面涵盖所在单元的主题意义、语篇知识、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而且篇幅比较长、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填空题或问答题,带领学生从外到里、由浅入深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虽然也能有一定的收获,但犹如“走马观花”,达不到预设的效果。教师应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和加工,从而完成意义的建构。不同的人对文本内容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学生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听到不同的见解,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阅读文本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采用了“本原三学”课堂模式。首先,基于语篇解读和学情分析,确定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前置研学案,并且学案设计遵循了“简单、根本、开放”的原则,以目标为导向。前置研学案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落地。学习理解类活动有两个: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文章类型、大意、结构,通过细读把握五种简单的英文诗歌形式、特征、例子、主题、表现手法;应用实践类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上面所学,分析、判断五首英文诗歌的形式及主题;迁移创新类活动为模仿一种英文诗歌形式创作英文诗歌。其次,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学案的最前面给学生布置写英文诗歌的任务,让他们带着目的阅读文本。最后,由于本堂阅读课为Reading&Thinking板块的内容,除了让学生阅读文章,还要求他们对文章主题进行思考,因此在阅读活动后设计了“如何鉴赏诗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也是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学生在课前通过做前置研学案,清楚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并带着自己的成果或疑问上课。大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快速阅读活动中的任务,而细读和应用实践活动中的一些任务需要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甚至需要教师的帮助才能完成。在课中,学生充分交流、大胆展示,同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学。迁移创新活动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学生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写的英文诗歌,并用期待的心情聆听和欣赏同学分享的英文诗歌,期间惊喜不断。教师的点评和纠错让学生收获不少。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
“本原三学”课堂模式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力求把课堂从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再进一步升级为学生展示的“殿堂”,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落实《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同时达到减负增效,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最终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目标。
引用文献
胡首双.2021a.教育回归本原[M].广州:广州出版社.
胡首双.2021b.教育回归本原——基于本原教育的三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广东教育(高中版),(4):71-72.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