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评”一体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得到了广大教育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认同。然而,当前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过程中缺少明确的评价目标、适当的评价工具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导致“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受阻,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效果不佳。针对此情况,文章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基于“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价目标、评价量表、评价方式为着眼点,论述了高中通用技术的教学评价策略,以期实现教学评价的价值,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地生根。
关键词: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将教学评价融入课堂的教与学中,使教师借助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与学生实际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学习指导,推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以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中,教学评价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将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良性循环。高中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崔允漷、胡兴昌、李卫东等人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抓手。因此,高中通用技术教师理应在此背景下,着力践行“教—学—评”一体化,从而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价,最大限度地实现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一、设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目标
“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教、学、评均指向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教、学、评的导向。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清晰的评价目标。姜建文和王丽娜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成果指出,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设计出明确的评价目标,继而确定相应的评价工具、评价方式,将其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1]。对此,在高中通用技术课堂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时,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习目标为参照,精心设计评价目标。
以“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一课为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发现台灯所具有的技术与价值,养成在生活中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台灯草图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能利用一定的图样形式表达方案,锻炼图样表达能力;小组讨论并改进台灯设计方案,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制作出台灯作品,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增强动手操作能力、物化能力,提高技术意识;体会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特征,发展工艺精神,提高审美素养。此学习目标涉及的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有:图样表达、物化能力、技术意识。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出本节课的评价目标:欣赏、分析并简述台灯具有的技术与价值;确定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台灯草图;小组交流讨论,发现、解决彼此的台灯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制作台灯;简述传统工艺的文化内涵与技术特征。这些评价目标便于教师在通用技术课堂上组织诸如表述活动、交流讨论活动、制作活动等的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学生学的情况,从而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引导学生继续体验,同时继续融入评价,最终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的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二、制订具有操作可行性的评价量表
评价量表是由一系列评价要素及与其相应的评价标准构成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评价量表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整体地把握课堂教学情况,获取实施后续教学的依据;一种是学生对某个教学环节或自己、他人的学习表现进行打分,向教师反馈课堂教学的真实状态。这两种使用方法可以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切实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一般情况下,教师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观测性原则制订契合课堂教学需要的评价量表,以获取明确的评价方向。
仍以“制作台灯模型或原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表1所示的评价量表:
三、善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设计了评价目标和评价量表后,教师要以课堂教学全过程为着眼点,运用多样的评价方式来了解学生表现、教师表现和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借此支撑评价目标,实现学习目标[2]。
(一)运用课堂随机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评价不是必须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进行,而是具有随机性[3]。简言之,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学的表现,对照学习目标、评价量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运用课堂随机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继而保持优势、完善不足,为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奠定基础。
以“分析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简易手机支架的制作流程设计”这一任务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分析制作手机支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踊跃表达了自己联想到的因素,如“手机大小”“手机支架的结构”“手机支架的制作工艺”等。教师在赞赏学生良好表现的基础上反复询问:“还有没有其他因素?”一名总是沉默不语的学生举手回答:“还要考虑手机和手机支架的使用环境。”教师可以大加赞赏这名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行为,同时基于其回答,总结手机支架制作流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教师的随机评价下,这名总是沉默不语的学生一反常态,兴致高昂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可见课堂随机评价有助于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教学评价是一项多维度工程,不能只有教师一方的评价,还需要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4]。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更好地落实学习目标。
1.自评
自评是指评价对象参照学习目标、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的评价。有效的自评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还可以使其形成学习反思意识,切实提升自我发展水平。因此,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以“体验形态分析法和联想法”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联想法”这一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可折叠床、花洒榨汁器这两个创意作品,鼓励学生想象其“原形”。在学生发挥想象后,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相关的“原形”:手风琴、花洒。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计有哪些共同特点。一些学生会认真观察、对比,发现共同特点为都有一个参考物,且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探究过程后,教师可以提出自评任务:请大家对照电子白板上出示的评价量表,回顾自己刚才的学习行为,判断自己的学习行为是否良好,并进行打分。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会根据评价量表审视自我,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由此端正学习态度,积极有序地参与后续教学活动。实践表明,学生在自评的作用下不仅可以更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还可以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利于达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2.互评
互评是指评价对象以外的个人或团体对评价对象进行的评价。在互评的作用下,学生可以借助他人的评价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以适宜的方式组织互评活动。
以“辨析结构的类型”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结构的分类”这一知识点组织小组利用鸡蛋进行壳体结构的承重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鼓励各组成员测试3个鸡蛋分别在有、无瓶盖情况下的最大承重,分别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各个小组分发评价量表,鼓励他们互相观察彼此的学习表现,秉持客观原则为彼此打分。在互评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会主动端正学习态度,更积极地进行后续的操作、观察和思考,并主动与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认知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间会碰撞出思维火花,进一步强化自身对知识的认知,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发展。
(三)重视组织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具有诊断性评价的功能,是教师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的途径,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理解力和内化所学内容的途径[5]。通用技术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所以在开展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学情和评价任务组织具有实践性的随堂练习。
以“实现校园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方案”一课为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所需工具、工艺的相关知识,做好了将抽水器系统转化为实物的准备工作。在尊重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入“校园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设计项目,引导学生迁移已有知识参与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掌握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形成系统分析思维。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可以组织随堂练习活动,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制作抽水机模型。在各组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到他们身边认真观察,了解他们选择的工具、使用的工艺方法等,发现问题并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制作出抽水机模型。在参与随堂练习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技术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工艺方法,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灵活地运用加工工艺制作抽水器模型,在增强技术意识的同时发展物化能力,从而促进既定学习目标的达成,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积极体验通用技术教学,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强大助力。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应当秉持“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善用教学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推动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落地生根,提高通用技术学科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钟红梅.高中通用技术学科单元教学评价设计[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3(Z1):31-37.
[2]张艳艳.基于循证理念的高中通用技术项目式学习评价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3]陈金海,丛敏.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通用技术“六步”实践教学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22,18(6):35-36.
[4]雷鑫.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以“探析结构稳定性”一课为例[J].辽宁教育,2022(13):68-71.
[5]王文杰.探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应把握的几个要点[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1):9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