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否让学生在海量的历史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见解并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面临的挑战。“读思达”教学法旨在打通学生的输入与输出,使他们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环节中形成良性循环。文章从“读思达”教学法的理念出发,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探讨了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与成效,以期为历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高中历史,“读思达”教学法,应用策略
历史如同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落寞,等待着学生去探索、去感悟。而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接受者身份转变为会读、会思考、会表达的综合学习者身份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读思达”教学法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为历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是思维的训练和情感的表达。因此,如何利用“读思达”教学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历史知识,领略历史的无限魅力成为历史教师亟须探究的课题。
一、“读思达”教学法概述
“读思达”教学法是一种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广泛应用且极具深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人物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意义。同时,该方法强调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够培养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与表达能力[1]。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广泛阅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石
在“读”的环节中,“读思达”教学法强调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历史文献和资料。这一做法对历史教学有着显著的作用。第一,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到丰富的历史信息,包括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事件,从而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第二,通过阅读不同来源和观点的历史资料,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筛选、整合信息,形成全面、客观的历史观。第三,广泛的阅读还有助于学生积累历史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文本理解能力[2]。
(二)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键
“思”的环节在“读思达”教学法中占据核心地位,强调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历史教学中,这一环节的作用不容忽视。第一,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联系。第二,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可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第三,深入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三)自由表达:提升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达”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强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表达平台和机会。在历史教学中,自由表达的作用同样重要。第一,以讨论、辩论、演讲、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第二,自由表达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第三,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学生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读思达”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读: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在历史教学中,“读”的环节至关重要。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阅读,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精选阅读材料,确保内容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设计阅读任务,明确阅读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第三,教授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阅读能力。通过“读”的环节,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的历史文献和资料,了解不同的文化、思想和历史事件。同时,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思考和感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3]。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阅读。第一,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阅读材料。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40到第44页的内容,然后再给学生呈现《隋书》《唐书》等文献中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材料,以及后人研究隋唐制度的学术论文、专著等中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阅读。这些材料既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一手的历史文献,也可以引导他们了解不同学者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第二,设计阅读任务。教师可以围绕“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一主题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答案,如“隋唐时期在哪些制度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创新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带着目的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第三,教授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分层、分类处理。例如,对于正史资料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信息,学生可以采用精读的方式深入理解其含义;对于学术论文和专著中的不同观点和解读,学生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分析其异同和优劣。
通过这样的深度阅读引导,学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变革的实际情况。
(二)思: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思”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第一,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究。在“思”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培养沟通意识,提升沟通能力[4]。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隋唐时期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背后隐藏着哪些社会、经济、文化的动因?”“这些变化与创新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这样的问题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历史事件,进而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与深度。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疑惑和见解。这种鼓励不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还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更深入地探索知识的本质。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考能力将在不断的提问与解答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进行细致入微的点评与指导,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凝练思维,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过程。在点评时,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所展现的逻辑性、条理性以及创新性,并针对其中的亮点与不足给予具体的反馈。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缜密、科学。通过这样的点评与指导,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在思考过程中的问题,还能逐渐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思维工具提升自身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竞争力。在整个“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更能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和问题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三)达:提供表达平台,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达”是“读思达”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平台。第一,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第二,安排写作任务,如历史小论文、历史故事创作等,让学生将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表达出来。第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的表达方式。第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表达。通过“达”的环节,学生可以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思考成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交流,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5]。
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表达机会,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1)组织课文复述活动。当学生全面学习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一课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专门安排一段时间开展课文复述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复述该课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知识点,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就所复述的内容,分享自己个人的理解与感受。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的制度与当代社会制度之间存在哪些联系,其又有哪些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学习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能有效地开阔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2)安排写作任务。写作是表达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结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一课的内容,安排适当的写作任务。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隋唐制度变革的历史意义”的小论文,或者以“隋唐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主题的历史评论。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利用多媒体技术搭建表达平台。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表达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学生可以制作一份关于“隋唐制度变革”的电子海报或者PPT,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思考成果。
(4)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课外实践活动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结合“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这一课的内容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者文化遗址,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剧表演、历史故事创作等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历史。
通过这样的表达平台搭建和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现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融合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和自由表达三个核心环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式,还在深层次上推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视野得以开阔,思维深度得以增加,表达能力也显著提高。同时,这一教学法促进了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营造了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然而,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阅读材料选择、问题情境创设和学生表达平台搭建等挑战,需要教师在不断探索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运用教学方法的更优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从而真正实现历史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骆燕.指向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读思达”教学法:以“人民解放*争”为例[J].名师在线,2022(5):7-9.
[2]何泉清.“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J].华夏教师,2021(20):79-80.
[3]黄丽君,郑宇群.核心素养导向下“读思达”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为例[J].求知导刊,2021(14):69-70.
[4]付年龙.“读思达”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1(9):36-37.
[5]林启贤.谈高中历史课堂“读·思·达”教学法的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1(23):14-1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