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减”政策深入落实背景下,教育领域开始重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素质化教育,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改革和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主要时期,英语学科是学生新接触的知识体系,而单元教学是在了解学情、整合资源、统筹兼顾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方法。因此,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的探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概念入手,阐述英语学科中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式、特点和标准。在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通过事实论证、理论论证等方法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探究途径
当小学英语的教学普遍倾向于以单节课为单位进行授课,而对单元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却显得不足。这种现状使学生在构建知识结构、发展思维逻辑以及提升综合素养等方面面临困难,难以形成一个连贯完整的学习体系。
鉴于此,教师亟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创新和拓展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单元教学的设计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概念
“双减”政策贯彻落实,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育人理念为小学英语新课标改革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向。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语法、单词、语音语调;
二是学科综合素养,如团队意识、交往能力、探究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多元文化视野等;
三是情感价值观,通过英语学习,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认识到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客观地了解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同时形成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核心素养在原有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新的维度,例如批判性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必须学会用批判的眼光观察生活,才能在复杂环境和局势中找到出路,做出正确选择。
但无论是新理念还是旧理念,核心素养都是整体性的,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发展需求。从小学开始,大部分学生正式接触二语学习,开始丰富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所以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为后续生活实践奠定基础。
好的设计蓝图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师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应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反思、改革,构建现代化教育新模式。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一)结合单元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时不仅要从整体上梳理单元词汇、语法、语用等基础知识,还要结合“文道合一”思想,从宏观角度关注思想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大单元教学引导下,形成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综合素养。
鲁科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材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单元内的文章相互关联,为感知单元背景,加深语篇理解提供了可能。
以三年级起点为例,英语上册教材共有7个单元,分别是greetings、introduction、family、body、classroom、colours、numbers,单元主题鲜明,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社交活动有密切关联。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加强英语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利用生活经验理解学科知识,同时将学科知识反作用于生活,完成知识内化和迁移。
单元主题下的语篇材料联系紧密,例如“classroom”中,单元内容围绕“教室”展开,单元主题单词desk、chair、blackboard,位置单词in、on、nder,功能句where is...?It's in/on/under the...,此时教师可以拓展情感目标,以教室为载体,在参与课堂活动、爱护教室(桌椅、学习用品)等内容上进行延伸。
由此可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设计有了明显的指向性,即由词汇、语篇的编排转向思想品质、文化内涵的编排。单元教学活动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知识掌握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思维、品质、习惯。
实践表明,小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情境展示、主题材料等单元背景了解得越深入,越能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故而,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大单元教学背景。以family为例,教师梳理单元内容,向学生展示活动任务,即能够熟练说出家庭成员的名称,mother、father、brother...,会应用this is...句型连接单词,将单元中家庭成员的幸福情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对父母和家人充满爱。
具体而言,教师选择教材中熟悉的人物Jenny作为情境主人公,为Jenny设计家庭故事和家庭成员。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向学生作介绍:This is Jenny,she is a student,her mother is Christina.教师隐藏图片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大家想继续了解Jenny的家人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教师继续引导:在introduction单元,大家已经掌握了交朋友的正确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现在Jenny迈出了第一步,勇敢向大家介绍家人,提出交朋友的想法,大家应该如何回应呢?
