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拓展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阅读选材缺乏育人价值的考量,文本主题意义解读不到位,教学中忽视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等现实问题常常阻碍着拓展阅读教学的高效开展。自2017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课标》颁布以来,“主题意义探究”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引起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高度关注。文章将基于主题意义的引领,初步探究在小学高年级有效开展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主题意义引领;小学高年级;英语拓展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主题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将主题视为统领课程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纽带。近年来,主题意义探究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中已经成为了热点话题。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当引入主题意义探究模式,这对于整体的学习范畴探索,以及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核心教导任务引入到教学中,都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拓展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我校近几年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其一,拓展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更关注其与教材知识点的匹配性,缺乏趣味性与“育人价值”方面的考量,一部分拓展阅读材料并没有起到丰富和充实单元主题语境的作用,未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理解主题意义。其二,“繁复的备课教学任务”“课时紧张”“对主题意义探究理念的认识不深入”等因素,都阻碍着拓展阅读的高效展开。近两年来,我校英语教研组依托“十四五”规划市级课题《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研究》的开展,围绕英语拓展阅读材料为语言学习提供的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开展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探讨和表达中发现主题内涵,挖掘主题背后有价值的信息,对所学内容达到内化运用和迁移创新,促进了学生主题语境下的深度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实现了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拓展阅读材料选择的研究
(一)基于教材单元主题,进行课内外主题链接
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英语阅读教学需以教材为纲,向补充文本拓展。通过对单元各板块教学内容的深入研读,发现学生对主题意义理解仍不够深刻,因此需要通过拓展阅读语篇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该单元主题意义的认知,或提供新的语境使学生对该主题意义有更深刻的体悟。
英语教材与绘本报刊整合进行教学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英语教学形态之一。我校调查问卷显示,与单元主题有关的课外读物也是被学生认可并喜爱的。与教材单元主题相融合的拓展阅读选材应遵循话题契合、语言匹配、认知情感对应、深化主题意义理解等原则。
(二)基于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趣味阅读体验
对我校高年级英语课外阅读情况开展的前期调查显示,学生最愿意阅读“人与自我”主题群下“生活与学习”这一主题内容,占比70.86%。因此,教师在进行选材时充分考虑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积极拓展此类阅读素材。对于近一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例如,“宇宙探索”“历史社会与文化”“文学艺术与体育”等方面的课外读物也在陆续拓展中,以满足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多样的阅读体验。
(三)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2022年版义务教育新课标在主题群与子主题的设置上内容丰富,且具有教育意义,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该年段学生应该涉猎的主题和应具备的素养。例如,二级的子主题内容中不仅包括了劳动习惯与技能、热爱劳动,更是积极响应了劳动教育的响应,英语学科全面育人价值得以体现。此外,在学生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趣味性的校园盛会,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等。英语学科也应当积极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英语拓展阅读中有更深更全面的体验。
(四)基于语篇文本分析,丰富阅读语篇类型
新课标指出,语篇类型既包括连续性文本,也包括非连续性文本。而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常见的语篇类型大多是故事类文本,教材中涉及的非故事类文本非常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选材时,要加强对拓展语篇的分析,适度拓展非故事类文本,如介绍类短文、科普类短文等。此外,教师也应对故事类文本中的寓言、幽默故事、童话等进行拓展。
二、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篇常见的类型可以分为故事类(Fiction)和非故事类(Non-fiction)。基于不同的语篇类型,笔者也初步探索了不同的教学策略。
(一)故事类(Fiction)语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故事是最受学生喜爱的阅读题材,下面以《黑布林英语阅读》小学B级The dark in the box绘本教学课例研究为例,提炼基于主题意义的故事类语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1.读前——激发兴趣,感知主题
在阅读前,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相关知识储备激活起来,建立学生与阅读文本的联系。同时,教师在确定所需传递和挖掘阅读主题的基础上,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主题。
(1)播放歌谣视频,引入主题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歌谣、视频是学生非常喜爱的课堂导入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对相关主题的背景知识和兴趣。在课例中,教师用一首关于四季的儿歌激活学生对夏季昼长夜短和冬季昼短夜长的背景知识,并为学生了解绘本主人公Andy恐惧dark的原因做铺垫。
(2)设计主线问题,激发意义探究
教师要聚焦主题意义的达成,精心设计主线问题,在师生交流中有目的性地引入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将其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与主题联系起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答案的心理,激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课例中,聚焦故事标题题眼dark及box,让学生猜测What is the dark in the box?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对绘本产生阅读期待。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认知,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尝试解决问题,发散思维。
