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用活思政语言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01 09:31: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作为人文类学科的小学英语需要发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且要求教师能用专业的思政语言传递思政内容,以此实现教育初心。首先,文章论述了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思政语言的内涵;其次,指出了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思政语言的原则;最后,论述了小学英语教师要将英语课与思政课结合起来,通过适宜性的思政语言,传递思政教育内容,体现思政教育力量,让学生听得进、学得好,实现价值观念的端正和品德修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政语言;立德树人;教学策略

  英语属于人文类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教育性。在思政课全面渗透的今天,小学英语教师也需要发掘学科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好思政课融合方案,更为关键的是要用专业的思政语言,科学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内容表达出来,带给学生更大的触动和更深的领悟。所以,思政语言是小学英语教师完成思政内容传授,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因此,需要小学英语教师把握思政语言的特点,能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政语言的概述

  思政语言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思政课教学需要用到的语言,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也只有使用了思政语言,才能更有效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思政语言与小学英语教学语言有着一定的区别,思政语言具有生活化、多元化、温和性、引导化等特点。根据最新研究理论,思政语言包括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指的是“说”,非言语行为包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小学英语学科中的思政课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不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独拿出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的课程,更多的是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者混为一体,或者简短地介绍,最根本的要求是不能让思政课“打扰”英语课的正常教学,思政内容体现了渗透的特点。为此,需要小学英语教师能灵活地在英语教学语言和思政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之所以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采用思政语言,是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认识还不够成熟,对于英语学科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还难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包括文化自信、意识形态等比较深奥难懂的思政内容,如果没有合适的语言来带领学生剖析、渗透、引导,可能会流于形式,难以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振动。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政语言的原则

  正如前文所述,思政语言是发生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所以,思政语言并不是单纯的类似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必须要和小学英语教学语言结合、穿插起来。为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政语言具有一定的原则。

  (一)保证思政语言和教学过程融合得水到渠成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语言的物质基础是教学过程,小学英语课中的思政课来源于英语教材,思政课是英语课的很小一部分,思政课不能脱离英语课单独存在。所以,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不是像道德与法治学科那么的专业,很多时候就是英语知识的德育化体现。针对这一现象,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在实施思政语言的时候,要能与英语教学过程相互融合,不需要刻意地隔开,反而需要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效果。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在两种泾渭分明的语言体系中来回转换,避免了分心,实现了英语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相得益彰。例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所体现的外国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出处。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要能使用人文话语,实现课堂话语的通俗化。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既能很顺畅地理解英语作品,也能认识其中蕴含的人文内涵,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这样就能通过思政语言与教学过程的自然融合实现水到渠成的教育成效。

  (二)保证思政话语与教学内容融合得多元多样

  外语类课程的一大特点在于语言是教学的重要内容、途径和目标,语言是意识的一种载体,两者密不可分。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讲述英语的时候,最终目的是想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讲解,这样英语语言才有价值,这也是现代英语教学追求语言应用意识与能力教学的集中体现。所以,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体现出英语学科的特点,而小学英语教师在其中应用到思政语言,也必须与英语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但是因为小学英语学科中的思政课内容丰富多彩,所以在融合的时候,不能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及要求,对其中的思政语言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例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关于保护动物、爱护环境、关心老人、热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政课内容,教师在保证思政语言和教学过程自然融合的基础上,要结合不同的题材,实施多样性的思政语言。这样不仅教学过程变得丰富了,而且通过针对性的思政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某一类的思政课程内容。

用活思政语言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论文

  (三)保证思政语言与教学启发的融合相得益彰

  无论是小学英语专业知识讲解,还是思政课内容的传播,其根本目的是实现一定的启发性,可以带给学生更深的思考,可以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学科核心素养。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使用思政语言的时候,要坚持以教学启发为目的,多带有情感性、启发性的话语,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政语言能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去感受英语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去获取思政教育的力量,以此可以实现思政语言与教学启发的相得益彰。例如,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一些介绍传统节日的作品,这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素材。教师在使用思政语言的时候,要多一些情感性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浓烈的传统文化氛围,体会到传统节日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并能通过思政语言的启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经历与感受,这样就能实现深层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思政语言的策略

  用思政语言上好小学英语学科中的思政课,是实现素质教育效果的关键,而思政语言的使用有着科学的方法,需要小学英语教师能多根据思政内容,创新性地应用思政语言,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一)用生活化的思政语言表达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接地气与聚人气

