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发展型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切合生活实用,致力于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取、整合有效信息和根据需要进行表达的能力,与人的社会能力发展密切贴合。其中,“能力”的培养应当重视和发挥学习工具的功能。本文从提高研究者对学习工具关注的角度,对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支持性学习工具的应用价值、开发依据、基本类型以及应用原则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借助工具的力量优化语文学习形态,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学习工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该任务群在第三学段教学内容中明确提出“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绘制思维导图等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这就需要在任务群的活动中开发相应的支持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阅读与交流。
从现有研究文献观察,针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这一任务群,从学者到一线教师已从任务群解读,教学设计、策略、实施等视角进行探索并取得相当成果,但对学习工具关注不足,实质性的进展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将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作为小学语文发展型任务群的代表,从学习工具的应用价值、开发依据、工具类型以及应用原则四个角度进行阐释,探讨这一任务群对应的支持性学习工具的开发与使用。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支持性学习工具的应用价值
(一)读懂实用文本,培养阅读能力
实用性文本相比其他类型文本来说功能性更强,较为枯燥,运用学习工具能实现阅读内容形象化,把大段密集的文字以简洁的图示呈现出来,清晰地展示出文本重点知识以及各种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完成信息提取的任务,快速理解文章内容,也为学生提取信息提供了一个范式,发展学生获取重要信息的关键能力。实用性阅读一个重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实用的知识、学习说明方法,提升科学严谨的思维力,也需要借助学习工具呈现思维过程、展示学习结果,以便自我调整学习活动,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同时学习工具的可视化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印象,使学生的思路更清晰,能引导学生从阅读实践向言语实践过渡。
(二)整合有效信息,促进表达与交流
“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是实用性交流的目的之一。分享学校,家庭生活见闻和感受;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讲述历史人物,爱国故事,乃至劝说、介绍、演讲等均属于传递信息,需要进行表达。若想达成信息传递“有效”,表达“清楚和得体”,便需要利用相应的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准确表达。同时数字化学习工具也可以为表达与交流提供媒介和平台,既有助于提升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又为增强学生表达动力赋能助力。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主体性
新课标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工具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自己的学习节奏下,学生有了更多合作探究以及表达交流的空间,这时候教师就从一个传递者变成任务的发布者,课堂进度的调控者,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支持性学习工具开发的依据
(一)聚焦实用功能,强化语言运用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不仅体现了语文教学一贯的“切合实用”的传统理念,而且通过以实用文为中心的文本选择,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该任务群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与交流能力,围绕“筛选整合信息、有效传递信息、满足生活需要、增强社会参与意识”来整体设计,在这个框架下,筛选整合是输入信息,而表达和交流则是输出。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语文学习的本质在于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意识,进而提升他们在现实生活语境中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因此,开发的学习工具必须满足“实用”的要求,确保学生能在真实环境中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实现语言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
(二)实用类文本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教学文本的多样性是其显著特点,不同类型的文本对应不同的阅读策略和学习重点。例如,涉及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短文,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叙写大自然的短文、参观访问记、考察报告以及科技说明文等则更侧重于观察和记录的技能训练;关于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事迹的文本,指向传承革命精神和优秀传统,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学习工具的设计和应用必须充当连接不同类型文本与学习目标之间的桥梁。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汤雪平通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小学三个学段学习内容的分析,梳理出不同学段课程目标的侧重:“第一学段侧重语言积累与建构,指向学生的公共生活关系建构;第二学段侧重阅读表达与交流,聚焦特定情境中的语言运用;第三学段侧重语言梳理与整合,指向学生的精神成长。”任务群在每个学段课程目标的侧重点不同,学习工具的功能指向也要突出阶段性与发展性。此外,在第一第二学段,学生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以及思维水平还不足以处理复杂的信息,因而任务群的实施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阅读与交流的兴趣,学习工具的选择也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支持性学习工具的基本类型
(一)阅读策略类工具
1.卡片
(1)阅读策略卡:实用性文本具有功能性,列出各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比较的方法,制作成阅读策略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选择适合的策略卡片,根据卡片上的提示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果。