2.读中——问题引领,探究主题
阅读中,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实际上是深入挖掘阅读文本的过程。教师可以聚焦文本主题,通过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互动,全面感知解读文本结构和内容,深入探究、理解语篇所要传递的主题,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1)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故事
快速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故事主旨大意,解决故事的核心问题,为提炼绘本的主题意义做铺垫。在课例中,看视频排序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绘本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主题意义,感知题眼dark所代表的意义即Andy内心对黑暗的恐惧。
(2)问题驱动,建构意义逻辑
为了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连串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学生逐步探究绘本故事的核心主题意义。在课例中教师设计富有逻辑的问题串,例如,What does Andy like or not like?What's the dark?How does Andy feel in the dark?What's Andy's idea?Where does Andy get the idea?What does he do with the box?等,让学生在细读文本、解决问题链的过程中,掌握阅读策略的同时,建构文本意义逻辑,逐步探寻和理解主题意义,即get rid of the dark。
(3)互动生成板书,构建意义脉络
在教学中,为了厘清故事发展的前因后果,教师可以使用Story Map梳理故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提炼主题意义,促进其对主题意义的深入理解。在课例中,利用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发展脉络,Andy通过学习爸爸把妈妈害怕的老鼠放进盒子的做法,想办法将自己害怕的黑暗装进盒子,并为自己的小伙伴列出清单,帮助更多的人克服生活中的“dark”。
3.读后——迁移运用,升华主题
读后活动是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拓展和提升,应紧密联系文章主题,并让学生以更开阔的视野思考文本内容,深化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因此,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的阅读教学课堂,教师的教不能停留在对语篇信息的梳理和归纳,还应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通过表演、讨论、演讲、创作等形式,增强意义体验,联系自身进行迁移运用和个性化表达,将主题理解引向更高层次和更深层次。
(1)组织情境表演,增强意义体验
体验式阅读能让读者亲身体会文章的意义,作者的意图以及文章所蕴含的一切。绘本表演是拓展阅读教学中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是帮助学生有效体验和探究故事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在课例中,通过小组表演绘本故事,想象Andy话语和动作,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引发对人物个性品质的思考,活用语言。
(2)链接实际生活,催生意义表达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能否真正落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能否深度探究、理解和内化语篇的主题意义。教师要善于挖掘拓展文体主题意义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连接点、共通点和契合点,引导学生从探究文本主题意义到深入追问和反思个人实际生活,促成学生联系自我进行意义的表达,达到学科育人的目的。
(二)非故事类(Non-fiction)语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索
非故事类语篇也称科普类语篇,是一种包含了广泛的话题、题材和文本类型,传递丰富的社会和自然知识的文本,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培养高阶思维,更好地认识世界,全面提高阅读素养。同时,科普类绘本的阅读能帮助学生积累充足的科学语素和表达方式,进而促进说明性语言的发展。
1.利用结构视图,围绕主题建构知识
在非故事类语篇教学时,学习和了解某主题相关的知识性内容是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基础。常见的科普类文本结构包括描述特征、分类阐释、问题与对策、以时间顺序记叙事件、比较与对照、原因与结果。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结合文本结构图弄清文本是哪种结构,然后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重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促进语篇主题的理解。
2.挖掘文本价值,深入主题形成意识
一切知识的学习与建构,皆以自觉意识的内化为目的。非故事类文本主题的探究不能止步于知识的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应是教师更高的追寻。但这类阅读材料常常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一般很少含有作者的主观论点,这就对教师解读文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设计有深度、有意义的问题,使学生在全面、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对整体或局部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和反思。
Winter sports这课不仅使学生获得了ski jumping主题知识,还引导学生讨论运动员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在The secret behind glue slime教学中,不仅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非牛顿流体可软可硬的特性,还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也要形成温柔坚定、遇强则强的人生态度。此外,这也是一节融合科学实验探究元素的拓展阅读课,引导学生反思小组自制起泡胶实验成败的原因,从而感悟不断尝试,团结协作,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三、结语
教育应该直面人的生命,教师应该把教育看作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社会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应当在小学生的英语阅读活动中重视与儿童的健康成长相关的英语教学价值问题。绘本、报刊等英语课外拓展阅读中通常都蕴含着丰富的主题内涵和独特的育人价值,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拓展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涵养了学生的精神成长,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丰富内涵。我校98.09%的学生认为针对教材单元主题补充拓展英语课外读物有必要,认为能从拓展英语课外读物获益匪浅。教师英语教师可以将教材与绘本等课外拓展阅读资源相结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价值,引领学生积极、有效地探究主题意义,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收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多元的成长,多角度、多层次地体现和落实学科育人的要求。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8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