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纷纷表示要向Jenny学习,诚挚接受交朋友的邀请,介绍自己的家庭。此时,学生活动兴趣得到激发,教师抓住机会鼓励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或者图画描述自己的家人。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从各种角度入手探究任务。有的学生以职业为切入点,描述父母的职业特点、工作内容,并用形象化的图案标记专属印记;有的学生以外貌为切入点,画出高、矮、胖、瘦形态各异的小人,标上记号;还有的学生从家庭成员关系入手,将爸爸画成干活的“老黄牛”,妈妈成为美丽的公主,突出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接下来,学生一一上台介绍自己的家庭,一边介绍一边展示作品,场面生动、形象,师生间、生生间展开互动。最后,教师将family单词分解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在学生惊喜的状态下开启新单元。
通过创设大单元情境,学生沉浸式感受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方向,学习注意力长久保持。而且,大单元教学背景的设置还有助于串联单元知识,例如,创设family情境时提到了introduction单元内容,也为下一个单元“body”教学留下了切入点。
(二)立足教学目标,设计语言活动
鲁科版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思路相对清晰,教师可以构建功能—结构—主题—任务的单元教学框架。其中,功能指向语用功能,即语言学习的目标是应用,学生应该强化语用意识,将学到的知识落实到位;结构指向知识结构,即单元知识体系,包括单词、句型、语法等内容,旨在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主题指向单元主题,即学习情境,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知识内化和迁移;任务指向具体的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达成语用学习、知识学习、主题学习的目标。
由此可以看出,单元教学活动在单元目标指引下实施,教师应该立足目标设计语言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以Numbers为例,教师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小组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一种,强调团队协作、信息共享。学生在合作中势必产生各种冲突,如观点、方法等,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会形成倾听、配合、适应、分享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而且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信息处理的方式也会不同,通过合作能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小组划分时遵循异质化原则,按照“1+2+1+1”模式进行,其中1名组织能力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作组长,2名语言基础知识扎实、语言应用灵活的学生作活动执行人,1名语言基础知识薄弱,但配合度高的学生作辅助者,1名英语学习兴趣不足,活动参与率低的学生做记录者。小组划分完成后,教师开启语言活动。每组挑选2名学生参与第一轮活动,学生随机抽取一种颜色,如black、white、pink(参照Unit6),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喊道black时,对应颜色的学生需要牵手达成协议,喊道pink and white时,学生重新进行组合,以此类推。
第一轮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兴趣,该轮活动不设置积分奖励。第二轮游戏开启前,教师要求没有参与活动的学生数数,说出参与活动学生代表的颜色数量,锻炼学生“how many”“let's count”“one、two、three”表达能力。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活动,完成“do you have”“how old are you”的互动。
接下来进行第二轮活动,教师让学生以教室为载体,搜集各种数量信息,其他小组用how many造句,猜测数字信息对应的物品种类,答错不扣分,答对得1分,限制3次机会。例如,A组和B组相互挑战,A组成员给出的提示是four,谜底是There are four pictures in the class。如果B组写出“How many pictures are there in the classroom?”可以得到积分奖励。
为获取积分,赢得奖品,学生纷纷参与到活动中,积极搜集指向明确的数量信息。小组内部负责记录的学生观察花盆、流动红旗、桌椅等摆件,辅助者的任务是分析对方选择的物品,执行者负责造句,组长承担组织协调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在必要时刻给予指导,如讲解不认识的单词等。教师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以大单元教学目标为基础的语言活动是一次成功探索,学生提高语用能力,掌握知识结构体系,深化单元主题,高质、高效完成单元任务,且在本单元单词学习基础上拓展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情感价值观包括了解英语语言文化、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平竞争等得到有效培养。
(三)开展多元评价,强化语用意识
“双减”背景下,教学评价活动围绕“育人”展开,所以以单元学习目标为基础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活动也应该坚持育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科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故而英语单元评价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这是因为核心素养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和素质,也是他们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在进行英语单元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比如语言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思维发展,比如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品质发展,比如他们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责任感等。
为此,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将学生纳入评价体系,采取自评、互评、点评的评价形式。具体而言,小组自评中,学生思考达成的学习结果,以及如何达成学习结果的,如“我掌握哪些单词、语法?”“我通过什么方法记忆单词、语法?效果如何?”“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我是如何解决的?是独立解决的还是合作解决的?”“我帮助过谁?谁又帮助过我?”小组互评中,学生从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入手,分析“自己有哪些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从他人身上学到哪些闪光点,应该规避什么问题?”等。
教师点评中,教师先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针对学生个性表现给予个性化评价,如“A同学组织能力强,说明人际交往智能发达”“B同学表达能力强,说明语言智能发达”“C同学画图能力强,说明空间智能发达”等。通过多元评价,每名学生都能在单元学习中有所收获。为延续评价效果,教师可以以单元为单位建立电子档案袋,将学生的表现记录到电子表格中,形成纵向对比。学期末,教师组织“进步看得见”活动,带领学生观看档案袋内容,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
综合以上分析,单元教学模式为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充沛的动力,这不仅响应了“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求,也满足了新课程改革的需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拓宽他们的英语学习思维,并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品质和习惯。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单元教学的重要性,整合教学目标、文化背景和知识体系结构,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语言活动、强化语用意识等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白小娟.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科教导刊,2022(1):115-117.
[2]魏惠.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44(6):61-65.
[3]李会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设计研究——基于译林版小学英语Checkout time模块的整合[J].名师在线,2021(4):52-53.
[4]黄丽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校园英语,2020(19):175-176.
[5]黄彩银.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策略——以Module 5 Safety教学为例[J].英语教师,2019,9(6):18-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