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大学教育中互动式课堂使用与满意度调查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5:19: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接触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和便捷,加上青年大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传统大学教育中以老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云南、广西、贵州、湖南、河南等几个省份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种从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到“全员参与”的主动学习模式,在践行了若干年之后,确实获得了大多数师生的认可,但是对于课堂的“参与式”教学,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知识传递不准确,学生学习压力加大以及形式大于内容、教学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参与式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个全面客观的呈现,并试着对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良性运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互动式课堂;实地调查;满意度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杨雪团.大学教育中互动式课堂使用与满意度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9,6(13):169-172.

        互动式课堂的理念最初源自于西方,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教育中更重视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意见表达,从而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学者甚至提出,“互动式教学是当代教育民主化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重要体现”。[1]在国内当今大规模提倡创新教育的背景下,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逐渐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

\

 
一互动式课堂已经成为高校课堂中的主要教学模式

        互动式课堂,有学者或者称之为互动式教学模式,虽然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做过界定,但总的来说,指的是跟传统单一的以老师为主的、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同的,在授课过程中更加重视启发式以及学生自主参与式的学习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参与式”互动课堂在全国各个高校中逐渐被采用。

        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在高校课堂中使用情况,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您的老师在上课时会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讲授或相关知识汇报吗?”一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受邀参加调查的大学生有49.5%的选择了“大部分课程都会”一项;有28.08%的选择了“小部分课程会”;有19.21%的选择了“每门课程都会”;而选择“从来不会”的,只有2.97%。

        对这个结果的分析不难看出,在如今的高校教育中,“参与式”互动课堂已经成为高校课堂中的显要教学模式,依然坚持以老师个体为主、以学生为辅的自上而下式课堂学习方式已经非常稀少。
\

二 互动式课堂呈现出显要的教学优势

         高校课堂的学生群体不同于小学、中学的未成年人,而几乎是有了强烈自我意识的青年群体。英国的伯明翰学派的研究认为,“青年亚文化往往对成年人的社会秩序采取一种颠覆性的态度。边缘性、颠覆性和批判性是它的特点”。[2]结合着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对于重个性、崇尚自我、对权威持质疑和批判立场的大学生群体,参与式的互动课堂呈现出了良好的教学优势。

(一)于学生而言,互动式课堂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对于“喜欢互动式课堂”的学生,其最主要的原因首先是可以“锻炼自己公众演讲的能力”,其次是“可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两个答案很好地印证了当代大学生拥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以及勇于主动展现自我的性格特点。

         居于第三位的答案是“可以督促自己主动学习”,这个答案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当代大学生渴望学习、愿意学习而且乐于接受新鲜知识的心理期待。与传统的认为在蜜罐里泡大的年轻一代不学无术、无所事事的刻板成见完全不一样的是,当代的90后或者00后不止善于表达和亮出自己,还拥有强烈的上进心,善于主动去获取知识来提高成绩、充实自己。


          而“这样的授课方式灵活,避免呆板的教学方法”的原因,也被多数学生认可。对于以往以老师为主的“一人一书一黑板”的教学模式,长期在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对于“解放课堂、解放自我、解放师生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了非常强烈的兴趣和认同,这也在另一方面给学生营造了新奇、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督促其主动学习、投入学习,有效实现知识的传递和转换。

          当然,除了展现自我,主动学习知识之外,该题的答案也呈现出当代大学生想要获得认同的强烈心理。通过参与式的互动课堂,学生可以“增加表现的机会,获得更多同学的认同”以及“增加表现的机会,获得老师的认同”,这两个答案也成为大多数学生喜欢主动参与课堂、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在普遍富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而且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被家长过渡的维护和宠溺,因而被很多激进的言论描述为“垮掉的一代”和“最没有担当”的一代等等,而事实上,当代大学生希望通过主动的参与和展现,能很好地展现出自己积极和上进的一面,获得周围人的正面认同。

(二)于老师而言,互动式课堂解放了老师单打独斗的教学困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强调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为了获得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将自己塑造成威严和权利的一方,以俯视和强压的姿态来要求和命令学生,甚至不惜用冷酷的暴力方式。而诚如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在自己的专著《弱传播》中的观点,所有在现实时空中权利的一方,在舆论的世界里都会变成弱势的一方。[3]如果要获得更大多数的人的认同,变成舆论世界的强者,唯有放低姿态,成为大多数群体当中的一员。借用这样的传播规律,老师对于学生的知识传播,如果一味使用居高临下的姿态,收到的传播效果将是式微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造成不可避免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说是弱传播定律的典型示范,在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强者,要实现知识的传递,获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唯有放低姿态,解放课堂,走入学生群体当中,在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呈现学生喜欢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对于在课堂中使用了互动式教学方式的老师,认可的学生在以下方面给与了积极的肯定,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对于这种模式的消极效果,如“老师可以偷懒休息”或者“单纯凑课时”的观点,没有太多的同学持赞同的态度。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可知,互动式课堂因形式灵活,氛围轻松,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性格需求,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强化知识的传递效率,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方面都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在对大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访问后却发现,这种无论在社会心理学还是舆论传播学当中都可以被证实的教学模式,却也并不是被所有的学生接受和认可。

