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毕设成果透视职教师资机械专业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以某师范大学职教师资机械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6 14:36: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分析了职教师资本科机械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现状,从其毕业成果反观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影响毕业设计成果的相关因素,提出增强和提高职教师资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职教师资;毕业设计成果;知识运用能力;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胡迎春,等.从毕设成果透视职教师资机械专业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以某师范大学职教师资机械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3):106-108.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工科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重要检验手段,同时可以测评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到中职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因此需要培养学生雄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坚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机械专业学生的毕业作品,无论是工艺设计、结构设计、或是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等,应能达到“四个结合”要求:即较宽的知识结构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相结合,做人与做事相结合[1]。通过分析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出能够增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策略。

一 职教师资本科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现状

         以某师范大学职教师资机械专业为例,通过对近几年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分析,发现毕业设计成果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设计选择做工艺,多数只是依据理论知识进行设计,相对市场需求比较落后。且较多学生以往届学长工艺设计流程的毕业论文为模板,较难通过其设计的产品反观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性不强。

         二是部分学生感觉做结构设计相关课题较难,课题无从开展,而结构设计课题可以直观反映学生在工程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电一体化、三维设计等各方面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经分析发现,学生所设计的机械结构产品,难度小,合理性较差,理论上可行,却在生产以及实际需要中考虑欠佳,且大部分学生所绘制的图纸不规范,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三是较多学生倾向于做模具设计及PLC设计,但由于基础较弱,平时不注重积累,所设计的产品基本属于模仿教材上的例子进行,其PLC程序设计的质量较差,没有新意,设计成果达不到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和难度需求。

          由此可知,本科职教师资班机械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现状并不乐观,体现为基础薄弱,没有创新,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专业综合能力差,由于不主动进行实验测试,在做产品结构设计时往往会脱离实际。

\

 
二 机械专业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情况

         机械专业重在实践,只有从实践中才能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从毕业设计成果现状分析可知,学生对于本科专业学习的知识运用能力属于偏低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发散性思维运用知识能力

         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无法自由探究,不会发散思维进行设计,大部分学生的设计方案全依赖导师的命题,自己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进行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思维固化,只能单一的按照教师指导的某个方向思考,未能消化教师给予的指导意见,很少拓展或者举一反三,无法进行多套方案的设计,因此容易陷入困境,导致其毕业设计未能顺利完成。由此看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设计时,未能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弱。特别是针对做新型产品结构设计,一方面学生欠缺对该领域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所做课程设计较少,缺乏历练,因此无法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的常规步骤。如馄饨包装机结构设计,整体尺寸把握不准,工艺不合理,造成运动干涉,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由此可看出学生未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三)缺乏举一反三自主创新能力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只限于通过考试,并不会在毕业设计中拓展和延伸。特别在做PLC设计、工艺设计、模具设计等方面,只是模仿教材的设计将浅层的知识作表面应用,没有自己的创新设计,对很多知识也未理解,缺乏深入挖掘知识的能力。

三 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知识运用的相关因素

         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不到位影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尽管部分学生在前期能够主动学习,但思维仍较呆板,需要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分析提醒。在指导过程中,应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2]的教育理念,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方向性错误,引导学生如何查资料、如何开展试验、分析数据、选用何种结构完成何种功能等,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毕业设计中,同时严格监督学生的进展状况,把握进度。但当前许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靠自己完成,有不懂的地方宁可上百度或者其他论坛,却与指导老师沟通较少,且许多教师教学科研业务繁重,学生不主动,教师也就无暇顾及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学生积极主动,得到教师指导次数较多的学生完成的毕业设计情况较为良好;而有些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较少,完成情况较差甚至不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可见,毕业设计反应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老师指导越多,完成情况越好,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就越强,这是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二)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课程设计训练不足影响知识运用能力

        在调查中发现,某师范大学职教师资本科机械专业18届毕业生只做了1个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师在布置做二级减速箱时,给出了模板,并且只要求学生上交论文及三维图,对于轴的二维图以及二级减速箱的装配图不做相关要求;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少有监督,很多学生在写论文时多是仿造模板改数据。由于前期的课程设计没有足够的训练,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又必须绘制二维图纸,但却出现了绘制的二维图不规范,不会查机械设计手册,甚至不理解图形的投影关系以及如何正确标注尺寸和公差等。而在进行PLC课程设计以及模具课程设计时,多以小组完成,很多学生投机取巧,只要其中一个组员完成,其余组员皆可以此为模板稍许改动变为己有。由于平常的训练不够严格,导致很多学生做毕业设计时碰到许多困难却不知如何解决。

