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引导学生在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语言实践不断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特点和运用规律,从而发展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情境创设策略,提出教师可以采用整合教材资源、组织相关活动、模拟生活场景、结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创设多样化的语言运用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言运用情境,教材资源,综合实践,现实生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不断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侧重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而忽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有必要围绕语言运用情境创设展开研究,落实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言实践中来,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利用教材资源,创设语言运用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来创设情境,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1.结合课文创设情境
教材中的课文均经过精心筛选,具备独特的示范作用,也是语言运用情境创设的重要素材。为充分发挥课文在语言运用情境创设中的作用,教师需从多个层面着手: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境。教师应在吸引学生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巧思,帮助他们积累语用经验。如在七年级上册《春》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诵音频,让学生在声乐的配合下沉浸在作者创设的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清新、活泼的特点,体会文中长短句的巧妙配合,理解这样的语言设计所形成的节奏感。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更加自然地融入课文情境中,并在欣赏、品味中学习名家语言运用的方法。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应结合时效性、个性化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创设出更加开放的学习情境,拓展学生对语言的思考和探索,为语言知识的迁移运用做好准备。三是树立大教材观。教师应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使之服务于教学需求,切实做到既要依托教材、信任教材,更要灵活运用教材,深入挖掘其范例功能,形成更加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依据课文范例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基于口语练习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之一。作为一种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语言活动,口语交际涉及在动态的语境中利用口头语言接收对方的信息,并将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对方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交际目的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并在彼此的语言往来中逐渐体会交际的乐趣,学习交际的技巧。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应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利用古今中外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创设情境,为学生讲解“应对”的含义,促使学生在名人的趣味轶事中认识到面对他人的调侃、质疑、诘问、刁难应该如何应对,进而发展语言能力。接下来,在故事情境的引导下,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不断总结在口语交际中常用的应对技巧,如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最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丰富情境,引导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并根据对方的语言思考应对方法,实现语言运用能力的充分训练。
在这样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符合其发展需要的语用氛围,让他们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实现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3.依托写作任务创设情境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重要体现,也是初中阶段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写作板块,教材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故事、描绘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示优美的语言艺术等方式引出话题,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写作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写作的热情。
基于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写作板块的资源,根据不同文体创设情境,拓宽学生语言运用的思路,锻炼其语言运用技巧。如在记叙文讲解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选取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同身受,结合自身经验表达看法,并学习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事件、刻画人物,表达真情实感;在说明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或者实物来创设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作者在说明某一事物过程中所运用的逻辑方法,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辩论活动营造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
由此可见,教材写作板块中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语言情境创设的重要材料,教师应根据不同问题灵活调整情境创设策略,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并逐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于综合训练,创设语言运用情境
综合训练是学生巩固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相较于常规的课堂学习活动,综合训练更加开放、多元,能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中提高认知、发展能力、丰富情感。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计辩论、演讲等活动,并创设情境,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和经验,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是创设辩论情境,引导语言运用。辩论是语言综合训练的方式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辩论情境能够让学生就某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互动交流中实现思维的碰撞,并提高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促使学生主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巩固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并拓展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方式,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基于此,在创设辩论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选择话题,确保辩论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应营造轻松、和谐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及时指导辩论技巧和语言表达方法,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辩论水平。此外,教师还应加强激励,认可学生在辩论中的表现,让他们在提升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是创设演讲情境,引导语言运用。通过创设真实的演讲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综合运用,从而有效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如“课前三分钟演讲”是集表达、交际、阅读、兴趣为一体的学习舞台,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重点,构建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以演讲、朗诵、表演、读书分享等方式来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演讲活动内容、形式、要求进行细致研究和精心安排,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氛围中长期坚持,并逐渐经历“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这六个层次,进而实现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链接现实生活,创设语言运用情境
教师在创设语言运用情境的过程中应回归生活,挖掘生活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造真实、有效的环境。
一是模拟生活场景,创设语用情境。在教学中,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次模拟火车站送别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离别的情感。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还能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在模拟真实生活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技术手段的优势,整合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真实的生活场景,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生活语言的魅力,主动学习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
二是结合生活实践,创设语用情境。生活实践是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综合性学习”等板块的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学生兴趣等因素创设具有时代感和实用性的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开展自主实践活动,真切感受生活中语言的魅力,并通过真实体验来建构语言、运用语言。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地球,人类的家园”的教学中,教师以话题“低碳生活”为切入点,以“争做低碳达人”的活动情境作为依托,促使学生分组合作,回归现实生活,调查自己身边各种常见行为,如开车、开空调、叫一次外卖的碳排放量,分析这些行为对于地球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集思广益设计“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和倡议书,并从自身做起,努力践行低碳生活。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突出了语言运用与生活场景的联系,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生活中常见行为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金云,李胜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之要义[J].语文教学通讯,2020(34):19-22.
[2]曹蕾.例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言运用情境的创设[J].江苏教育,2022(43):69-70.
[3]骆婷婷.创设语言运用情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J].新教师,2023(9):33-34.
[4]张喜荣.以典型语言材料为支架,落实语言运用[J].语文建设,2022(24):61-64.
[5]梁金虎.聚焦语言运用,重构阅读教学[J].黑河教育,2022(2):62-6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