三 互动式课堂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大学教育中关注和使用度如此之高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问卷中设置了“请问您喜欢互动教学方式吗”这一问题,跟预期的结论没有太大的出入,有37.75%的同学选择了肯定的答案,而持否定立场的,只有24.9%,相差了几乎13个百分点,按此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但是在这两个答案之外,选择了“无所谓”选项的,占到了37.35%,几乎与喜欢的人数持平!
\
\


         这个答案的设置看起来无关紧要,但是却在另一方面给我们提示了重要的信息,即:尽管互动式课堂模式拥有非常良好的教学优势,但却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参与调查的学生答案的进一步分析可知,互动式教学模式依然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个性多样,单一模式不能照顾全部学生的诉求

          在不喜欢互动式课堂的答案中,占第一位的是“害怕当中演讲”,而对选择这个答案的学生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比例居高,占到了83.72%,也就是说,在全部学生群体当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加羞于当众陈述观点,鉴于此,如果在一个班级当中如果是女生占比较高的班级,互动式课堂可能并不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见图5。

(二)互动式课堂并不能解放老师,反而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对互动式课堂模式几乎一片叫好的时候,许多老师如释重负,认为以往由自己讲完整堂课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在学生纷纷加入课堂讲授或讨论的模式下,老师主讲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大大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可以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因而有很多非常武断的老师,在课程授课的过程中,会将知识点生硬地划分成若干章节,然后请学生自成小组,每个小组认领一定的内容在课外进行自学和消化,而在课内则取代老师的职责进行讲授。但是诚如表5中所呈现的,这种方式会出现“增加课程学习的负担”以及“汇报时其他同学并不感兴趣”以及“会出现错的知识点并传递给同学”这样的问题。特别是“汇报时其他学生并不感兴趣”的答案,在所有答案中位列第二,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与老师身份的简单互换的不理智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传递不到位的后果。

          互动式课堂,更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老师除了要讲授自己已经储备的知识点外,还要随时承担对学生的答疑解惑的职责;不是让学生承担老师的职责,而是充分激发学生提问和探讨的主动性,并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解惑,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老师不只是能够传递已经准备好的知识点,还要随时能够传递没有准备的学生问题的答案;老师不只是一个会讲授知识的传道者,还是能很好地教授学习方法的授业者,更应该是能游刃有余组织课堂、激励学生主动提问、参与课堂讨论并随时答疑的解惑者[4,5]。

(三)互动式课堂只是一种形式,形式并不能取代内容

         本次问卷的最后一个问题,即“您认为提高课堂吸引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现在被大多数老师所推崇的互动式教学方式,也不是对技术的出现持无限乐观者所提倡的信息化手段教学,而是“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如增加实践教学”!在仅有的七个单选答案当中,有30.92%的受访学生选择的是这个答案,遥遥领先的票数显示了大多数同学的一致的看法,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良好手段,是实践教学。

         这个答案一方面印证了上一个问题的结论,即如今的高校课堂,无疑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外,还要能“精神物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老师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要有必要的理论储备和知识素养,第三方面,还要将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并能很好地传递给学生,见图6。
另一方面,这个答案也强调了这样一种事实,即如何组织课堂的形式很重要,可是更加重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能力组成。如对于相关知识领域的渊博学识,对于问题分析的深入浅出,以及从理论到实践的双重能力养成。
\
\


        这个观点并不是通过此次调查而获悉,此次调传统,尊重学生的个性,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查的结论,却是再一次将此问题的重要性摆上台面。一直以来,对于教学效果有限的分析,有的归功于如今青年一代的桀骜不驯,有的归功于教学手段的落后不入流,还有的归功于教学方式的呆板单一,这些应该都是其原因之一,但是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要在关注教学形式之外,更多加大教师自身知识和素养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四 结语

          本文研究和讨论的对象并不新颖,互动式教学模式从提出到普及也已经持续了若干年,也有不同的学者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是身为一名大学老师和科研工作者,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却并没有对这样的一种模式持极高的推崇和乐观的态度,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而又囿于解决问题的困境,便动用课题组成员对一些省份的大学生进行了这样的一次调查,以期通过实地的调查和分析,找寻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更加有效的方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很好地突破了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一方面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之外,还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大自身知识的储备以及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兼顾学生的同时不忘充实自己,才能在更大地程度上实现教学知识的有效传递。

参考文献

[1]翁茹萍,黄彬.互动式课堂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探索[A].Proceedings of 2014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ociety Management(ICPESM 2014 V24)[C].国际会议,2012.
[2]百度百科.“青年亚文化”[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 /%E9%9D%92%E5%B9%B4%E4%BA%9A%E6%96%87%E5%
8C%96/5721321?fr=aladdin
[3]邹振东.弱传播[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
[4]杜艳迎,陈云.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04):171-172.
[5]刘馨元.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2017,4(12):77-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