  小学英语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材中很多作品的内容都取自于真实的生活,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最主要目标也是在生活中应用。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坚持生活化的教学原则,在思政课中要积极使用思政语言,保证思政教育与英语学科、生活实际具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语言中,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英语知识,更好认知思政内容,也能将自己的生活实际融入教师的思政课中,在思政语言的通俗易懂中,在生活情境、元素的支撑下,以实现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教师在通过生活化思政语言讲解德育内容的时候,还需要结合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实物,以实现生活化思政语言,出自学生生活,同时又应用于学生生活。

  在英语教材中有一些关于“sorry”的对话情境,这是表达歉意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讲解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要能作为思政课的内容,教育好学生待人接物。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境,需要学生能及时表达自己的歉意。这时教师可以灵活加入生活化的思政话语进行串接,并且设置恰当的生活化思政教学目标。教师可提出开放性的问句“What should we do if we make noise when other people are sleeping?”在选择此类问句时应考虑实际生活中的道歉表达方式,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有效道歉的表达方式,体会语言的运用规则与社会交际规范。

  小学英语教师要能在教学中通过构建生活化的话语观,创设生活化的思政教学情境,在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回归生活的基础上,也能将思政课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生活化思政语言,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思政内容,而且懂得与生活建立联系,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

用活思政语言实现小学英语教学立德树人目标论文

  (二)用多元化的思政语言组织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开放性与启发性

  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增强学生的做题得分能力,而是能对多元文化产生批判意识,能在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能对英文作品有自己见解。这一点与小学英语学科思政课教学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的思政教育理论,而是能引导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能感悟到思政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而对自己的品德修养、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的启发。为此,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变通,减少固定套路,多一些开放性的语言,给予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自由,能产生个性化的价值感,这也是新时期教育的根本要求。多元化的思政语言不仅仅体现在说的内容,还体现在说的方式上要多元,包括面对面交流、一对多提问,还包括线上师生互动、生生交流。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思政内容,实施不同的思政语言,以实现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思政教育的批判性和便捷性。

  对于“Seasons”这一节内容,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内容,是学生感受四季美好、学会积极生活的重要素材,也能延伸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多元化的思政语言组织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喜欢四季变换的原因,如何感受到四季变换的美好。教师在组织思政语言的时候,不能“一锤定音”,而是能多一些开放性、启发性的引导。为了保证思政语言的多元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出四季的不同景色,作为多元化思政语言的支撑,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更多样地思考和理解。教师要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合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合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思政话语的表达方式,用具有时代气息的思政话语构建学生正确三观,推动课程思政有效开展。

  (三)用温和化的思政语言反馈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以生为本与深入性

  根据小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实施互动教学,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思维上的碰撞,这对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时候,也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交流,谈一谈自己对思政内容的看法与想法,能相互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与感想,从而在互动中实现对素质教育内容更深刻的领悟。为了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要多采用温和性的思政语言反馈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并及时调整优化教育内容,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考虑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积极反馈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应当多开展协作性互动学习,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认知需要,帮助学生创建自己独特的思政话语语料库,丰富课堂反馈语言形式,让学生在反馈中也能有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与认知发展需求。

  (四)用引导性的思政话语评价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与创造性

  评价是小学英语教师推动学科教学的关键举措,也只有通过评价才能检验学生知识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方向,优化教学环节。教师在实施思政教育的时候,也需要积极评价,这对教师的思政教育评价语言有一定的要求,能多一些正面的引导性思政语言,少一些直接批评打击的语言。尤其是学生在错误理解思政内容的时候,教师在实施思政评价语言的时候能多一些包容,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理解上的不足,能根据教师引导性的思政评价话语,去主动反思,以获取“正确答案”。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能不断自我反思,并能根据教师的反馈去创新性学习思政教育内容,实现自己品德修养、价值观念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引导性的评价能形成“学习-提高-反思-提高”的积极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外在的话语表达感悟教师的真正意图,进而将评价作为推动思政教育的手段,不断引导学生走上“正轨”。

  四、结语

  思政课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小学英语作为人文类学科价值的关键,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开展思政课教育,关键的是要能用活思政语言,实现与英语语言的无缝衔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思政教育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英语教师要能用生活化的思政语言表达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接地气与聚人气,用多元化的思政语言组织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开放性与启发性,用温和化的思政语言反馈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生本性与深入性,用引导性的思政话语评价方式,实现思政教育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以推进小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在英语课堂中实现学生德智双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4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