(2)形象卡: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好帮手。形象卡并不特指人,可以是物,可以是景。根据文本和学情需要,卡片上各项内容都可以进行修改和补充。
2.图示
(1)圆圈图:由两个圆圈和几条线组成,用以梳理整合信息,填写时围绕关键词来填即可,圆圈图简单易懂,适用于低段。比如二年级下册《太空生活趣事多》就可以利用圆圈图梳理太空生活的趣事。
(2)思维导图:运用线条、符号词汇甚至是图像,把长串的课文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图,有助于辅助学生进行信息的提取和整合,明确信息之间的关系。例如,二年级下册《千人糕》千人糕制作过程的思维导图,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3)流程图:有先后顺序的内容都可以用流程图来进行梳理。例如,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介绍蔡伦造纸过程,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梳理日出的变化过程,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开展进程等。
(4)人物图:在每一个方框中写上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在圆圈中写上能证明人物性格特点的原文。
3.表格
表格在该任务群中有两大功能,一是让学生借助这个框架梳理相关知识点;二是依托所梳理的知识点,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借此可促成获取和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蜜蜂》时,就可借助表格设计一张实验单,包含实验的全过程,同时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辅以方法的指引,引导学生通过信息筛选、归纳概括、合理推测等方式开展自主学习。六年级上册的《竹节人》也可以从材料、工具、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制作指南。
(二)表达交流类工具
该任务群的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
1.口语表达工具涵盖部分阅读工具,阅读工具不仅帮助学生搜集、整合信息,也为有效表达提供了支架。同时为实现真实生活情境中的交际,可以设置“场景卡”。“场景卡”包含家庭、学校、社会中不同的交际场景和地点,在课堂或是课后完成任务时让学生抽取,学生基于不同的交际场景,进一步细化交际的内容和交流的方式。在课上模拟交际或在课后去到真实的场景中进行交际。
2.书面表达工具可以为学习者设计习作单
(1)提示单:根据单元习作要求梳理出习作的流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习作。(2)示范单:在应用文写作中充当支架的作用,提示写作格式和角度。如留言条,称谓、正文、署名、时间等都有固定的书写要求。就可以据此设计一个留言条示范单,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格式要求。(3)日志单:包括植物观察日志;动物观察日志;旅游日志等等,内容可涵盖使用者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所想所感。设计时结合手账可装饰,个性化的特点,鼓励学生创造专属日志。
3.信息化软件和平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在学习提示中提到“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这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提出的新要求。在学习工具的选择上,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用文字照片或视频等方式进行记录。在短视频流行的今天,借助短视频App,如抖音、微信视频号来记录生活,在写好脚本后采用配音,解说等方式来分享感受。
(三)学习评价类工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指出:“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指向过程性评价。可以在学习进程中嵌入具有元认知策略指导功能的“表现列表”。表现列表应包含对倾听能力、沟通能力、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交流效果五个方面的评价,评价主体也应多元。
根据阅读与交流的实际任务,评价工具可设计为:描述性的评分量表。该评分量表是为了评价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将评分规则赋予“支架性”功能,让学生在评分规则的描述中抓住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达成的目标。如殷雪萍在三下第三单元设计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星级讲解员选拔条件”评价标准既对学生的交际表现给予清晰的评价反馈,又指向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评价表在任务实践中可同时运用,也可将表现列表与评分量表进行融合。
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支持性学习工具的应用原则
(一)以语言素养为导向,突出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以指向发展生活语言素养为核心目标。学习工具的应用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语言素养,在各种情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
(二)以情境为依托,体现交际性原则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最终还是指向生活,生活情境具有多样性,学生在使用学习工具时也应根据不同的主题情境和具体的交流对象来选择、修正和完善学习工具,满足交际的需要。
(三)以生活为旨归,突出实践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要鼓励学生积极实践,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更多情境中去,去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了解方法是知识层面,迁移运用才是能力的提升,学习工具需要学生亲身使用,方可吸收和内化。才能确保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语境和任务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本研究仅是一个探索性的开端,仍有许多关键性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和解答。例如,对学习工具适用的不同情境进行更为精确的分类,以便于教师和学生能根据具体需求做出选择;同时学习工具的形态和功能的进一步优化也刻不容缓,包括对现有工具的评估、改进以及新技术的融入和应用等等,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汤雪平.关切社会现实,导向语文生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特征与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3(10):84-88.
[3]殷雪萍.“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4(10):55-5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