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描述,以及《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语言能力的界定,对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言能力进行解读。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Water pollution为例,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总结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很多高中英语教师而言,这样的论述显得书面化,因为日常教学只要能够满足高考需要就算完成了英语教学任务。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逐渐受到重视,并成为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李小珍2023)。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素中,语言能力排在第一位。只不过在传统教学视野下,语言能力培养被窄化为读懂英语语言,能运用英语语言答题。《课程标准》对此作出了进一步阐述,明确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流能力,认识到英语可以成为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提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桥梁。这些功能虽然在高考英语试卷中无法充分体现,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目标。
从以上分析来看,重新理解语言能力的内涵并在日常教学中探索出语言能力培养途径,无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还是对教师自身专业成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理解语言能力时,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并且不能忽视其他一些解读性的文件,要综合多方面的观点,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为语言能力的理解与培养铺设一条平坦的途径。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言能力的基本理解
核心素养视角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应有视角。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关于核心素养的描述,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标准》中对语言能力的界定为:“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蕴含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开展跨文化交流。”(教育部2020)这是一段概括性非常强的描述,有着很多解读的空间:
首先,语言能力是发生在社会情境中的。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是否重视社会情境这一要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意味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社会情境或者较为丰富的社会元素。
其次,相对于传统的听、说、读、写而言,《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听、说、读、看、写,并强调这是借助英语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意义的基本能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这些能力培养往往是分散的。在核心素养视野下,既然强调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发展起来的,那么语言能力的培养就应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听、说、读、看、写,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最后,《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言能力中蕴含着另外三个素养的提升,这不仅明确了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性定位,还意味着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另外三个素养的培养应融合发展。
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能力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在常见的具体语境中整合性地运用已有语言知识,理解口头和书面语篇所表达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就能看到语言能力培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在探究语言能力培养路径时也就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与策略。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于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思路与策略,已经有不少教师作出了可贵的探索。比如,有的教师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素养的具体策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开展趣味化课外活动,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材料,开展语言知识竞赛活动,借助网络开展教学(丘永彬2023)。通过分析概括可以发现,这样的策略主要坚持了高中英语教学的优秀传统,既然是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结合《课程标准》的相关解读,概括出更加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教师将之概括为:基于教材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相关要素作为课程资源,创设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相应学习情境中充分运用英语语言进行思考与表达,并完成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尤其以英语语言的运用为抓手,概括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下面,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中Water pollution为例进行阐述。
Water pollution讲述的是“水污染”话题。对于这个话题,虽然高中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要用英语表达出来,就存在着工具性与人文性两个方面的挑战。工具性方面的挑战来自于词汇与语法运用能否恰到好处;人文性方面的挑战来自于在遣词造句时能否让自己所组织的语言具有应有的文化属性。面对挑战并解决问题恰恰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语言运用为切入口,然后结合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来设计教学。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境创设
根据语言能力培养的需要,教师应给学生创设具有社会属性的情境,关键在于激活其已有认知,让其有意识地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师通过这样的语言创设情境:“People often say tha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and people can go without food for a long time,but they cannot go without water.The water resources on Earth are limited,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means that industrial production requires a large amount of water,which is usually polluted.What do you have to say in the face of this practical contradiction?”
可以说,这个问题能够打动学生并激发其表达动机,这也意味着语言能力培养有了相应的基础,但此时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仍有很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往往借助母语进行思考。学生在有了表达动机后先借助汉语进行构思,然后将汉语转化为英语,这时就面临工具性与人文性挑战,于是下一个教学环节就显得很重要。
(二)引导学生借助英语进行初步构思
对于我国学生而言,虽然利用英语进行系统的思考存在很大的困难,但进行初步构思是有可能的。此时,教师允许学生暴露出一些问题,也允许他们偶尔出现“中式英语”,说到底就是允许他们在这个环节表现出语言方面的不足,这也是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资源。比如,有学生说:“To protect water,of course,it is necessary to save water;To prevent unrestricted industrial water use,factories must be forced to establish measures to discharge pollutants,and then these things must be used to purify water.If they cannot do so,they should be heavily fined and let go of their property.”
这段语言大体工整,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逐词翻译稍显生硬,缺少在具体文化背景下进行整体语言组织的意识等,这反映出该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较低。然而,教师在评价时不能直接指出这些不足,而应采用迂回的策略,通过反问、追问及比较的方式,让该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入,让其对英语语言的加工变得更加具有深度。至此,相应的教学环节就转向下一步。
(三)引导学生在比较与反思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的提升发生在对语言进行深加工的基础上,学生经过比较与反思并结合教材上的阅读内容,基于某一主题进行发散性思考与表达。
在上面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该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表达。为了进行更深入的表达,该学生需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达进行完善与修改。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对课文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该学生对原有的发言进行了修改:“To protect water,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water conservation,while also preventing water pollution that exceeds the natural purification capacity.Preventing industrial pollu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water resource destruction.It is necessary to upgrade the industry 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establish a mandatory water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polluting factories,support these systems with laws,and the system must be firmly implemented.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development,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technologies for repairing nature,and determine the repair process and specific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ater circulation...”
以上内容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性角度来解析,都有明显的进步,词汇量的丰富、篇幅的增加、人文与法律知识的融入、从科学角度思考水资源的保护等,使得该学生的语言表达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显著提升。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夯实语言能力培养之基。在新课改背景下,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唐云美2021)。面对这样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用具有社会元素的情境来激活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机。大量的教学经验表明,当学生拥有较强的表达动机时,他们运用语言的思维最活跃。
第二,要允许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尽管错误的出现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但在很多时候会是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资源。当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时,往往会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而语言能力的提升就发生在这样的过程中。
第三,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反思时间。在学生进行反思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用笔将自己的反思写下来,让反思结果从隐性变成显性,从而对其英语学习发挥提醒作用,进而支撑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能力培养为抓手,以带动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英语教学的新格局就将打开。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小珍.2023.核心素养下高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校园英语,(14):22-24.
丘永彬.2023.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核心素养养成探究[J].成才之路,(2):133-136.
唐云美.2021.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生英语,(32):118-11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