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 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与课例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5:00: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依据。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Reading部分的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为例,探究“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教师更高效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提供参考和帮助。指出教师要立足单元主题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环节,开展多主体评价活动。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和意义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正式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教育部2020)。“教”指教师紧紧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相应地,“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参与学习环节,积累语言知识、技能,同时展开思考,发表观点。“评”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教师设置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多样的评价活动和学习反馈,检测其学习成果,同时进行教学监控,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教—学—评”指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的三个方面,“一体化”则指三个方面的融合统一(孙晓慧2023)。英语学科中的“教—学—评”一体化与学科核心素养紧密相连,是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设计教学活动、实践“教”的过程时,教师要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帮助教师更好地“教”,起到促学和促教的作用。因此,教、学、评三者本质一致,共同指向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王蔷、李亮2019)。

\
 
  教、学、评是教学过程的三个方面,三者不是同一件事情,但是“教—学—评”一体化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三者相对孤立的局面,将它们连成一个整体。在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过程时,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是一个整体,三者具有一致性(安德森2009),从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标,最终推动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
 
  “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实现教学的育人目标。“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强调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监控学生的语言训练、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给予他们更细化、更准确、更即时的反馈,帮助其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成果,使其完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念,从而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构建德育课堂。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根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课堂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转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沉浸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开展探究性活动,分析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做不但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还能保证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反馈,避免其脱离学习主题或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情况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把学习和探究的自由交到学生手中,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评价的主动权一般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在“教—学—评”一体化过程中,教师采用多主体评价模式,学生成为课堂评价的一部分,不仅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还方便教师更直观地获得教学反馈。
 
  “教—学—评”一体化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它将教学三要素结合起来,而不是互相割裂,不但能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还有利于真正建构德育课堂。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教—学—评”一体化体现了形成性评价和课程编制原则的理论成果。从形成性评价理论来看,教学过程是动态循环的过程,教师从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开始,通过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问题、给予他们反馈、即时作出调整改善,从而促进其有效学习(Cowie&Bell 1999)。形成性评价理论的本质与“教—学—评”一体化是一致的。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而是宏观地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包括小组中任务的分配。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分析、探索、思考和表达都在教师评价的范围内,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并将评价范围拓展到学习过程。
 
  泰勒(Tyler 1994)提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和评价结果四个步骤的课程编制原理。目标的确定要求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发展相符的技能和思维;教师提供的教学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组织教学时要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环节上下勾连、层层深入,从而构建科学、系统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要贯穿学习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泰勒的课程编制理论奠定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基础,启发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订目标,选用适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同时评价他们学习的各个方面,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考查其学习成果。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高中英语教学课例
 
  “教—学—评”一体化旨在融合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评价活动,对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下面,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Reading部分的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为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从而为教师提供教学案例和教学参考。
 
  (一)立足单元主题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符合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符合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立足教材,设置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使其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重要元素(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从而构建立德树人的高效课堂。在制订教学目标前,教师要研读教材内容,确定教学主题,为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打下基础。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紧扣文章主题,使教学目标跟随主题线不断深入,层层递进,从而在深化主题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兼顾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保证教学目标的主题性和全面化,为设计教学环节作铺垫。
 
  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阐述了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阅读部分的Friendship on the rocks:Please advise!以书信的形式呈现了一名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并收到了两封帮助其解决人际问题的回信。文章的主题为“友谊”,主题可以细分为“友谊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授课对象为普通高中高一学生,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不熟悉的同学,容易产生人际问题。教学主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属于学生的个体经验。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与学生的个体经验相联系,既丰富教学内容,又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该教学主题而言,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学习需求为:明确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对自身的问题缺少实践性。
 
  因此,该阅读课时结束后,希望学生能具备以下能力(教学目标):能从具体事件中总结出文章中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能根据文章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文章逻辑;能联系自我,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事件总结问题,并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能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元素并说明原因。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环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的三个关键词为情境、问题和活动,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符合学生的个体经验,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构建驱动性问题,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和自由,引导其合作解决学科问题;在实践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英语学习活动观有三个重要的特征: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把各语言能力或学习能力割裂开。综合培养不但能丰富课堂内容,还能确保各能力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联性指各学习活动之间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学主题的延伸,且随着教学环节的深入,对主题的挖掘也不断深入,学生对主题的思考和挖掘也愈加深刻。实践性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分析、讨论,最终解决学科问题,强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学习活动观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都强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建立德树人的高效课堂。
 
  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背景下,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教学活动,教学环节如下:
 
  Step 1:Read the passage and finish the mind map.
 
  Step 2:Discuss with your teammates,come up with other solutions to help Amy.
 
  Step 3:Ask students to write down their problems in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 and put them in a big box.
 
  Then let them choose one to give out advice.
 
  Step 4: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e came up with,discuss with your teammates what the most important quality in healthy relationship and tell us why.
 
  教学共涉及四个环节,各教学环节立足文章主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在英语语境中解决该问题。教学环节一和二着眼教学目标一和二,要求教师从文章中总结问题,并绘制思维导图,呈现文章逻辑;采用小组合作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展开,实践性较强,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教学环节三与教学目标三接轨,要求学生联系个体经验,思考人际关系,在大家面前展现学习成果,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多主体评价活动。教学环节四与教学目标四对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思考。整个课堂对该问题的讨论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严格与教学目标对接,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同时在课堂中通过语言、动作甚至着装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沉浸在学习中。
 
  (三)开展多主体评价活动
 
  “教—学—评”一体化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评价活动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一环,也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变传统评价活动中的绝对主体地位,采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以改善教学评价。同时,“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评价的即时性,每一项教学活动后,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开展多样化、多主体的评价,调整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匹配度,真正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以Unit 3的阅读教学为例,具体如下:
 
  T:Do you have any other ways to help Amy?
 
  S1:She could write a letter to her friend to ask why.
 
  T:Is an e-letter or a hand-write letter?S1:A hand-write letter.
 
  T(to S2):Do you think it’s a good way to write a letter with hand?S2:Yes.
 
  T:Why?
 
  S2:Because it’s easy to say something in the letter.
 
  T:Why it must be a hand-write letter?
 
  S2:Because it makes the thing important.T(to the whole class):Do you all think so?The class:Yes.

\
 
  在该教学片断中,教师询问学生给艾米(Amy)的其他建议。学生给出回答后,教师并没有给出评价,而是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其他学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主人翁意识,尊重其主体地位。同时,教师就学生的话题提出问题链,让其他学生回答,达到了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多主体的教学评价让课堂充满了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对教师的随机应变和调整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对课程整合和课堂评价提出了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力求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深入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制订全面的教学目标,并立足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评价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进行小组互评、自我评价,使其增强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认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引用文献
 
  安德森.2009.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孙晓慧.202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究[J].英语学习,(5):38-42.
 
  泰勒.1994.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李亮.2019.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5):114-120.
 
  Cowie&Bell.1999.A Model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Science Education[J].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Practice,6(1):101-11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8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