(三)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的主观意识影响知识运用能力

         从学生的毕业成果中可以透视出学生四年的学习情况,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平时成绩较好的学生,做毕业设计时,并不能很好的把知识运用到设计中,甚至还不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说明学生的知识运用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关系,有些学生认为考试分数高就代表掌握了知识,但在做毕业设计时却无法将知识运用其中,说明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外部动机,为考试而考试,考过即忘。如学生学习了互换性公差配合、材料热处理等专业知识,且考试分数较高,但在绘制部件图或零件图时,不知如何选用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其他技术要求等,也不掌握如何选择零件材料以及热处理条件,对于轴向固定的方式也非常模糊,与平时考试高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由此可以推断出,能否较好的运用所学知识,与学生能否主动学习,主动消化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规范训练有着极大关系。

四 提高职教师资本科机械专业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策略

        由以上分析可知,职教师资本科机械专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待加强,综合专业素质提升的空间较大,可通过以下几个措施达到。

        1.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毕业设计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调查中发现,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只选教师出的毕设课题,自己无法主动定题,而在选择了教师的课题之后又一筹莫展,碰到的问题多且不知如何解决,在做毕业设计时热情不高,更无法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教师出题给学生选取[3,8],要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或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4]。若学生够结合实际情况自己确定毕设方案,教师应在方案定制的过程中加强指导确保毕设的最终质量。

\

 
        2.加大对课程设计的要求,严格把控学生课程设计的完成质量,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既要注重课程设计结果的正确性,也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5,9],课程设计要预防学生的简单模仿敷衍了事,要突出创新,鼓励奇想。从毕业设计的成果中可看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甚是陌生,在本科四年学习之后,许多学生表示对大部分课程所学内容已经基本忘记。因此学校的课程安排中更应该增加学生的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直接实践,亲身体会加深印象。在科技论文写作的考核环节,严格要求学生按毕业论文格式书写,时学生在前期养成规范书写论文的习惯;在机械设计创新方向课程设计中,增加方案讨论教学环节,要求每个学生自行定制方案,并上台从产品工作过程、设计原理等方面陈述自己的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严格审核学生上交的课程设计,杜绝课程设计论文中存在的死板、单一、套用等共性问题,其评分标准应当先理念而后实践,体现理性的应用型建设[6]。学校与老师在平常的课程设计中加大难度和监管力度,严格把控课程设计成果的质量,学生才能更好的得到锻炼,为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奠定良好基础。

        3.学校适时改变考试方式与考核办法,引导学生转变考试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学生不应该为考试而学习,也不能为考试而考试,学校可进行多元化考试方式,即通过多维度进行考察,而不是仅仅进行理论考试。考试方式可选择闭卷、开卷、答辩、口试、读书报告、项目设计、文献综述、小论文、调查报告、实践操作等不同形式,或采用上述方法的部分组合[7]。只有转变学生的考试观念,方能让学生主动学习,也才能更好的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规范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样化,但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要有规范化的体系,即指导教师按照规范化流程给予学生指导,确保每个学生得到的指导工作基本相当,且能保证指导质量,从而避免学生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出现两极分化,同时也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专业化的训练。
透过成果毕业设计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系统工程,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以求能够从多方面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无论是在知识结构与社会需要方面,抑或是理论研究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与求实态度方面,都能够得到提升,同时为了不断适应未来形势的需要,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求能够更好的提高工科学生的毕业成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华,花国然,居志兰,等.产学研结合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8):75-76.
[2]王荣林,范欢迎,何旭东.“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68-169.
[3]鲁寨军.从毕业设计选题开始培养工科本科学生创新能力[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3):117-118.
[4]郝继升.毕业设计的特点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7(05):178-179.
[5]秦明建.以人为本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2008(01):29-32.
[6]孔德静,王鹤.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P2P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J].现代职业教育,2017(22):6.
[7]辜东莲.学生职业能力测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8(04):134.
[8]李行诺,童胜强,颜继忠.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实践与探[J].教育现代化,2016,3(20):13-14.
[9]贺光明.以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管理学课程教育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6,3(24):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