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这种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不仅推动了初中化学教学的改革,也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导向提供依据。本文围绕核心素养的引领,对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深入分析了核心素养对于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全面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育;化学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特别强调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标准详细阐述了从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责任感,以及科学探究与实践等方面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要求,并指出化学教师应以这些核心素养为指导,积极地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与规划。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有责任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并基于此构建一个创新的教学体系,这样的体系能够有效地支持和推动教学活动的创新发展。
一、解读化学核心素养设定化学教学指导目标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引探索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例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解读核心素养的内涵,探索核心素养引领下教学目标的创新设计,构建完善的教学指导体系。具体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一)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目标
按照“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教学需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应关注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因此可以设定如下目标:“了解金属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其本质;学会通过化学实验方法获取物质,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学会通过化学实验结果推断出化学反应的规律,形成科学思维”。借助教学目标的设计有效促进学生化学观念的形成和化学学习方面科学思维的培养。
(二)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目标
在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向进行深度解析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视角探索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端正学习态度,能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意识,能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深层次的理解。课程学习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目标可以设定为:“具有科学探究的态度,能够主动探究、质疑、探索未知领域;具有科学实验安全和责任意识,增强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具有环保意识,减少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对环境的污染和浪费,发挥化学技术对于社会和经济的贡献”。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助力学生正确化学学习观念的形成。
(三)科学探究与实践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对这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和应用,具体可以将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使用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实践探究;了解并熟练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方法,有能力开展有关金属化学实验;意识到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实验结果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能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科学探究和系统实践验证中,有效支持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高效化训练。
二、分析核心素养内涵精心筛选化学教学素材
在化学教学中以核心素养的内涵为导向促进教学素材的精心筛选,能丰富化学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化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探究和实践。下面结合“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化学课程对核心素养下教学素材的筛选进行分析:
(一)多媒体教学素材的筛选
按照化学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化学教师在讲解“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程过程中,可以从培养学生正确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的视角,探索多媒体教学素材的筛选,即可以选择与燃料化学有关的动画、视频、图片等素材,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燃料化学的概念、原理和应用。在选择时,需要注意素材的准确性、丰富性和互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相关技能,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为学生对燃料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化学知识的深度探究创造条件。
(二)生活化教学素材的筛选
化学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社会责任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尝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筛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即可以选择与生活有关的燃料化学素材,如汽车燃料、电池、食品中的热量等等,这些素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燃料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能在实际应用方面引发学生对节约燃料的思考,从而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并且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化学探究精神也能得到适当的深化。
(三)典型案例教学素材的筛选
在化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引入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能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度探究,从而使学生全面加强对化学课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在“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化学能源、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究,了解燃料化学的应用和局限性,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燃料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升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按照核心素养要求科学创新化学教学方法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指引,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活动的创新,有利于全面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在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支持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高效化训练。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对于化学课程教学讲解而言,通过生活情境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关联产生新的理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的处理。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学中促进生活情境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可以基于空气污染方面的问题创设典型的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关注,然后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了解氧气在环保、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以激发学生对氧气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学生对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
(二)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任务的方式鼓励学生探究,让学生在任务探究中不断培养自身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氧气制取实验,也可以在网络虚拟现实实验室中完成对氧气制取实验的模拟操作,然后为学生布置探究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探究结果,针对氧气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探究,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探究教学
小组探究教学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相互协作、相互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过程中,化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制取氧气,并让他们互相交流和探究氧气的性质和应用。同时教师可以面向化学核心素养的要求,鼓励学生共同针对生活中涉及氧气制取的领域进行探讨和交流,并加深对氧气制取化学知识重要性的理解,使学生能对氧气制取的社会价值形成深刻的认识,促进学生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优化。
四、内化核心素养系统设计课堂巩固练习任务
例如,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多维度的巩固训练任务,促进学生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巩固和内化,保障教学实效。
(一)实验操作训练任务
在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巩固性实验操作。通过巩固性实验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酸碱的性质和中和反应的过程,并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现象,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和把握。同时,通过巩固性化学实验探究任务的设计,能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验操作中培养安全意识,规范实验操作技能。
(二)生活探究训练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探究巩固训练任务,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具体而言,化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选取常见的几种日常清洁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碗液等,让他们用pH试纸测试它们的酸碱性质,通过测试结果,让学生比较它们的pH值,分析其酸碱程度,并归纳总结它们的适用范围;让学生选择几种常见的护肤品,如洁面乳、爽肤水、面霜等,测试它们的酸碱性质,通过测试结果,让学生分析其酸碱程度,并探究护肤品酸碱度对皮肤保养的影响。这样学生能在生活探究训练任务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思维导图训练任务
在课程知识的巩固训练中,化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化学核心素养的视角,比如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程知识进行综合性地整理,并绘制相关思维导图,加深学生对化学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确定本课程内容思维导图的主题思想,然后从所学课程知识中提取关键词,如酸性、碱性、酸碱指示剂、化学中和等,然后按照化学核心素养和化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对关键词进行汇总,并在思维导图中设计结构关系,适当地添加图片、表格和化学方程式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理解。
五、面向核心素养构建完善化学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化学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引领学生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学习和践行。如教师可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讲解中,面向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教学评价体系。
(一)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评价
从化学观念与科学思维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课程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化学变化和化学式等基本概念,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原理;具备观察、实验、推理、归纳、判断等基本科学思维与方法,能够从质量守恒的角度理解和解释实验现象。因此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正确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作用。举例说明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够运用化学式刻画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理解化学方程式反映的物质变化过程。”“在实验中能够贯彻‘一步一步’的实验方法,规范、严谨、科学地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能够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规律”。
(二)科学态度与责任评价
从科学态度与责任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课程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热爱科学、敬业负责、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了解质量守恒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形成责任意识,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因此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体会实验过程中保持环境清洁、废品收集和回收的重要性,能够采取措施避免或降低实验操作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了解资源的有限性,理解重复使用和循环利用的必要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意识,诚实守信地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
(三)科学探究与实践评价
从科学探究与实践评价角度看,“质量守恒定律”课程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实验中能够运用仪器设备并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因此核心素养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能够掌握简单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推导。能够根据实验结果发现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并提出改进措施。能够使用仪器设备并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做到操作规范、数据准确”。
综合以上分析,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将化学核心素养作为指导方针,积极地探索化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创新,有助于建立一个科学的化学教学指导体系和支持模式。所以,化学教师应当紧密关注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多角度审视化学教学设计创新的重要性,以全方位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确保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得到系统的优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葛加付.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8):125-127.
[2]宋佳,蒙延锋,梁青.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2(18):52-54.
[3]于彩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7):36-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旨在改进中...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